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冶炼:西方下一个关键矿物危机
发布时间:2025-07-08 11:14:57      来源:袋鼠矿业俱乐部

全球供应链已因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遭受冲击,但更大的关键矿物威胁正悄然逼近。

西方金属冶炼厂正面临危机。中国冶炼产能的快速扩张正挤压整个金属产业链的利润空间。

纳米比亚和菲律宾的铜冶炼厂近期因处理费转为负值而进入维护保养状态。

更多冶炼厂面临风险。

嘉能可(Glencore)警告称,其位于澳大利亚的艾莎山(Mount Isa)铜冶炼厂在相关采矿活动本月停止后将面临财务不可持续的风险。

澳大利亚政府也面临紧急呼吁,要求救助Nyrstar的锌和铅冶炼厂以及力拓的Tomago铝冶炼厂。

中国在全球基本金属冶炼中的份额稳步上升,该国正接近与钨和铋等更稀有关键矿物出口一样的主导地位。

市场崩溃

中国冶炼厂刚刚与智利矿商安托法加斯塔达成年中铜精矿供应协议,将转化费定为精确的零。

至少它不是负数,与现货市场不同,在那里铜冶炼厂实际上一直在为原材料支付矿商费用。

这完全颠覆了历史定价模式。铜冶炼厂可通过副产品如黄金、白银和硫酸等获利,但冶炼和精炼费用才是核心收入来源。或者说,本应如此。

去年第四季度,锌冶炼厂的费用也转为负值。现货费用随后回升至每吨55美元,仍低于今年80美元的基准价,而这一基准价本身已是至少50年来最低的年度费用。

然而,锌矿产量正蓬勃增长,今年1月至4月同比增长5.1%,中国进口的锌精矿也同步增长。2025年前五个月的到货量翻了一倍多,超过220万吨。

问题不仅仅是矿山供应受限。锌和铜市场费率的走低,也反映出中国冶炼产能的超速扩张,远超全球矿山可实际供应的水平。

结果导致处理费率和冶炼厂盈利能力双双崩溃。

全球板状锌产量按地区划分

日益增强的主导地位

根据世界金属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在全球精炼锌产量中的份额从2007年的33%上升至2024年的近50%。

该国还生产了全球约60%的原铝产量,这得益于冶炼行业多年的高速扩张。

过剩的铝产量以半成品形式外流。出口量从2010年的200万吨增至去年的600万吨。

增长速度甚至让中国当局感到压力,他们已规定年产能上限为4500万吨。

这对西方铝生产商而言却是雪上加霜,因为中国企业正纷纷在印度尼西亚建设更多产能。

得益于中国在矿山和加工产能方面的投资热潮,印度尼西亚目前也占全球镍产量的一半左右。

根据麦格理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印供应激增已压低镍价,并导致自2020年以来超过50万吨的西方产能关闭。该行警告称,目前加工链的每个环节都存在产能过剩。

随着更多西方冶炼厂因利润率压缩而倒闭,中国对全球工业金属供应的掌控力将进一步加强。

电力压力

中国本土冶炼厂也面临利润率压缩,但许多大型企业实现垂直整合,即加工环节的亏损可在生产链下游环节得到抵消。

此外,亏损的冶炼厂还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这种国家补贴水平使西方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

西方同行还需支付更高的电力成本,这是所有冶炼厂的主要成本,尤其是铝冶炼厂,因为它们通过电解生产这种轻金属。

更糟糕的是,现有运营商和潜在新厂必须与同样耗电的科技行业竞争电力供应。

自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能源价格飙升以来,欧盟已有多家铝和锌厂关闭,因此欧盟正优先推动能源密集型产业更快接入电网,并推广电力购买协议以缓解成本压力。

战略资产

欧盟的"行动计划"能否有效提升其铝和钢铁加工能力,仍有待观察。

但这表明西方政策制定者已吸取了中国近期在关键矿产领域展现实力所带来的教训。

中国并不主导全球采矿业,而是掌控着将矿石转化为金属的中间加工环节。

在稀土等稀有金属领域,这种控制几乎是绝对的,而类似的垄断威胁正逐渐蔓延至规模更大的基础金属供应链。

西方冶炼厂是战略资产,不仅因其在矿山到成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作用,更因其副产品潜力。

中国的出口管制已扰乱镓市场,但这种半导体金属可从铝冶炼过程中回收。力拓位于犹他州的肯尼科特铜冶炼厂现也开始生产碲,另一种“热门”关键金属。

Nyrstar可在其澳大利亚Port Pirie冶炼厂生产受中国出口管制影响的锑,但前提是该厂能继续运营。

其未来现在取决于澳大利亚政府,该政府与其他西方政府必须决定愿意支付多少代价来保护其冶炼厂免受中国价格冲击。

来源:路透社 / KMC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