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电解铝AI智能生产线投产!魏桥集团云南建厂折射铝业变局
发布时间:2025-07-16 17:15:32      来源:大众日报

绿色革命之下的铝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从区域竞争到协同的变局。7月9日,在云南红河州泸西县,随着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旗下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首批电解槽启动,年产193万吨低碳铝项目首批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是全球首个电解铝AI智能系统生产线。

“该生产线投产标志着企业先进技术与云南绿色能源优势深度融合,将助力云南建设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铝产业技术高地。”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表示。

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是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龙头企业,园区占地8377亩,由红河州人民政府、泸西县人民政府、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通过承接魏桥集团大部分产能转移,云南加快打造“中国绿色铝谷”,牵动山东铝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深层变革。

电解铝行业:从“电耗困局”到“绿电突围”

电解铝是耗电大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在5月29日举行的2025首届绿电铝论坛上表示,目前电解铝的碳排放约占有色金属行业的2/3,约占全国的5%。我国电解铝行业碳排放水平仍然较高的核心原因在于电解铝用电结构仍以煤电为主。

在滨州,电解铝企业曾饱受“高载能”之困——每吨电解铝需耗电1.35万度,占生产成本的30%-40%。魏桥集团将193万吨产能西迁至云南,看中的不仅是当地0.1073千克/千瓦时的全国最低度电碳排放因子,更是“水电铝材一体化”的产业新逻辑。云南发展绿色铝产业优势凸显。绿色能源方面,全省电力总装机超1.6亿千瓦,其中绿色能源装机占比逾90%,达1.5亿千瓦。

据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数据,云南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0.1073千克/千瓦时,居全国最低,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动力分厂计控车间主任邱玉山算了一笔账:“每单吨电解铝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1.8吨,同比用火电生产下降86.15%。按85%使用水电等清洁能源测算,每年可减排约1836万吨二氧化碳。”

中共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介绍,自2021年12月签约以来,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基本完成场平、道路、供水、供气、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云南创联合金、青岛宜博科技等多家企业入驻,涵盖合金材料、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设备等领域,形成“原铝生产—精深加工—废铝回收”完整产业链。园区以“绿色、低碳、循环、智能”为定位,瞄准打造国内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

这次迁徙背后,也是山东铝产业对“双碳”目标的主动应战。2024年,山东累计审核100个“两高”项目,减少碳排放约1000万吨,确保增量项目“增产值不增碳”;电解铝行业碳排放强度为8.2吨CO₂/万元,较2019年下降37%,降幅领先全国平均水平(29%)12个百分点。

政策层面上,《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将绿色铝产业列为云南省鼓励类产业,相关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等优惠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链式跃迁:从“原材输出”到“价值重构”

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海拔落差达165米,600千安特大型电解槽以每秒30升的速率注入液态氧化铝。显然,这不是简单的产能迁移,而是山东电解铝产业价值链重构和产业格局重塑的一个缩影。

除了魏桥集团,山东信发集团在广西建设的200万吨氧化铝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拜耳法工艺;南山铝业与特斯拉合作的航空铝材生产线,将山东的“短流程”制造模式复制到美国。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 年)》,以 “产能兼并重组 + 专精特新培育” 双轮驱动,为全球最大铝产业集群开启战略转型倒计时。在产能端,文件首次提出 “电解铝总量约束 + 氧化铝产能严控” 的双轨制:电解铝产能置换政策进一步优化,向云南、广西等水电富集区倾斜;氧化铝新改扩建项目须匹配权益铝土矿资源,且能效需达行业标杆水平,彻底遏制“有水快流”的粗放扩张。

近几年,铝水不落地的“短流程”模式,其实已经让山东铝产业完成了一次升级之旅。

“我们要在云南再造一个‘高端铝都’。”赵瑞君的蓝图里,印证了山东铝业的转型升级密码。

7月9日,云南绿色铝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暨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现场会同步举行,会议聚焦加快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全产业链打造绿色低碳高端铝产业集群。

如今,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内,云南创联、青岛宜博、广西和泰3家入驻企业因地制宜合理分布,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随着广西和泰10万吨无机氟化铝、青岛宜博储能配件等3个项目签约落地,上游滚烫的铝水将直接流入下游企业,省去重熔与运输的损耗。按年产能200万吨测算,仅此一项每年就能节省12亿元,上下游企业协同实现集群化发展,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格局重塑:从“区域竞争”到“流域协同”

在云南的深山里,山东企业编织电解铝产业的新阵容,这次跨省协作,开始改写中国铝业版图——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电解铝建成产能达4798.9万吨,运行产能4358.4万吨,占全球总产能(7900万吨)的55.17%。区域分布来看,产能集中在能源富集区,山东、新疆、内蒙古、云南四省占比超70%。其中,云南水电铝产能占比从2020年的不足5%提升至2024年的18%,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

通过“飞地经济”模式,鲁企将环境容量压力转化为技术升级动力。

区位优势来看,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大通道,云南随着中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运营,对内可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对外辐射南亚东南亚市场。

始于云南的产业革命背后,亦是山东铝业应对“双碳”挑战的破局之道——通过空间重构实现绿色转型,借助技术输出巩固产业优势,依托流域协同放大集群效应。

当电解槽的电流与澜沧江的水流共振,一个中国铝业的新时代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