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情回顾
1月铜价呈V形走势。沪铜2402合约1月初开盘68750元/吨,然后下行至中下旬,最低探至67410元/吨,跌幅1.95%;之后回升上行至月末,收于69220元/吨,较低点涨2.69%。1月消费淡季,盘面高位,下游消费偏淡,加之进口货源流入,现货升贴水回落。
1月中上旬,国内统计局数据12月制造业PMI受外需回落影响而收缩;美国12月ADP就业、非农就业和核心通胀均超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内外宏观共同压制,铜价回落。之后,央行宣布2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美国软着陆预期提高;铜价再次回升。
2.宏观
美国通胀继续放缓,但放缓幅度有限,加之就业超预期,市场调低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美国12月PCE同比2.60%,前值2.64%;核心PCE同比2.93%,前值3.15%;CPI同比3.4%,前值3.1%;核心CPI同比3.9%,前值4.0%。2月1日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欧元区12月通胀重新抬头,市场降低欧央行降息预期。欧元区12月HICP同比2.9%,前值2.4%;核心HICP同比3.4%,前值3.6%。1月25日欧央行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
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2%,前值49%;1月财新制造业PMI为50.8%,前值50.8%。1月统计局制造业PMI仍低于荣枯线但小幅回升,主要受生产指数带动,需求指数显示企稳,但是除产需指数,别的指数对PMI有一定拖累;订单类指数仍处收缩区间。
美国1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50.3%,高于12月终值47.9%;服务业PMI初值52.9%,高于12月终值51.4%;显示美国经济维持偏强状态,软着陆预期提高。欧元区1月制造业PMI初值46.6%,服务业PMI初值48.4%,仍处收缩区间,但较前值均有回升。
3.供给
3.1.铜矿供给
2023年全球铜矿供给增长,2024年增量主要来自现有铜矿扩建。据ICSG,11月全球矿山产量188.7万吨,环比减2.5%,同比增2.3%;1-11月产量2023.3万吨,同比增1.6%。
12月铜精矿进口量环比同比均延续增长。12月铜矿进口248.12万吨,环比增1.55%,同比增17.96%;1-12月进口2758.48万吨,同比增9.29%。
3.2.精炼铜供给
全球铜矿产能释放、供应增加,精炼铜产量增幅明显。据ICSG,11月全球精炼铜产量225.8万吨,环比减3.5%,同比增3.7%;1-11月产量2468万吨,同比增5.3%。
12月电解铜产量回升但不及预期,1月产量预计环比减但同比增。据SMM,中国12月铜产量99.94万吨,环比增4%,同比增14.9%,1-12月产量1144.01万吨,同比增11.3%。
铜冶炼厂代表与Freeport敲定2024年铜精矿长协TC/RC为80美元每干吨/8美分每磅,而2023年为88美元每干吨/8.8美分每磅。冶炼产能扩,TC下行,部分陷入亏损。
1月硫酸消费淡季,下游磷肥需求不佳,而成本端硫磺价格难有支撑,硫酸偏弱。2024年硫酸市场预计供过于求,价格继续承压。
1月LME铜库存逐渐去库,国内进口货源补充,而消费淡季,加之盘面相对高位,下游采购有限,国内铜社库累库,1月下旬铜现货进口逐渐关闭,洋山铜仓单溢价回落。
1月洋山铜仓单溢价从月初67.5美元/吨逐渐跌至月末53美元/吨。
12月中下旬铜现货进口窗口时开时关,精炼铜进口减少。据海关,12月精炼铜进口31.16万吨,出口1.08万吨,净进口30.08万吨,环比减16.9%,同比减10.89%。
12月再生铜进口环比同比均增,精废价差拉开,再生铜经济性提高,进口增加。据海关,12月再生铜进口20万吨,环比增9.3%,同比增43.7%。
4.需求
4.1.电力
电源和电网投资增速仍非常可观。1-12月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9675亿元,同比增30.1%;12月1962亿元,环比增79.7%。1-12月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5275亿元,同比增5.4%;12月817亿元,环比增12.4%。
电力是中国碳排放主要来源。国内能源转型,新能源发展迅速。为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的消纳体系,预计2024年电网投资建设仍会继续增加。
2023年光伏、风电累计新增装机同比高增。1-12月光伏累计新增装机21688万千瓦,同比增148.1%。1-12月风电累计新增装机7590万千瓦,同比增101.7%。
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超预期,风电新增装机增速显著,2024年增速预计放缓。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全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
2024年光伏增速预计放缓,某头部光伏企业说明会上称2024年全球光伏需求继续增长但增速将放缓,预计在2023年的市场基础上增20%。《2023全球风能报告》预计,全球2023年风电新增装机115GW,2024年风电新增装机125GW,其中陆上风电106GW,海上风电18GW。
4.2.地产
国内地产新开工和施工仍显弱势,竣工则延续亮眼表现,带动竣工端需求。1-12月房地产新开工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减20.4%,降幅较1-11月累计同比缩0.8个百分点;房地产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减7.2%,降幅持平;房地产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17.0%,增幅缩0.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减8.5%,降幅扩0.5个百分点。
二手房可售房源有限,美国12月成屋销售仍呈放缓趋势,而新房销售有所增加。据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12月成屋销售折年数378万套,环比减1.05%。据美国人口普查局,12月新建住房销售折年数66.4万套,环比增7.97%。
12月一线、二线和三线新房价格指数同比、环比均整体偏弱。12月一线新房价格指数同比跌0.1%,环比跌0.4%;二线新房价格指数同比涨0.1%,环比跌0.4%;三线新房价格指数同比跌1.8%,环比跌0.5%。
12月一、二、三线二手房价格指数同比、环比均延续弱势。12月一线二手房价格指数同比跌3.5%,环比跌1.1%;二线二手房价格指数同比跌4%,环比跌0.8%;三线二手房价格指数同比跌4.2%,环比跌0.8%。
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899.04万平米,环比减34.5%,同比减6.9%,其中:一线成交面积323.61万平米,环比减27.4%,同比增6.2%;二线成交422.82万平米,环比减40.1%,同比减6.1%;三线成交152.61万平米,环比减31.1%,同比减27.5%。
1月地产成交面积和价格显示复苏仍面临压力。政策继续发力。《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苏州全面取消限购。上海宣布非本市户籍居民连缴社保或个税满5年可在外环外区域(崇明区除外)购1套房。
4.3.家电
11月开始进入新的空调生产旺季,12月产量延续回升趋势。据统计局,12月空调产量2152.93万台,环比增34.9%,同比增21.6%。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1-2月累计家用空调排产同比增9.4%,出口排产同比增22.3%,其中2月家用空调排产1174.5万台,同比减12.4%,其中内销排产522.9万台,同比减20%,出口排产651.6万台,同比减5.1%,因春节因素,排产前值1月,2月同比减量。
4.4.汽车
12月汽车销售仍延续向好趋势。据中汽协,12月汽车销量315.6万辆,环比增6.3%,同比增23.5%;汽车产量307.9万辆,环比减0.5%,同比增29.2%。
12月新能源汽车延续产销两旺,渗透率继续提升。据中汽协,1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117.2万辆,环比增9.1%,同比增47.4%;销量119.1万辆,环比增16.1%,同比增46.3%。
据《2022-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调研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至1840万辆。据ICA,新能源汽车耗铜83千克/辆。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耗铜量152.72万吨,较2023年增44.82万吨。
4.5.电子
12月电子需求继续复苏,2024年复苏态势有望延续。12月集成电路产量361.5亿块,环比增8%,同比增27.2%;移动通信手持机16934万台,环比增5.2%,同比增18.3%。
5.库存
海外铜需求偏弱,LME铜库存逐渐流向国内,LME铜库存去库,国内铜社会库存有所补充。但国内消费淡季,下游采购一般,国内铜社会库存有累库趋势,但水平仍处低位。1月中上旬进口窗口打开,下旬进口窗口再次关闭,后续铜进口货源补充预计有限。
1月底LME铜库存146475吨,较12月底减20825吨;1月底上期所铜仓单18229吨,较12月底增12252吨;1月底铜社会库存9.2万吨,较12月底增2.56万吨,保税区库存1万吨,增0.19万吨。
6.结构
伦铜现货继续贴水,1月底LME铜升贴水(0-3M)为-108美元/吨,12月底为-95.08美元/吨。进口货源补充国内铜现货市场,而淡季消费偏淡,国内铜社会库存逐渐累库,铜现货升贴水承压,沪铜近月月差偏弱运行,结构从小B转为C。
7.结论及操作
宏观,2月1日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美国通胀继续放缓,但放缓幅度有限,加之就业超预期,市场调低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软着陆概率提高。央行宣布2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楼市复苏仍缓,政策再放松。内外宏观缺乏共振,对铜驱动不流畅。
供给,12月电解铜产量回升但不及预期,1月产量预计环比减但同比增。冶炼产能扩,TC下行,部分冶炼厂陷入亏损,后续精铜产量扰动犹存。需求,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增速预计放缓,全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国内地产新开工和施工仍显弱势,竣工则延续亮眼表现。1月地产复苏仍面临压力。进入新的空调生产旺季,1-2月累计家用空调排产同比增9.4%。新能源汽车延续产销两旺,渗透率继续提升。电子需求继续复苏。库存,LME铜库存去库,进口货源对国内铜社会库存有所补充。但国内消费淡季,下游采购一般,国内铜社会库存累库,但水平仍处低位。
综上,内外宏观难以共振,基本面驱动有限,铜价高位震荡。
操作建议:沪铜主力合约67000-70000元/吨区间操作。
风险因素:国内复苏不及预期
作者简介:杨磊,东海期货有色研究员,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FRM。有丰富的有色期现经验,善于根据宏观经济、基本面、技术分析等方面综合研判有色金属价格走势,根据企业实际设计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