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行业深度:高“钨”建瓴绘宏图,锐意创新迎未来
发布时间:2023-10-12 22:05:23      来源:招商有色

10月12日讯:

摘要

重要战略金属,我国拥有资源优势。和稀土类似,钨是重要战略金属,也是我国的资源优势品种。钨具备熔点高、密度高、硬度高、耐腐蚀性强、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然而,钨在地壳中含量极为稀缺且分布不均,开采和提纯难度大。凭借着资源和开采成本优势,我国钨行业发展迅速,是全球最大的钨矿储藏国和开采国,储量占全球的47%,产量占全球的84%。

开采实行配额制,未来产量增长率有限。我国对钨开采实行配额制,2023年我国钨精矿的开采指标为11.1万吨(标吨),2015年至今指标增长2万吨,增幅约21.58%,折年复合增速2.47%、近5年复合增速约1.40%。但实际生产中,部分矿山开采能力不足,浪费了部分配额;另有部分矿山存在着超配额甚至无证开采现象,因此配额制度仍有完善空间。未来全球新增钨矿个数有限,且矿山建设年限较长。根据测算,到2028年全球新增钨精矿产能约2.9万吨(标吨),相比22年的全球产量增长约18%,对应年复合增速2.8%。考虑到矿山开发不确定性和老矿山产量下滑等因素,预计未来实际产量或低于2.8%。

终端需求呈明显周期性特征,光伏和硬面材料潜力较大。钨的直接下游主要是硬质合金、钨特钢和钨材等领域。终端需求领域有交通运输、采掘、工业制造、耐用零件、能源、军工等。终端需求和整个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由此呈明显周期性特征,增长较快的领域有硬面材料和金刚线用钨丝。因成本占比较低,终端对钨价的上涨敏感性较低。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全球钨消费量约12.4万吨(金属吨),预计未来3年需求复合增速约1.9%。对应23年需求约12.4万吨,供应缺口约2645吨,未来几年缺口会减小。

行业去库或已完成,供应面临产能极限。泛亚交易所的2.83万吨APT在2019年被司法拍卖流入市场,在接下来的2年多时间内,被市场消化完毕,这其中又伴随着价格上涨,或反映钨供应已经短缺。在当前需求周期性走弱的背景下,钨精矿的供应或已处于实际产能极限,一旦需求好转,钨精矿短缺的局面将被激化。

钨产业链企业。1)具备完整钨产业链的领先企业:中钨高新、章源钨业、厦门钨业和翔鹭钨业。中钨高新凭借大股东五矿集团的资源优势,拥有充足钨资源保障。章源钨业和翔鹭钨业在精深加工领域具有显著的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厦门钨业业务较为多元,在钨板块深耕细钨丝和切削工具等重点产品,细分领域拥有领先地位。2)专注于硬质合金数控刀片研发和销售的企业:华锐精密和欧科亿,这两家企业都重视研发投入,业务增长速度迅猛。

投资建议:未来钨矿供给可能偏紧,大概率将出现钨矿供需缺口,推动钨价中枢上移。标的方面,中钨高新、章源钨业、厦门钨业等企业布局较早、且拥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全产业链,欧科亿(机械)、华锐精密(机械)等企业专注于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发展潜力大。综上,首次覆盖给予行业“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波动的风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产业政策的风险、财务风险、技术及研发的不确定性风险、下游消费不及预期的风险。

pic

正文

一、我国优势稀有金属,应用领域广阔

钨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熔点高、密度高、硬度高、耐腐蚀性强、化学性质稳定。钨在实际应用中以各类合金以及合金深加工产品为主,其需求相当广泛,在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尽管起步较晚,但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钨生产国和消费国,产量和出口量常年位居全球之首,开采效率和加工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

1、钨性能优异,中国占据资源优势

钨(化学符号W,原子序数74)是一种金属元素,自然条件下主要以黑白钨矿的形式存在。钨的熔点高达3422℃,是熔点最高的金属之一;密度为19.3 g/cm3,是铁的1.7倍;硬度接近莫氏硬度9,仅次于钻石(莫氏硬度10)。此外,钨还具有出色的化学稳定性,耐高温性和耐腐蚀性,这些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得其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切削工具等领域的理想材料。

pic

钨的储量稀少,在地壳中含量仅约为0.001%,开采和提炼难度大。我国是钨的主要储藏国和生产国,产量和出口量常年位居全球之首,具有独特的行业地位。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对技术创新的鼓励,近年来我国钨的开采效率和加工水平取得显著提升。

pic

2、钨产业崛起,从小众市场到军事战略地位

钨起初用于灯丝、钨丝、电极等领域,市场规模相对较小。1927年,德国研制出了以碳化钨为主成分的硬质合金,为钨的冶金工业带来了生产和发展的契机。二战期间,随着军工需求的增加,钨行业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钨制品由于各种军事和经济需求开始被大规模生产和使用。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全球钨市场主要由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垄断,而此时中国的钨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西方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钨生产国和消费国。

pic

钨在实际消费应用上以各类合金系产品为主,包括硬质合金、合金钢、耐磨合金和强热合金等。硬质合金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刀具制造,被誉为"工业牙齿"。合金钢有钨、铬、钴等元素组成,具备高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制造高速切削工具、机床零件、发动机缸套等领域。耐磨合金由钨、铬、钴、镍等元素组成,具备优良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广泛用于制造耐磨零件和设备。强热合金由钨、钴、铬、铁、镍等元素组成,具有出色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核工业等领域。

pic

除合金类产品以外,钨在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电子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硅片切割线、高压电极、钨丝灯等产品。这些领域的不断发展推动了需求的增长,为钨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pic

二、供给端:钨资源集中度高,短期新增项目有限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钨矿储藏国和开采国,储量占全球的47.37%,产量占全球的84.42%。为了整治过度开采,解决钨矿资源消耗速度过快的问题,我国从2002年起开始实行配额制度,对开采量实施了严格约束,同时积极推进勘探工作,寻找新的矿藏。未来几年全球钨矿产能有所增加,但由于矿山的建设期普遍较长,短期供给增量预计有限。从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国是钨品出口大国,同时也存在着少量进口需求,但我国出口钨品普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中高端产品较多依赖进口。

1、我国钨矿资源世界领先,配额制下开采逐渐规范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2年全球钨储量(以钨金属量计算,下同)为380万吨,同比增长2.70%。中国和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钨资源分布国家,其中中国的钨储量为180万吨,占比47.37%,俄罗斯的钨储量为40万吨,占比10.53%。国内的钨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和河南等地,占比均超过国内总储量的20%。

需要注意的是,USGS测算的钨矿产储量(以钨金属量计算)与国内机构测算的钨矿产储量(以折合成65%三氧化钨计算)在钨矿品位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数据水平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国际上的钨金属量可以通过将65%的三氧化钨乘0.515来计算)。

pic

近年来,我国钨矿资源消耗过快的问题日益凸显,全国钨矿山的原矿平均品位已从2004年的0.42%下降至2020年的0.28%,有12个矿山的开采历史超过100年。根据USGS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钨矿总储量同比增长2.70%,然而国内钨矿总储量却同比下降5.26%。

pic

为防止过度采掘和盲目竞争,确保钨供应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自2002年起,我国实施了钨矿开采配额制度,每年自然资源部和工信部会公布两批开采指标。具体而言,2023年我国钨精矿的开采指标为11.1万吨(标吨),与2022年同比增加了1.83%。近年来,钨精矿的总体控制指标变化不大,对矿石产量有较严格的限制。

pic

然而,我国的钨矿开采配额制度在实际执行中面临不少的挑战。首先是配额分配的不合理,有部分矿山面临资源枯竭,运营成本高或者当地环保政策等限制,实际开采能力有限,但该部分矿山却被分配了较多的配额,导致了部分配额的浪费。其次是监管漏洞,部分矿山采取非法开采、违规操作或利用其他矿业权等手段绕过配额限制,产生了大量的超限开采量,这种超限开采的钨矿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因此,除了提高配额分配的效率以外,对违规开采的监管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pic

除了加强开采约束和矿山管理以外,我国还在积极勘探新的矿山。全国目前已发现并探明有储量的矿区共计252处,累计探明储量(WO3,下同)为637.5万吨,其中A+B+C级储量占36.4%,达到232万吨。分省(区)来看,湖南和江西分别占据全国总储量的33.8%和20.7%。2016年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发现的超大型钨铜矿朱溪钨铜矿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资源量最大的钨铜矿,其三氧化钨资源量达到344万吨,是先前全球最大钨矿——大湖塘钨矿的3.3倍。

pic

2、我国钨矿产量居首,全球新增项目短期难落地

自1994年起,中国的钨矿产量便占据全球第一。根据中国钨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全球钨(折三氧化钨65%计算,下同)的产量为16.33万吨,其中中国的产量达到12.73万吨,占比约77.95%。江西、湖南和河南是中国主要的钨精矿产区,2022年这三个省份的产量合计达到11.07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86.96%,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

江西是我国钨矿开采大省之一,也是开采历史最为悠久的省份,距离1907年正式发现钨矿以来已有116年的开采历史。全省目前保有钨资源储量占全国第二,其中黑钨储量居世界第一,是名符其实的“世界钨都”。然而,江西“世界钨都”的地位正越来越受到威胁,当地的钨矿冶炼、加工属于粗放型产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其中大余县甚至在2011年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2021年,江西省钨精矿产量为5.06万吨,2022年上半年产量为2.2万吨,同比下降12%。除去疫情影响外,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钨矿资源的枯竭加大了开采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随着矿石开采行业的逐步整顿和规范,超出开采指标的违规开采量也有了显著下降。同时,根据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规定,到2025年钨矿的年开采量要达到5万吨以下(约束性指标),预计未来江西省钨矿产量将维持逐年下降的态势。(注:由于官方并未公布全年钨矿产量的完整数据,因此图9中产量数据为根据公布的月度或者季度数据估计得出)

pic

据中钨在线预测,未来几年全球钨矿产能有所增加,但短期增量有限。国内方面,预计未来钨精矿新增产能合计1.64万标吨,包括陕西省镇安县东阳钨矿项目(6000吨)、广西省博白县油麻坡钨钼矿项目(3200吨)、广东省翁源县红岭钨矿项目(3460吨)以及江西省于都县小东坑钨矿项目(1719吨)。除此之外,大湖塘和大雾塘钨矿累计储量达到120万吨,但短期内难以投产。

pic

海外方面,预计未来钨精矿新增产能2.56万标吨。主要有英国Tungsten West Ltd.的Hermerdon钨矿项目,预计年产量为3500吨(WO3品位0.18%);中国土木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巴库塔钨矿项目,预计年产量为1.5万吨(WO3品位0.23%);Almonty Industries Inc.的韩国Sangdong Mine项目,预计年产量为3600吨(WO3品位0.44%);澳大利亚King Island Sheelite公司的Dolphin钨矿项目,预计年产量为3500吨(WO3品位0.9%)。其中,韩国和澳大利亚项目的具体投产时间尚未确定。

pic

3、我国钨品进口量持续上升,出口欧美增势明显

尽管我国是钨矿开采和出口大国,但同时也有少量进口需求。2022年我国钨品进口总量为6415.65吨。其中,钨矿进口量为3039吨,呈逐年增长态势,主要是近几年我国开采指标变化不大,供给端增量有限,部分企业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进口来满足需求。2022年我国硬质合金进口量为1300吨,近几年保持相对稳定,其他钨制品的进口量为2076.66吨,同比有所增长。

2022年我国钨矿进口国集中度较高,朝鲜是最大的进口国,占比为54.58%。其次是缅甸,占比为14.82%,多民族玻利维亚国占比为8.12%。其他一些国家如卢旺达、西班牙、泰国和越南等也有一定的进口份额,但相对较小。

pic

我国的钨制品出口集中度较高。2022年中国钨品的出口总量2.49万吨,同比增长3.6%,主要出口国家为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出口量合计占比86.11%。具体而言,我国对日韩的出口量分别为5745.27和4620.49吨,分别同比下降10.35%和21.10%;对欧洲和美国的出口量分别为8682.64和2848.31吨。分别同比增长18.03%和46.75%,增长趋势明显。

按产品类型分,2022年中国钨品出口中,原料级钨品约2.22万吨,同比增长2.82%;硬质合金约8900吨,同比增长7.23%。受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影响,自2018年起,中国的钨品出口量大幅下降,并在2020年和2021年暂停了钨矿矿砂及其精矿的出口,直至2022年一季度才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钨品出口总量是进口总量的5.4倍,但出口总额仅为进口总额的1.1倍,主要是我国钨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含量整体较低,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而高端市场则更多地被外国进口产品占据,部分硬质合金类产品甚至是我国的“卡脖子”行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升级,中高端产品的国产化取得明显进展,预计未来我国出口钨品附加值能够不断提升,中高端产品的出口量有望持续增长。

pic

三、需求端:硬质合金占主导,光伏钨丝逐步量产

钨产业链上游的黑、白钨矿勘探采选是钨行业的基础,也是钨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中游是从钨精矿中提取仲钨酸铵(APT)和钨粉进行冶炼,常用的冶炼工艺有酸法、碱法、氧化铵法等。下游包括钨材、钨丝、硬质合金等材料的加工。

pic

钨行业利润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上游的钨矿采选和下游的高端硬质合金(尤其是高精度、高性能刀具)具有较高的利润水平,而冶炼、制粉、中低档硬质合金及钨钢钨材的利润率较低,主要以赚取加工费为主。

我们选取了行业内的22家钨矿山企业、26家钨冶炼企业、51家硬质合金企业和11家钨材企业作为样本进行统计,总体而言,2022年中国钨行业的总营业收入908.95亿元,同比增长7.07%。其中,钨矿山在子行业中的利润率最高,达到21.98%,而钨冶炼和硬质合金的利润率分别为4.29%和8.79%。

pic

1、上游采选:黑钨矿重选为主,产能集中度较高

钨矿采选包含开采、破碎、磨矿和浮选等工序,选矿方法包括手工选矿、航模选矿、重选、浮选、磁选和静电分离等多种技术手段。我国的钨矿以黑钨矿和白钨矿为主,其中黑钨矿主要采用重选方法,回收率可达92-93%,而白钨矿的选矿方法较为多样化,回收率可达90-96%。

pic

国内钨矿采选行业集中度较高。根据中钨协会数据,我国钨精矿(折三氧化钨65%,下同)2022年总产量合计约12.73万吨,排名前四的是中钨高新、厦门钨业、洛阳钼业和章源钨业,2022年合计产量约5.8万吨,CR4达到45.62%。

pic

头部企业钨矿盈利能力都较为出色,以厦门钨业为例,其旗下拥有的三家在产钨矿企业2022年共实现收入13.12亿元,净利润4.70亿元。其中,2022年洛阳豫鹭的净利率高达45.42%,宁化行洛坑为33.76%,都昌金鼎为31.47%。

pic

2022年我国钨精矿总消费量约6.3万吨,同比下降2.18%,主要是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其中,硬质合金是主要的钨消费领域,占比达到58%。钨材和特钢的消费也占比较大,分别为20.6%和17.2%。近年来国外为了节省钨的资源消耗,大力推广钨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近年来废钨再生利用率平均在35%左右。而目前我国钨的回收利用率不高,2022全年废钨消费占比17.38%,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相比国外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pic

2、中游冶炼:行业利润率偏低,产能较为分散

钨的中游冶炼包括精矿分解、提纯和钨粉制备等关键步骤。精矿分解是将钨精矿中的钨化合物转化为钨酸或仲钨酸铵溶液,为后续工序奠定基础。提纯步骤致力于去除钨酸或钨酸铵溶液中的杂质,以获得高纯度的钨化合物。钨粉制备步骤常采用氢还原、碳还原或金属热还原等方法,将钨化合物还原为钨粉。最后,钨粉大多会进一步经过球磨、过筛和合批处理用于制备碳化钨粉,而碳化钨粉则是硬质合金和热喷涂的主要原料之一。在实际冶炼过程中,具体的工艺选择主要取决于矿石性质、产品要求和生产规模等因素。

由于中游冶炼端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技术门槛较高,中游企业通常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和应用更复杂的技术,该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较低。

pic

(1)仲钨酸铵(APT):泛亚库存完全消耗,行业仍面临低盈利挑战

以泛亚事件为转折点,我国APT行业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先扬后抑的两个阶段,在此之前,我国APT产能扩张迅速,导致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泛亚事件之后,我国APT行业整体进入了去产能的阶段,行业产能逐年下降。

2011-2014年,泛亚国际集团通过大规模购入仲钨酸铵(APT)的方式积累大量库存,相当于当时国内APT企业一个季度的产量。由于被控非法经营,该公司于2015年被立案调查,涉案的2.83万吨APT也被于2019年9月17日被洛钼集团以11.53万元/吨的单价竞拍得到,由于最终的成交价格高于市场预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为价格提供了较强支撑。泛亚APT库存逐渐出清并最终完全消耗后,市场信心开始恢复,从2020年到2022年,APT的均价呈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

pic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我国APT产量为12.1万吨,同比增长25.6%,有效产能约为17.6万吨,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等省份。近年来随着部分产能的退出和部分新产能的技改扩建,我国APT产能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产能过剩现象依然明显,2022年的产能利用率仅68.75%,大量落后产能仍有待出清。

严重过剩的产能也带来了行业内耗和同质化竞争,降低了行业整体效益。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行业平均吨毛利仅为0.16万元,按照当年APT均价计算,毛利率仅为0.92%。部分头部企业凭借着自有矿山优势能有效提高盈利能力,例如章源钨业2022年APT业务毛利率为8.7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pic

(2)钨粉末:价格呈上涨趋势,头部企业产能逐步扩张

自2017年以来,钨粉和碳化钨的价格总体呈现震荡上涨的趋势。2022年,钨粉的均价为265.74元/千克,同比增长10.79%,碳化钨粉的均价为263.48元/千克,同比增长10.75%。

2022年我国钨粉产量约为7万吨,同比下降2.76%,碳化钨粉产量约6.6万吨,同比下降7.06%,行业整体开工率仅50-60%,主要是由于粉末企业当地的限电政策和下游硬质合金市场需求疲软,钨粉冶炼企业面临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下游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导致其整体开工意愿降低。

pic

类似于APT,钨粉和碳化钨粉行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加工费。根据百川盈孚的测算,目前碳化钨行业的毛利约为每吨1.5万元,按照2022年碳化钨粉的均价计算,毛利率为5.7%。部分行业龙头凭借着自有矿山取得原料成本优势,并通过内部结转分配矿山开采所得利润,来提高相关中下游业务的毛利率。以章源钨业为例, 2022年公司的钨粉与碳化钨粉产量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毛利率分别为9.43%和10.48%,明显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pic

我国钨粉行业的产能集中度相对较低,章源钨业和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是全国碳化钨产能排名前两位的企业。其中,章源钨业的钨粉年产能为1.5万吨,碳化钨粉年产能为1.31万吨;株洲硬质合金集团的碳化钨粉年产能为0.75万吨。近年来行业内的头部企业正逐步扩大产能,有望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章源钨业的超高性能钨粉智能制造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1月正式投入生产,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也正在进行技改扩建项目,预计2024年7月投产,届时将实现年产1万吨碳化钨的生产规模。钨粉方面,厦门钨业在积极扩建钨粉产能,预计2024年底公司钨粉产能将突破3万吨。

pic

3.下游:高端刀具国产化替代加速,新兴领域助推钨需求

硬质合金与钨丝是目前最值得关注的下游领域。中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进程的加速,有望带动硬质合金市场规模扩容。光伏钨丝的需求快速增长,将成为未来钨需求的重要推动力。此外,钨在采矿建筑、交通运输和国防军工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热喷涂料、高比重钨合金、钨铜合金和钨材合金等形式。

pic

3.1 硬质合金:硬质合金切削工具崛起,国产数控刀片追求替代突破

硬质合金由金属碳化物基体(主要是碳化钨)、难熔金属粉末和金属粘结剂粉末构成,是钨资源消费的主要领域。其卓越的硬度、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发挥关键角色,广泛应用于制作高速切削刃具、冷却模具、量具和高耐磨零件等。硬质合金可以显著提升工具和零件的性能和寿命,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pic

我国硬质合金主要需求来自切削工具合金(占比51%)、耐磨工具合金(占比24%)、矿用工具合金(占比20%)以及其他(占比5%)。

pic

中国的硬质合金行业高度集中。《中国钨工业发展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硬质合金的总产量约为5.05万吨,同比下降2.65%。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硬质合金行业57家企业的总收入达到374亿元,同比增长9.68%;利润总额达32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有九家企业的利润超过1亿元,包括厦门金鹭、株洲欧科亿、章源钨业、株洲华锐、苏州新锐、中钨高新及其旗下四家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株洲钻石切削、深圳金洲精工科技和自贡硬质合金)。九家公司的总利润为21.3亿元,占据了行业总利润的67%。

pic

(1)硬质合金切削刀具

相比于其他常见的切削材料,例如高速钢和陶瓷,硬质合金切削刀具拥有卓越的硬度和抗磨损性,更适合用于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它在机械制造、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和钻井勘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几年来,硬质合金工具在我国切削工具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逐年提升,达到了53%,但相比于全球63%的平均渗透率还有一定的差距。

pic

全球刀具行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层是具有深厚技术积累和强大制造能力的国际大企业,如山特维克、肯纳金属和IMC等。第二层为国内龙头企业,他们的目标是中高端切削刀具市场,产品具有广泛的通用性,价格相对实惠,如中钨高新及其子公司。第三层包括了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产品线相对较少。尽管国内切削刀具的质量逐步提升,对进口品牌形成了部分替代,并取得了较为亮眼的出口表现,但在中高端市场,特别是精密领域(如航空航天),国际巨头品牌仍然占据了主要地位。

pic

2022年,我国刀具市场的总消费规模为464亿元,同比下降2.7%。与此同时,得益于国内高端制造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国内刀具生产能力和本土品牌的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国产刀具市场的份额保持了稳步增长,2022年占比为72.8%,同比增长了1.8个百分点。根据2023年上半年情况来看,硬质合金下游机床市场需求较差,因此2023年的刀具市场消费量增长率将面临一定压力。但刀具的需求基本面和国产替代化进程趋势没有明显改变,我们认为未来国内刀具的产销规模和出口规模将进一步上升。假定2023年刀具市场消费量增长1%,未来年份我国刀具市场年均增长率为5%,那么到2025和2030年,我国刀具市场消费总规模将分别达到516.68和659.42亿元,CAGR为4.49%。出口规模将分别达到290.63和448.41亿元,CAGR为8.59%。国产刀具消费总规模(内销+出口)将分别达到678.14和975.95亿元,CAGR为6.95%。(部分参数假设见下表)

pic

刀具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切削机床行业的状况紧密相连:作为执行具体加工操作的工具,刀具的发展影响机床的加工能力和精度,而机床制造技术的进步和数控化率的提高反过来也推动了了刀具需求的增长。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凭借着其高度自动化,高精准度和高效率的优点,逐渐成为了市场的主流。目前我国的刀具市场规模和数控化率相比于国外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刀具消费额占机床行业总消费额的比例不到30%,数控化率为45.2%,而发达国家的刀具消费额占比普遍达到了50%左右,数控化率更是超过了80%。

pic

在国家政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趋势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刀具市场拥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刀具消费额占机床消费额的比例有望达到37%;而《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将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提高到64%。

(2)数控刀片

伴随数控机床在我国的迅速推广,数控刀片正逐步取代传统刀片成为行业主流,但由于我国与数控机床配套的切削工具系列化开发起步较晚,数控刀片市场目前还是受进口品牌主导,国产化率仅35%左右,中钨高新是国产刀片的龙头企业,该公司2022年的数控刀片产量超过1.3亿片,同比增长19.27%,占全国刀片总产量的23%。

数控刀片属于高附加值的产品,相比与传统刀片,数控刀片可以通过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带来更高的毛利率。以数控刀片头部企业之一的华锐精密为例,2022年该公司车削刀片、铣削刀片、钻削刀片的毛利率分别为48.74%、51.28%和77.26%,数控刀片业务的整体毛利率为50.22%,多年来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pic

我们预测,随着国内高端刀具(特别是数控刀片)的持续创新和技术升级,国产替代的趋势将进一步加速。预计硬质合金刀具在刀具市场的占比将逐年提高,从2022年的53%增至2030年的60%,对应的市场规模也将从2022年的245.92亿元稳步增长至2030年的452.41亿元。同时,作为刀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刀片的市场规模和产量预计也将逐步增加。根据我们的预测,到2030年,数控刀片市场规模将达到224.85亿元,CAGR为7.92%,国产化率将提升至65%。

pic

(3)微钻

微钻在硬质合金切削刀具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向高端化发展,微钻市场也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微钻被用来对PCB进行微小的钻孔操作,可以实现更高的钻孔精度,从而提升PCB板的质量和性能。在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热潮的进一步鼓舞下,全球以及国内的PCB市场规模正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pic

中钨高新旗下的金洲精工公司是全球PCB微钻领域的领先企业,市场份额约为21%。该公司目前的微钻产能约为5.5-6亿支,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增长,到"十四五"末将达到7亿支。金洲公司的PCB微钻业务净利润强劲,毛利率接近40%,其主要下游客户包括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制造商。目前,金洲公司正在计划实施提容扩产2亿支微钻的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的投资规模为7.83亿元,建设期为4年。

pic

(4)耐磨合金工具

作为耐磨合金工具之一,硬质合金顶锤在人造金刚石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生产成本占据整个金刚石生产成本的40%。在人造金刚石生产过程中,通常将硬质合金顶锤置于六面合金顶压机活塞的大垫块顶部,通过施加压力促使活性碳原子生长成稳定的金刚石晶体,因此,它需要拥有极高的耐磨性和高温抗性。顶锤的制造过程涵盖了压制、烧结、材质鉴定、机加工、外观检测和包装等步骤,其质量和稳定性受到包括孔隙、碳含量、WC晶粒度、钴相、内应力和加工应力等因素影响。

pic

人造金刚石市场是顶锤行业的核心下游需求,随着金刚石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对顶锤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其稳定且增长的市场需求为顶锤行业提供了增长动力。而河南省是中国金刚石产量的主要集中地,主要企业如中南钻石、黄河旋风等占据全球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pic

3.2 钨丝:硅片切割助推钨丝效益,光伏钨丝提质增效

除了传统的灯丝、电子元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以外,近年来钨丝在光伏领域的应用率持续上升。它可用作金刚线母线,对光伏硅片进行切割,其优点在于抗疲劳性好、强度高、耐腐蚀、断线率低,并且具有更细的线径,可以显著降低硅料的损耗,降低硅片的生产成本。

在过去两年中,光伏硅料价格不断攀升,因此降低硅料损耗成为了提升产业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各个硅片制造商也在不断尝试降低金刚线线径以减少损耗率,然而,由于传统的高碳钢丝和金刚石微粉的粒径已接近其极限,几乎没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制造商们开始寻找其他可替代的材料,由此开发出了光伏用细钨丝。随着硅片行业向“大尺寸+薄片化”的发展,钨丝替代传统母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pic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的数据,2022年,中国的硅片产量达到了357GW,同比增长57.5%,而光伏组件产量为288.7GW,同比增长58.8%。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从2023年至2030年,全球光伏市场的新增装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在280GW至330GW之间,我国装机量则预计在95GW至140GW之间。基于以上数据,我们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光伏领域的钨丝金刚线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0.4亿元和9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7.6%。

pic

随着光伏市场对金刚线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企业已开始使用钨丝作为金刚线的制造材料。目前厦门钨业、中钨高新和三超新材等企业都已具备钨丝生产能力,预计即将有大量产能投入市场。以厦门钨业为例,钨丝需求的超出预期导致其积极扩产以满足市场需求。2023年上半年,所有细钨丝产品共实现销量340亿米(包含少量非光伏用细钨丝),同比增长291%,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2%。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目前的光伏用细钨丝产能已经扩展至每月50亿米,而且还有多个钨丝项目在进行中。除此之外,公司定增预案中还规划了1000亿米细钨丝的生产线,预计在2026年左右能够建成投产。

pic

3.3 热喷涂料:耐磨抗蚀涂层材料,表面工程赋能产品

热喷涂,或称为超音速氧燃焰喷涂技术(HVOF),是一种使用碳化钨并利用高温高速喷嘴产生的喷雾粒子将涂料或金属材料喷涂到被涂物表面的表面修复和涂装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在基材上形成碳化钨耐磨层,可以显著提高产品的耐磨、耐蚀性和使用寿命,同时改善导电性和绝缘性。

pic

热喷涂层在铁路、机械、汽车、钢铁、石油、化工、印刷、航空航天、电力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这些行业中,喷涂技术用于各类高耐磨产品,如轴类、泵阀、密封环、溅射靶材、瓦楞辊、各类阀门、轧辊、风机叶轮、拉丝塔轮等的表面处理,从而提高它们的耐磨性和寿命。

pic

以章源钨业为例,尽管公司的热喷涂粉业务规模较小,但增长迅速且毛利率较高。2022年的销量达到373吨,同比增长43%;营收达到2431万元,同比增长63%;毛利率为28.17%,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产品之一。

pic

3.4 其他钨制品:融合单一金属优势,复合材料应用广泛

高比重钨合金通常含有90%至97%的钨,其密度在16.5克/立方厘米至18.75克/立方厘米之间,其生产过程包括混合材料、烘干、压制、预烧结、液相烧结以及后期处理和加工。在制造过程中,常用镍、铁和铜作为粘合剂,将钨颗粒结合在一起,以增强高比重钨合金的延展性,降低加工的难度。

pic

钨铜合金结合了金属钨的高熔点和高密度,以及铜的高导电和高导热性等诸多优点。这种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均匀,具有耐高温性、高强度、抗电弧烧蚀和较大密度。它广泛应用于军用耐高温材料、高压开关的电工合金、电加工电极、微电子材料等领域,并在航天航空、电子、电力、冶金、机械和体育器材等行业中作为零部件和元器件得到广泛使用。

四、钨成本持续上升,再生钨回收潜力大

在环保趋严、品位下滑和人工成本攀升等影响下,钨精矿的生产成本持续增长。为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达国家正大力推广钨的回收再利用,而我国的再生钨行业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回收率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硬质合金为例,根据测算,在当前消费量的基础上,假如回收率达到35%,钨精矿消耗就能减少约1.44万吨。伴随着开采成本的上升和需求的增长,且短期内钨供给增量有限,我们预计钨行业供给偏紧,有望带动钨价中枢上涨。

1.钨精矿生产成本面临上行压力

钨精矿的生产成本涵盖了地质勘探投入、矿山建设成本、采矿(原矿成本)、选矿等环节的直接生产成本,以及安全、环境保护成本和费用、经营管理费用、资源补偿费(2%)、资源税、土地复垦费、环保设备投入、环保运行费用等多个方面。根据我们的测算,黑钨精矿(WO3≥65%)的平均不含税成本约为8.02万元/吨,而当前市场价格约为12万元/吨。近年来,钨矿的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主要原因是受到资源品位下降、人工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未来,随着低品位的白钨矿消耗占比进一步增加,预计钨矿的生产成本将继续上升。

pic

2.中国再生钨回收率低,挖掘资源回收潜力成为发展关键

再生钨的回收旨在高效利用资源,通过将废弃的钨原料回收再利用,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国际钨产业协会(ITIA)的分析显示,当前终端应用结构下的再生钨资源比例可达到56%。然而,以消费量占比看,我国目前的钨回收率仅17.38%,并且面临着回收来源较窄,回收质量差,环境污染较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推广应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司进入再生钨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来标准化和规范化回收过程,未来我国再生钨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有望得到不断提升。

pic

以全球硬质合金巨头山特维克为例,该公司的再生钨资源回收利用率已达到50%,并且回收率还在持续提升之中。该公司推出了名为“选择退出”的硬质合金回收计划,专注于回收客户使用过的硬质合金钻头(主要成分为钨、钴、镍),以及部分其他生产商制造的硬质合金刀具。并设定了2025年收集90%的钨的目标。为确保回收计划的顺利执行,山特维克公司专门为经营采矿项目的客户提供回收方面的技术支持,特别是那些位于偏远地区的客户。同时,为了减少回收及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公司正在研发新专利来改进回收钻头的便捷性、速度。

2022年,我国的原钨消费量为5.23万吨,同比下降4.4%,而废钨消费量为1.10万吨,同比增长10%。在当前消费量的基础上,如果我国的回收率能够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将大幅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废物的排放。以硬质合金为例,2022年我国的硬质合金消费量为3.67万吨。根据测算,假如回收率能够达到35%,将有约0.72万吨的硬质合金得以再利用,按每单位硬质合金大约消耗2单位的钨精矿计算,那么累计可以减少约1.44万吨的钨精矿消耗。

pic

3.需求有望复苏,带动钨价上涨

从长期来看,钨价基本围绕着成本线呈现周期性波动,一些重大事件则会对价格变化起到助推作用,如税收政策调整、矿山秩序整治、收储政策、泛亚事件、市场炒作、自然灾害、国际金融环境动荡和贸易战等。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快速复苏,小金属需求量快速增长;2009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2009年钨矿锑矿和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对钨的供给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上述两个事件均促使了钨精矿价格上涨。而在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爆发之后,钨价都出现了一波快速的下跌。

pic

从短期来看,钨的供给较为紧张,需求缺口有所扩大,带动了钨价上涨。2023年上半年,黑钨精矿(折三氧化钨65%)均价为11.95万元/吨,环比增长5.47%,同比增长3.11%。从长期来看,由于钨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需求将随着经济复苏和技术进步稳步上升,并成为钨价格的主要支撑因素。

pic

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年来我国钨消费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15年的42.83%上升至50.26%。产量方面,年产4400吨的 Hermerdon钨矿项目预计于2023年四季度复产,年产1万吨的哈萨克斯坦的巴库塔钨矿项目预计于2023年8月投产,因此预计钨矿产量会有小幅上升。消费结构方面,全球钨的消费结构与我国类似,以硬质合金占据主导地位,预计未来整体变化幅度不大。回收率方面,目前全球废钨回收率约35%,每年再生利用量约3.5万吨。欧美部分发达国家的回收率可达50%,当前应用结构下的理论最大回收率达56%,我国和全球的废钨回收率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我们的测算,到2026年全球钨矿产量约94006金属吨,相对于2022增长9906吨,增幅约11.9%,复合增速约2.8%;如果考虑矿山投产的不确定性,和国内老矿山的产量下滑等因素,钨矿的产量增速大概率低于2.8%。由于废钨的产出主要取决于历史上生产的钨至今的存量,因此供应较为稳定;考虑最近三年钨价维持在历史较高位置,钨的回收利用较为充分,因此推测未来几年废钨供应保持稳定。考虑废钨的供应后,全球钨供给到2026年达到130737吨,相较于2022年增长10910吨,增幅9.1%,复合增速2.2%。

pic

钨下游需求增加增长较快的领域有硬面材料和钨丝。通过硬面技术在工件表面覆盖一层硬度高,抗磨损的材料作表层,依靠此类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以此使产品具有预期的性能特点。硬面材料主要是由钨、铬等物质构成。根据我们的测算,2022年国内硬面材料对钨的消费量约4000吨左右,年均需求增长30%左右。钨丝方面,因技术不断优化,线径变小,性价比提升,钨丝对碳钢丝的取代已大势所趋。预计2023年钨丝金刚线渗透率25%左右,钨消耗量约1391吨,增长约60%。

4.行业去库存或已完成,供给处于产能极限

在泛亚涉案库存拍卖完成后的2年多时间内,该部分APT不断被市场消化。从下图可以看出,2019Q3至2022Q1,碳化钨产量增速明显高于APT产量,这很有可能是和泛亚交易所的库存流入市场有关。2022年Q1之后碳化钨产量增速开始低于APT,或意味着泛亚库存已被市场消化完毕。

pic

在泛亚库存消化的过程中,钨精矿和APT价格的缓慢上涨反映了明显的供不应求关系。这种供需矛盾本应在泛亚库存销售完毕之后进一步加剧,但2022年之后,全球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下滑,在需求持续走弱的背景下,供不应求的矛盾得到了暂时弱化。从21年Q3至今,钨精矿产量开始持续下滑,这背后一定程度上和疫情影响矿山产出有关系,但考虑到矿山属于封闭环境,本身就与外界处于相对明显的隔离状态,疫情防控的难度较低,对矿山正常经营影响较小。由此,钨精矿产量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或许是21年Q3之前,矿石价格上涨,矿山生产积极性提升,产量增长;但在21年Q3行业实际产能利用率已达到极限,之后因为老矿山产量下滑等原因,行业实际产能下滑,由此精矿产出下滑。

在当前需求周期性走弱至极点的背景下,钨精矿的供应已经处于实际产能极限,一旦需求好转,钨精矿短缺的局面将被激化。

五、行业公司分析

钨行业集中度较高,中钨高新、章源钨业和厦门钨业拥有完整的钨产业链。中钨高新作为五矿集团旗下的矿山托管企业,凭借资源优势在2022年硬质合金产量和数控刀片产量上位居全球和国内首位;章源钨业在精深加工领域持续投入,使其钨粉产量在国内行业中居首,碳化钨粉产量排名第二;厦门钨业在光伏钨丝领域实现了显著增长,并通过定增积极扩展钨板块业务;华锐精密专注于硬质合金数控刀片的研发和销售,在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欧科亿致力于数控刀具产品的国产化和产品结构升级集成,在不锈钢加工刀片领域具备卓越技术实力;翔鹭钨业在碳化钨粉技术领先,且在硬质合金领域表现良好。

1.中钨高新:钨行业龙头企业,矿山注入或增厚业绩

中钨高新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五矿集团(实际控制人)旗下的控股公司,1996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旗下有株硬、自硬、南硬、株钻、钻石金洲外及金洲六家硬质合金企业。作为五矿集团旗下钨产业的运营管理平台,公司专门负责钨业务的运作,涵盖矿山、冶炼、加工和贸易各个环节。

pic

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有色金属及其深加工产品和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贸易,涉及钨、钼、钽、铌等多种有色金属,主要产品包括切削工具、硬质合金(除切削工具)与粉末制品、贸易和装备、以及难熔金属。同时,公司是国内硬质合金领域的龙头企业。2022年,公司的硬质合金产量超过1.4万吨,占国内市场25%以上份额,产量居全球首位。数控刀片的产量超过1.3亿片,占据国内总产量的23%;在PCB微钻领域,公司占有全球约21%的市场份额。

公司近几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2023年上半年受下游需求不足和原料价格上升影响,公司营收和毛利率双双下滑。具体来看,202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30.8亿元,同比增长8.2%;归母净利润为5.35亿元,同比增长1.32%。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5.46亿元,同比下降3.54%,归母净利润为2.42亿元,同比增长4.95%,但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3.98%。

pic

分产品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切削工具和其他硬质合金收入分别同减12.38%和2.6%,难熔金属和粉末制品收入分别同增14.52%和11.81%。2023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6.25%,同降0.62pct,主要产品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中,切削刀具及工具毛利率为33.26%,同降1.82pct;其他硬质合金毛利率为13.30%,同降0.70pct。

pic

公司目前托管五家矿山,包括柿竹园公司、香炉山钨业、瑶岗仙矿业、新田岭钨业和远景钨业,拥有充足的钨矿资源保障。五家矿山总量达到118万吨,占全国查明钨资源量的11%,产量从2016年的1.5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2.5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0.93%,自给率接近80%。在钨矿量价齐升的大趋势下,公司正在积极尝试将更多的优质矿山资产注入自己体内;同时,公司大股东五矿集团为规避同业竞争问题,也曾承诺过将在相关的矿山采选和冶炼企业满足上市条件时,将其注入公司名下。

2.章源钨业:国内精深加工领域行业龙头,粉末制品销量领先市场

章源钨业是国内少数拥有完整钨产业链的企业之一。公司名列《钨锡锑行业准入条件》首批通过的16家企业,也是商务部认可的14家钨出口贸易企业中的一员。公司拥有6座采矿权矿山和8个探矿权矿区,资源储备包括9.46万吨钨、1.76万吨锡、1.28万吨铜。

章源钨业以钨矿开采及以钨为原料的产品生产与销售为主营业务,产品线涵盖钨精矿、仲钨酸铵、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粉、热喷涂粉、硬质合金等。在冶炼环节,公司依托其领先的技术和工艺优势,搭建了超高性能钨粉全自动数字化生产线以满足多样化客户需求。在精深加工领域,公司稳步加大投入,钨粉产量已在国内行业中名列前茅,碳化钨粉产量更是排名全国第二。2023上半年,公司充分利用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优势,积极扩展市场,主要产品销量进一步上升。此外,公司超高性能钨粉体智能制造项目计划新增超细碳化钨粉产能5000吨/年,目前新产品处于送样试用阶段,未来产能将逐步释放。

pic

近年来,公司营收表现出“先下后上”的走势,2019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钨市场需求疲软,产品价格下跌;同时子公司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库存产品成本偏高,报告期内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同比大幅增加,使得公司当年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均大幅度下降,随后公司的净利润开始回升。2023年上半年,受行业整体不景气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实现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下降38.99%。

pic

公司2023上半年钨产品(仲钨酸铵、钨粉、碳化钨粉、硬质合金、热喷涂粉)营收16.12亿元,同增5.76%,主因粉末、刀片等产品销量增长,其中,钨深加工产品销售量略有增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76%,其他业务受副产品锡精矿销售单价大幅下跌、销售量减少的影响,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6.27%。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4.77%,同降3.2pct。其中,钨粉毛利率7.81%,同降3.16pct;碳化钨粉毛利率7.92%,同降3.38pct,主因钨精矿价格坚挺,下游需求不济;硬质合金毛利率15.02%,同增1.04pct,主因赣州澳克泰刀片成本下降以及高附加值刀片销量增加。

pic

3.厦门钨业:细钨丝需求激增,定增计划赋能钨业务扩展

厦门钨业通过技术积累和管理机制优化,持续增强其钨钼深加工、稀土深加工和新能源材料三大业务板块的内在增长能力。公司坚持以“补短板、锻长板”为导向,积极优化三大板块的产业布局,以适应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依托其所拥有的三个在产钨矿企业(洛阳豫鹭,宁化行洛坑,都昌金鼎)和一家待建钨矿企业(博白巨典),公司在钨的深加工方面享有稳定的资源保障。同时,公司依托专业且高效的研发团队以及多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对钨钼、稀土和新能源材料三大产业的应用技术开发和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和卓越的研发能力,推动相关行业技术的升级迭代。

厦门钨业在其主要优势产品——钨粉末、细钨丝、硬质合金棒材、钼酸铵和钴酸锂等领域保持了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同时,公司的战略性产品如可转位刀片、磁性材料和三元材料的市场份额亦呈现增长态势。

pic

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2.23亿元,同比增长51.40%,其中钨钼业务营业收入为126.34亿元,同比增长18.82%,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9%。2023年上半年,公司钨钼业务继续保持向好,实现营业收入74.58亿元,同比增长16.29%。主要深加工产品产销量保持增长态势。但受到锂电行业低迷影响,归母净利润为7.91亿元,同比下降了12.88%。

pic

公司毛利率受原料价格影响较大,2022年受原料成本上升影响,公司三大板块毛利率均有所下降,其中主营业务毛利率13.61%,同比减少2.06pct;钨钼板块毛利率为24.70%,同比下降2.06pct;电池材料板块毛利率为8.48%,同比减少1.05pct;稀土板块毛利率为11.57%,同比减少1.39pct。2023年上半年,得益于细钨丝的快速放量,公司整体毛利率同增2.97pct至16.9%,其中钨钼板块毛利率为28.91%,同比增加4.91个百分点,细钨丝产品实现营收8.5亿元,同增292%,毛利率55%,同增7pct。稀土和电池材料毛利率依然受到需求和原料价格的拖累,同比均出现明显下降。

pic

为支持钨板块业务产能扩充,公司于2023年5月23日发布定增预案公告,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40亿元,募集资金中10亿元用于硬质合金切削工具扩产项目,10.5亿元用于建设1000亿米光伏用钨丝产线,7.5亿元用于博白县油麻坡钨钼矿建设项目,12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在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原材料供应链管控、优化分类采购管理、推进先进制造2.0、升级营销管理体系、构建环保与碳中和管理体系、启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保障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剥离房地产业务、提升职能等工作。

4.华锐精密:追求数控刀具优化提升,聚焦优化研发与销售

华锐精密主营业务为硬质合金数控刀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2010年成立以来,公司凭借其创新力量,不仅获得了多项科技奖项,而且其“顽石刀具”品牌更是在用户调查中获得了“用户满意品牌”的荣誉称号,旗下的锋芒系列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已获得多项技术创新奖项。至2023年6月30日,华锐精密的研发团队规模为12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3.60%,覆盖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刀体和整体刀具等研发领域。

在2022年,公司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增长,刀片产量约为9335万片,同比增长约17%;销售量为9005万片,同比增长约9%。通过募投项目,公司实施了产能扩张计划,预计IPO项目满产后将增加3000万片硬质合金刀片、500万片金属陶瓷刀片和200万只整体刀具的产能。预计未来随着新产能的投产和销售渠道的拓展,公司刀片的产量和销售量将进一步提升。

pic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了3.57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42%。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62亿元,同比下滑27.35%,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4.82%,同比减少了4.07个百分点。上半年由于公司实行了股权激励以可转债利息支出增加,以及整体刀具在产能爬坡阶段的固定成本较大,公司毛利率和净利润同比下滑。

pic

公司主要依赖经销模式进行销售,同时也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2022年,公司的经销收入为5.49亿元,占总营收的91.62%。在研发方面,公司研发投入迅速提升,2023年上半年投入0.3亿元,同比增加64.44%,研发费率为8.37%,同比增长2.09个百分点。公司正在努力在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基体材料(MMC)、槽型结构(GTS)、精密成型(PM)和表面涂层(SC)四大领域进行研究和创新,以提升硬质合金数控刀片的切削性能,包括加工精度、效率和使用寿命。

5.欧科亿:聚焦数控刀具国产化,推进产品结构升级集成

欧科亿自1996年创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数控刀具产品与硬质合金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凭借深厚的自主设计与制造实力,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全面的数控刀具产品,特别是在不锈钢和钢件加工的数控刀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核心技术已经荣获了“金锋奖”和“荣格技术创新奖”。同时,公司的硬质合金制品,如锯齿刀片、圆片和棒材等,也广泛应用于切削工具和整体刀具的制造。

公司的数控刀具产能正在逐步扩大,价格及产量均显示了积极的增长态势。2022年公司的数控刀片销量达到约9903万片,同比增长约28.43%。随着高端数控刀片制造基地项目年产4000万片的投放,以及IPO募投项目新产能的50%投产,公司的数控刀片产量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在价格方面,2022年的刀片平均销售价约为6.6元/片,高端数控刀片的平均销售价已超过7元/片,毛利率达到47.52%。

pic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1.34%;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下降5.72%。其中数控刀具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7.43%;硬质合金制品实现营业收入2.23亿万元,同比下降5.95%。2023年二季度,下游行业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进入6月份以来需求情况逐渐好转,预计下半年终端市场需求将持续提升,带动加工需求的进一步恢复。

pic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2022年,公司新增了60家海外客户。根据2023年5月31日披露的公告,公司与俄罗斯某客户签订了销售合同,涉及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刀体、钢制车削支架、钻体和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等产品。合同金额达到1.5亿元人民币,其中2023年为5000万元,2024年为1亿元。

6.翔鹭钨业:稳定产品市场认可,持续创新驱动发展

翔鹭钨业拥有完备的钨产业链,为公司的持续盈利和盈利波动抑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增强了抵抗风险的能力。公司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具备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结构以及开发市场竞争力产品的能力。公司是商务部批准的16家“钨品国营贸易出口资格企业”之一,粉末系列和合金棒材产品表现稳定,在海内外市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pic

公司生产线覆盖全系列的钨产品,从钨精矿采选、仲钨酸铵冶炼、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粉,到硬质合金及其整体硬质合金刀具。在碳化钨粉技术方面,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硬质合金业务亦表现出色。根据最新的公告,公司已开展钨丝产品的研发,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4亿元,同比增长9.78%,归母净利润为-41.26百万元,同比下降266.72%。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营收入为9.39亿元,同比上升4.20%;归母净利润为-18.31百万元,同比下降179.33%。主要的利润减少因素包括: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的上涨,以及后端产品价格上涨的滞后导致的毛利率下降;子公司江西翔鹭钨业有限公司的盈利低于预期,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期间费用的增加;市场需求的疲软导致的产能利用不足以及子公司的亏损。

pic

2022年,公司主营产品碳化钨粉和硬质合金的收入分别增长1.88%和13.81%,但销量分别下滑12.31%和1.95%。2023年上半年,公司粉末制品实现营收7.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2.96%,硬质合金产品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7.75%,占营业收入的13.51%。分地区来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国内和国外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44亿元和1.9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28%和-18.24%。

pic

7.利润对钨价弹性分析

在行业内通行的“成本+加工费+目标利润率”的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下,理论上原料成本的上升最终都会传导到终端售价,但由于各公司业务模式和产品线的差异,传导机制和速度也各不相同,因此钨价的上升对各个公司毛利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2022年,钨精矿平均价格为11.33万元/吨,同比上涨11.08%。同期中钨高新、厦门钨业、翔鹭钨业、华锐精密的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同比都出现了下滑,而章源钨业和欧科亿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两公司的高端硬质合金刀片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售价上涨。

pic

厦门钨业和章源钨业都拥有一定量的自有矿山,目前其矿山开采的利润被分摊在了各类产品中并未在报表中单独列出,其中,厦门钨业正计划未来将钨开采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列出。在此场景下我们在此对两家公司矿山开采的利润以及价格弹性进行单独测算,暂不考虑价格上升对其他产品利润的影响。中钨高新的矿山均为托管,利润暂无法结转至公司名下。

根据我们预测,厦门钨业钨开采成本约6.8万元/吨(标吨,下同),产量约1.5万吨;章源钨业开采成本约7.2万元/吨,产量约4000吨。2022年的扣除税收后的平均钨价10.02万元/吨,则厦门钨业和章源钨业的吨毛利分别为3.22万元和2.82万元,在当前吨毛利的基础上,按公司相应费率扣除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率假定为15%, 得出两家公司的吨净利分别为2.48和1.89万元,钨矿开采的净利润分别为3.72和0.76亿元,分别占公司2022年净利润的17.04%和37.44%。

以黑钨矿(≥65%)含税价12万元/吨为基准,假定各公司钨矿产量、开采成本和各项费用均保持不变,不考虑钨价变动对其他产品利润的影响。我们定义净利润变动率为钨价变化以后公司净利润变化量除以公司2022年净利润,净利润对钨价的弹性为净利润变动率与钨价变动率之比。根据测算,厦门钨业的净利润对钨价的弹性为0.620,章源钨业的净利润对钨价的弹性为1.757。厦门钨业凭借着开采成本和期间费用率较低的优势在相同钨价的情况下吨净利更高,而同时由于其业务较为多元,净利润对钨价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假设未来中钨高新托管的矿山资产全部注入公司名下,按相同的方法我们可以测算得出中钨高新的净利润对钨价弹性为3.416,主要是其未来钨矿自给率高。

pic

五、投资建议

一方面,钨在数控工具、PCB、光伏等关键领域的应用,都显示出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另一方面,受配额制约和全球新钨矿项目短期内难以增产的影响,未来钨矿供给可能偏紧,大概率将出现钨矿供需缺口,推动钨价中枢上移。标的方面,中钨高新、章源钨业、厦门钨业等企业布局较早、且拥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全产业链,欧科亿(机械)、华锐精密(机械)等企业专注于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发展潜力大。综上,首次覆盖给予行业“推荐”评级。

六、风险提示

1、原材料成本波动的风险:钨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其价格波动受到市场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国际贸易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2、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合作关系变化和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供应商合作关系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生产周期的延长,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生产安全事故也是一个严重的经营风险,一旦发生,将会对公司的形象和经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3、产业政策的风险:所得税率变化、出口税收政策变化、环保政策变化和出口配额政策变化等因素,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应对政策的变化,将会面临经营风险。

4、财务风险:存货净额较大可能会导致公司的流动性不足,无法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影响公司的经营。同时,融资渠道单一也是一个财务风险因素,如果公司不能拓展融资渠道,将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从而影响公司长期发展。

5、技术及研发的不确定性风险:钨行业需要推出新产品、新工艺以保持竞争力和满足客户需求。技术及研发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一种重要的风险因素,如果公司未能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或未能推出新产品,将会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经营业绩下滑等风险。

6、下游消费不及预期的风险:钨行业下游主要包括数控、光伏、PCB等行业,这些行业市场需求变化可能会对钨行业产生影响。下游市场需求不足,可能导致钨行业销售额下降,影响公司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