6月22日讯:由于此前美国等多国央行大量经济刺激,令全球多地大宗商品、农产品等价格飙涨,全球通胀压力山大。数据显示,美国5月CPI数据继续维持上涨势头。其中5月整体CPI同比大涨5%,超预期的4.7%,增速创2008年8月以来最高。为应对高通胀,美联储最新会议虽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和购债计划,但是预测首次加息时间提前到2023年,而且首提讨论缩减QE。美联储决议令美元走强,大宗商品受到一定冲击。随着全球疫情持续好转,多国经济复苏,今年以来部分国家开始加息进程。
巴西
百年一遇的干旱,导致巴西农产品价格、食品价格、电力价格全部飙升,直接导致当地通货膨胀率“爆表”。2021年5月,巴西的CPI年率激增8.06%,是该国央行通胀目标3.75%的两倍多,创近五年来最大涨幅,远超市场预测。为了抑制通胀,6月16日,巴西央行上调基准贷款利率75个基点,至4.25%,并认为下次会议还将加息75个基点,这是巴西央行年内的第三次加息。巴西金融市场认为,在今年8月3日至4日举行的下一次议息会议上,巴西央行可能会再次加息7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5%。预计到今年底,巴西基准利率将升至6.25%。
巴西央行指出,当前,巴西通胀压力大于预期,特别是工业品和能源价格出现大幅涨价趋势,加大了全年通胀风险。此次加息旨在遏制今年和明年进一步超过政府控制目标的通胀预期。
土耳其
今年3月18日,土耳其央行将关键利率上调200个基点至19%,该央行还表示,如有必要,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俄罗斯
俄罗斯今年三次提高基准利率。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俄罗斯去年将基准利率降到历史最低的4.25%。今年3月份,俄央行将基准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4.5%。4月份,俄央行再次将基准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至5.0%。6月11日宣布,俄央行将基准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至5.5%。
多国或提前加息步伐
加拿大央行暗示明年加息,有投资者预计在加拿大央行的下一个紧缩周期内,利率峰值将数十年来首次攀升至之前的峰值以上。
韩国央行行长暗示年内加息可能性。韩国银行(央行)行长李柱烈在为央行成立71周年致贺词时表示,进入下半年后韩国经济若保持稳定的恢复态势,央行将适时有序地将当前的宽松政策转为正常。此言被解读为李柱烈暗示年内上调利率的可能性。
另据报道,挪威央行日前表示,将在9月份加息。预计匈牙利和捷克等国的央行也将很快加息。
有分析师指出,澳大利亚最新就业数据显示该国失业率超预期下降的状况,或许已令澳大利亚联储此前所做出的“在2024年之前不考虑加息”的承诺不再适用。分析指出,在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趋紧的背景下,澳储行更有可能造2023年下半年就启动加息进程。
最新的季度预测显示,18位美联储官员中的13位预计2023年底前将至少加息一次,而3月做出同样预测的官员仅有7位。11位人预计2023年末前将至少加息两次。此外,7位官员预测最早加息的时间可能在2022年,多于3月时的4位。
不过美联储内部存在分歧
美联储布拉德表示,市场预计美联储在减码QE时不会加息;美联储认为应该缩减购债,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进行调整。
达拉斯联储主席早在三周前就表示,美联储回撤宽松政策“应宜早不宜迟”。隔夜,其重申相同观点,称“尽早”调整政策可能会避免未来采取更激进行动的必要性,“如果等待太久才逐渐taper,可能就需要在未来采取其他行动”。
而美联储威廉姆斯表示,现在就要转变政策还为时过早。威廉姆斯在为一场线上活动准备的讲话中表示:“很明显,经济正在快速改善,中期前景非常好,但数据和状况的进展还不足以让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转变其大力支持经济复苏的货币政策立场。”他随后对记者称,最重要的是观察数据,看形势如何发展。
鲍威尔在为周二向众议院新冠病毒危机特别委员会作证准备的书面发言中说:“近几个月通货膨胀已显着上升, 原因是油价上涨,且随着美国经济重新开放支出出现反弹。随着这些暂时的供应影响减弱,通胀预计将朝着我们的长期目标回落。” 鲍威尔的说法很大程度上重复了他在6月16日议息会议后记者会上的开场白。
业内观点
美国银行信贷策略师麦克尔森(Hans Mikkelsen)认为,投资者对美联储政策的这种乐观看法是错误的。上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FOMC)结束时,美联储官员们表示,他们预计最快将在2023年加息两次,速度快于市场此前的预期。 但麦克尔森认为,紧缩货币政策可能会更早到来。他在一份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预计美联储将很快开始缩减QE,并比预期更早开始加息——最重要的是,比目前市场消化的预期速度要快得多。”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和桥水创始人达利欧(Ray Dalio)在卡塔尔经济论坛上表示,美国面临一段时期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可能会威胁到经济复苏,尽管美联储暗示会在发生之前介入。达利欧说,“对于美联储收紧政策一事,说易行难,我也认为他们应该这么做,但市场非常敏感,经济也非常敏感,因为资产的久期已经相当相当长。即使最轻微的刹车也可能伤害到市场,并传导至经济。”达利欧表示,他认为美联储收紧政策可能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中泰策略分析师徐驰认为,美联储本次议息会议之后,市场普遍认为,鹰派超预期,由此引发了全球市场波动。而本次美联储的鹰派是“形式大于实质”,即:对于遥远的2023年底,给出了加息两次的鹰派预期,但对于市场最为关心的今年下半年如何缩减购债规模,却语焉不详。同时,美联储给出的这种遥远的加息时间表,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的议息会议上再度发生变化。
李迅雷认为,这次美联储的议息会议,不谈近期举措,只给了一个2023年年底前加息两次的“远期合约”,更像是一种预期引导。即什么事多没做,但市场却已经应声下跌。目前通胀的冲高阶段基本接近尾声,如果通胀从明年开始显著回落,同时经济增速也同步向下,那是否还有加息的必要?这轮美国的货币、财政政策扩张“覆水难收”,估计不会重复2013-2018年的收缩过程。过去美联储加息通常选择在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时候,甚至高烧的时候。如今连低烧都没有,所以市场反应过度了。
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史家亮、李彦森认为,本次议息会议,美联储上调了隔夜逆回购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各5 BP,上调今年的GDP增速预期及今明后三年的PCE通胀预期,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预计到2023年底前会有两次加息,加息时间和速度均快于之前。鲍威尔释放将会开始讨论缩减购债规模的信号,坐实了对美联储将很快收缩刺激力度的担忧,美联储整体偏鹰派的表现表明货币政策转向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