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前期对旺季备货预期充满期待,但随着近期下游排产数据的公布,“金九”已然落空,那么接下来市场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吗?碳酸锂当前行情在长周期上处于什么位置?
回顾历史 碳酸锂长周期处于下行趋势
碳酸锂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周期波动明显,自2015年以来经过两轮周期。上升周期都是供给端出清后,需求放量导致价格快速增长;下降周期都是供给释放,需求增速下滑,导致价格快速回落。
当前全球锂资源加快建设,预计2023-2026年全球锂矿资源增速将分别达到45.8%、61.5%、34.2%、13.0%,供大于求将是未来几年的核心矛盾,碳酸锂的价格也已进入下降周期,需要考虑的是这轮下降周期有多长?
上一轮周期中,新建锂矿企业中部分为中小企业,且主要布局在澳大利亚,在价格下跌过程中,抗风险能力差,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倒闭,产能快速出清。本轮周期中,新建锂矿企业中不乏紫金矿业、中矿资源、雅宝、SQM等大型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强;而且,在全球布局产能,尤其是非洲锂矿资源将会对澳洲锂矿形成补充和替代。目前全球范围内,锂矿企业的利润仍然非常丰厚,而一般价格下跌末端需要触及成本甚至出现亏损。因此,本轮下行周期可能会拉长。上一轮下行周期经历了3年,刚开始快速下跌,后面跌幅放缓。当前价格下行尚不足1年,但是下跌最快的过程可能已经过去。供给在长周期内保持增长情况下,短期价格波动就取决于需求和库存。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竞争进入深水区
前两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0%后,增速明显放缓。此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主要依靠高端和低端两头拉动,中端车型尚不理想。实际上,10-20万的中端车型市场才是未来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增量所在,这也是燃油汽车的主战场。地区分化上,新能源汽车在特大城市、大城市的渗透率可以达到40%左右,但在中小城市的渗透率不足20%。未来新能源汽车需要下沉市场,推出更具性价比的车型吸引消费者,而中小城市也面临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是否充足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不仅面临与燃油车的竞争,内部也存在竞争加剧的现象,今年车企价格战不断上演。
产业链库存情况决定短期行情走势
碳酸锂产业链较长,需要经过“碳酸锂-正极材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每个环节的库存对行情都有重要影响,下面就“电池-新能源汽车”和“碳酸锂-正极材料”两部分环节的库存情况进行分析。
“电池-新能源汽车”环节的库存情况可以用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动力电池产量和装机量的比”来粗略衡量。“碳酸锂-正极材料”环节的库存,包括碳酸锂冶炼厂库存,正极材料厂的碳酸锂库存等。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动力电池产量/装车量(以下简称“产装比”)在2020年-2021年基本维持在1.4-1.6之间波动,而在2022年开始上升至2左右,同时伴随着碳酸锂价格快速上涨,反映出当时行业快速发展,电池厂积极备货,产业量价齐升的景象。
在2022年末随着补贴退坡,电动车消费快速下滑,当时无论是碳酸锂企业还是正极材料的库存水平都相对较低,只有电池厂库存压力较大,产装比达到2.05,企业加紧去库,产装比快速下滑至1.5左右。库存压力向上游转移,锂盐厂加速累库。
2023年3、4月份90%的碳酸锂库存集中在锂盐厂,正极材料维持较低的库存,产装比在1.86维持正常水平。由于下游库存水平较低,在下游需求复苏的情况下,企业争相采购,推动碳酸锂价格快速反弹。目前,无论是锂盐、正极材料,还是电池厂的库存都处于一个中性偏高的位置,而随着金九落空,产业链普遍采取主动降库存策略,价格也难免承压下行。
综上,碳酸锂长期供应增加已成为市场共识,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竞争加剧,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的速度放缓,目前产业链库存处于正常偏高水平,基本面整体维持偏弱局势。碳酸锂价格也呈现不断下行的趋势,后期不排除在情绪和消息的推动下出现反弹,但在需求无超预期增量的情况下,反弹的高度可能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