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铝业协会(IAI)的最新月度评估,2023年前三个月,全球原铝产量同比增长2.0%,达到1690万吨。
中国以外地区的产量持平,重启和减产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抵消。占全球原铝产量近60%的中国,其产量较2022年第一季度提高了3.9%,但增速在3月份大幅放缓至0.9%。以年率计算,中国上月产量为3990万吨,为一年来最低,较8月创纪录的4150万吨减少160万吨。
在水电资源丰富的云南省,新增和重启的产能无法抵消产量下降的影响。在云南省,电力需求旺盛的铝冶炼厂已被要求减产,以应对严重干旱。
中国的铝产量现在高度依赖于中国南方的天气模式,全球铝市场也是如此。云南省占中国铝产能的约12%,2022年的铝产量为420万吨。随着中国铝运营商从以煤炭为动力的省份迁移到利用水能生产低碳“绿色”铝,云南已成为一个快速增长的生产中心。然而,水力发电需要降雨,云南正在经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省会昆明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收到了正常降雨量的10%。本周早些时候发布了橙色干旱预警,这是四级系统中第二严重的预警。据《中国日报》报道,其他许多城镇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包括铝冶炼厂在内的工业能源用户已被指示减少运营,以平衡电力系统。
咨询公司上海金属市场分析师李嘉慧在郑州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该省目前约有200万吨产能停产。尽管其他省份已经重启产能,甚至启用了新的电解铝生产线,但影响未能抵消云南的损失。
理论上,随着雨季的临近,情况将会好转,但实际上,这将取决于降雨量的多少,以及是否有足够的保证电力,使铝冶炼厂能够承担重启闲置产能的成本。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以外的原铝产量同比持平。与2022年前三个月相比,只有两个地区出现了重大变化。拉丁美洲的产量激增了24%,这要归功于巴西Alumar铝冶炼厂的扩大,该厂在经过六年的维护和维护后正在重新启动,以及阿根廷的Aluar工厂恢复全面运营。
然而,该地区的产量相对较小,即使增速惊人,第一季度也只占中国以外地区产量的5%。
另一端是西欧,第一季度的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去年,高能源价格迫使多家冶炼厂闲置产能,该地区年化运行率已降至270万吨的多年低点。
产量似乎正在触底反弹,没有新的减产声明,挪威生产商Hydro NHY.OL在最后一刻谈判达成协议,以避免其两家冶炼厂可能旷日持久的罢工。
明年,西班牙的San Cipran冶炼厂将回归,美国铝业AA.N将在闲置两年后重启该冶炼厂,并签署新的可再生能源协议。
如果电价在俄乌冲突飙升后保持较低水平,其他公司也可能重新启动被削减的产能。
然而,中国在全球铝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意味着,它掌握着未来生产格局的关键。而中国国内的关键变数是云南,它的原铝产量相当于北美和拉丁美洲所有冶炼厂的总和。
全球供应链和铝价正变得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南方的降雨模式。季节性是一种金属的新的波动性来源,此前这种金属是由连续铝冶炼过程的可预测性定义的。
铝业在绿色能源转型方面的雄心伴随着一个重大的绿色生产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