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讯: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最新数据,2019年,1-7月份,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企业累计产量为34.4GWh,38.5GWh和44.2GWh,分别占总产量的69.9%、78.4%和90.0%,累计产量集中度也呈现小幅上升。
2019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
今年前7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70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26.1GWh、27.7GWh和 30.5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5.1%、79.7%和87.8%。从排名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宁德时代优势明显,第二名比亚迪虽然与宁德时代存在些差距但仍然遥遥领先第三名。而作为新能源电池早期的参与者,现在已经远远被动力电池后来者宁德时代远远甩开。当前行业需求疲软,装机量排名靠前的总能吸引大家的注意,接下来了解一下两家龙头企业的装机量与产能情况。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的装机量数据
宁德时代产能现状与发展状况
CATL 2018年总产能达23.27GWh,其中12.8GWh为三元锂电,主要材料体系为三元532/622,目前811体系电池正处于研发当中,计划2019年量产。2019年产能达到45.9GWh,2020年产能达到54GWh。2018年宁德时代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锂电池材料的销售,动力电池系统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公司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收入分别为498,062.06万元、1,397,559.45万元和1,665,682.9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98%、95.55%和87.01%。
基地主要集中在福建宁德、江苏溧阳、青海西宁等。
宁德基地:福建宁德是主要生产基地,公司上市募投为宁德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项目,规划三期产能24GWh,到2020年公司产能将达50GWh。
宁德基地:软包产能预计1-2GWh。软包电池是公司持续拓展国际客户的主力产品。随着国际客户如戴姆勒、日产等车企对软包电池技术路线认可度提升,公司加强在软包电池方面的研发力度,目前已有3条软包线,其中两条是软包中试线,系统能量密度250wh/kg左右。其中软包电池有望在2019年初步实现量产,预计1-2GWh左右。
江苏溧阳基地:2016年9月投资100亿元开建,规划总产能10GWh。目前公司的主材料供应商如科达利等均已在溧阳基地附近配套相应工厂,提供配套产能。
青海基地:青海一期技改后年产2GWh电池,二期4.26GWh已于2017年底完成厂房建设及部分设备订购,预计2018-2020年达产。
当前宁德时代正在德国东部埃尔福特附近建造一座锂电子电池工厂,耗资2.4亿欧元(合2.7亿美元),计划于2021年投产。该公司最近表示,到2026年,该工厂年产能将增至60千兆瓦时。宁德时代最初制定该工厂产能计划时设定的目标仅为14千兆瓦时,此后提出产能计划扩张:生产能力计划扩大到原本计划的七倍多。
比亚迪产能现状与发展状况
比亚迪一直在改善优化电池业务产能瓶颈,推进垂直整合策略和合资合作,同步推进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技术路线。
比亚迪正在做动力电池的业务剥离工作,计划中提到会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会拆分完毕。2022到2023年,比亚迪动力电池公司会独立上市,调整姿态,对外提供更好的服务。现阶段,比亚迪大规模量产的磷酸铁锂方壳电池的能量密度为165Wh/kg,正在向200Wh/kg的目标迈进;而量产的三元方壳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了190Wh/kg,采用高镍正极材料搭配石墨负极,能量密度最高能达到260Wh/kg;同样的材料体系下,软包电池能实现280Wh/kg的能量密度。
2019年7月19日,比亚迪与丰田汽车签订合约,共同开发轿车、SUV等纯电动车型,以及这些车型所需的动力电池,在2025年左右以丰田的品牌在中国市场推出电动汽车。
2016年,比亚迪电池的出货量达8.23GWh,位列行业第一。
一年后,剧情急转直下。2017年,虽然比亚迪电池业务同比增长19.37%,但其的5.43Gwh装机量却被“后来者居上”的宁德时代超过将近一半。2018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电池装机量分别为23.43GWh和11.43GWh,占据我国电池总装机量第一和第二的位置。2019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电池装机量分别为13.85GWh和7.36GWh,排名并没有发生改变。
比亚迪为什么会被宁德时代后来者居上?这和比亚迪的电池供应链相对封闭不无关系。截至2018年,宁德时代已有一百多家动力电池配套企业,而比亚迪的电池还基本只对内供应,对外供应的车企仅有5家。
这意味着,在动力电池方面,原本垂直整合一体化供应链应有的成本控制优势,比亚迪正在失去。车市低迷,利润下滑,这使得比亚迪动力电池成本分担能力有限。而在庞大的人工成本压力之下,比亚迪正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和运营压力。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始料未及的低迷,使得比亚迪在动力电池上的投入显得有点过剩。2017年时,比亚迪在深圳拥有两座电池工厂,其中最大的电池工厂可实现年产10亿瓦时的电池生产能力。而另外一座工厂也拥有最多达8百万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年产能力。除上述两个建设项目外,比亚迪那时正在青海投资建立的新电池工厂即将形成10GWh的动力电池年生产能力。
自从退补的政策出来之后,市场陆陆续续传出负面 消息,买不买新能源车也成了社会大众讨论的话题,新能源车市场能否再次爆发,也决定了着比亚迪能否翻盘重回第一,这也将会成为行业参与者和投资者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