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讯:今日有色金属市场大片偏红,截止日间收盘,沪铝涨近0.4%,沪锡跌近0.9%,沪锌涨近0.1%,沪铅微涨,沪铜涨近0.9%,沪镍涨近0.4%。基本金属价格周一大多上涨,此前公布的一项民间调查显示,中国9月制造业活动改善,主要受助于国内需求反弹。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1.4,较8月上升1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为2018年3月以来最高,显示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改善。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制造业PMI录得49.8,高于8月0.3个百分点。
铜方面,中国国际期货认为铜下方支撑犹存 期价将弱势反弹。继9月中旬沪铜主力合约创47970的高位后,由于中国8月经济数据不佳引发市场对金属需求放缓的担忧情绪,沪铜承压回落。临近9月底时,期价在46650附近暂获支撑,今日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数据回暖,期价重心上移。不过,目前宏观风险犹存,在供需紧平衡格局之下,预计沪铜以弱势反弹格局为主,但上涨空间不宜过于乐观。铜精矿供应维持偏紧,目前铜矿产能周期处于低迷状态,存量矿山老龄化已经出现。铜矿产量同比增速在2013年创出了8.5%的历史高位,2014年开始逐步回落。2018年全球铜精矿产量约1680万吨,同比增长约2.5%,产量超预期增长主要是由于干扰率较低。预计2019年全球铜精矿产量约为1720万吨,同比增长约2.3%,仍处于低速增长周期。废铜进口量下滑,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环保政策对废铜进口逐步收紧。从政策演变来看,2017年8月起“废七类”改为限制进口,2018年底“废七类”禁止进口,今年7月起“废六类”也改为限制进口。预计到2020年“废六类”也将转为禁止进口。2018年国内废铜进口量为241万吨,同比大幅减少32%,估算平均含铜品位57.6%,折金属量139万吨,同比减少金属量仅约4万吨,低于市场预期。2018年“废七类”为限制类进口,进口量约为95万吨,较2017年减少约65%,折金属量约22万吨。
锌镍方面:国信期货表示海外风险事件频发,锌镍震荡盘整。国庆期间,北方工厂进入停产限产时期,盘面观望情绪浓厚,锌市恐面临供需两淡的局面,宏观面本周海外风险事件集中,包括最新的非农报告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发表讲话,此外英国脱欧、中东乱局、中美贸易磋商均有可能引起外盘震动,建议轻仓过节控制风险。周一,沪镍震荡走强,不锈钢小幅跟涨。近期印尼地震、菲律宾kawi矿区面临关停等消息提振镍价,7月末至今镍矿港口库存显著下滑,平均价格已较当时低点上涨50%,此外据调研9、10月不锈钢排产依旧处于高位,镍价长期重心上移的态势不变,对不锈钢亦提供成本支撑,节前现货成交清淡,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黑色系方面,焦炭跌近0.11%,铁矿大涨近2.5%,焦煤微红,螺纹涨1.05%,热卷涨近0.4%,不锈钢微涨近0.1%;今日焦炭价格平稳运行。山西地区焦企均有一定限产情况,焦炭供应有所减少,企业库存水平不高;目前下游钢厂限产力度也较大,焦炭采购需求较弱,整体供需相对平衡。市场近期多持观望态势,焦炭价格短期继续持稳运行,后续需重点关注节后各钢厂复产情况。焦煤价格整体持稳,个别煤矿后续有停产检修计划,精煤价格小幅上调10元/吨。部分地区有临时性限制运输要求,影响较为有限,矿上暂时无库存堆积。节后焦炭市场情况暂不明朗,焦煤价格近期多以持稳为主。河北区域应唐山进一步加严环保管控措施要求,本地焦化厂部分已延长结焦时间至36-48小时,整体日产降低。内蒙及华东市场也是相似情况。
上期原油跌近0.3%,近日国际原油期货下跌,需求疑虑仍存。油价周一下跌,尽管此前中国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但不足以缓解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需求放缓的疑虑。北京时间13:15,美国原油期货微跌0.07%至每桶55.87美元。美国原油周五收低0.9%,并触及每桶54.75美元的9月13日以来低点。OANDA驻新加坡高级分析师JeffreyHalley表示,“原油数据确实令人意外,对今日亚洲市场应该是利好消息。”其补充称,如果未来几个月数据呈现类似结果,才能表明中国的石油需求出现了增长和复苏。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新加坡PhillipFutures的高级商品经理AvtarSandu表示,“当沙特表示将很快恢复生产时,大部分因素已经反映在价格中。”他补充称,尽管沙特正通过动用原油库存和闲置产能来维持出口,但实际恢复出口的程度只能在未来几周内确定。不过,中东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开始升温,此前沙特王储在周日播出的一次采访中警告称,如果全世界不团结起来遏制伊朗,油价可能飙升至“难以想象的高水平”,但他表示,他更喜欢政治解决方案,而不是军事解决方案。
今日资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