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我国船舶铝消费或将涅槃重生
发布时间:2025-07-05 17:07:37      来源:阿拉丁铝产业链服务平台

年初以来,受制于301扰动,造船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数据显示,2025年1-4月,我国造船完工量153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4%;新接订单量306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1%;手持订单量229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6%。此背景下,1-5月国内船舶铝消费同比下降8.01%。

图 1 阿拉丁船舶月度铝消费及同比变化

数据来源:阿拉丁(ALD)

事件梗概:2025年1月16日,美国发布301调查报告,指责中国试图主导海事、物流和造船业,认为这压制了美国商业,并暗示将采取反制措施;2025年3月24日和2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其针对中国海运、物流和造船行业301调查的拟议限制措施举办了公开听证会。拟议措施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对中国的航运企业征收每次100万美元的进港费、对使用中国建造的船舶收取每次最高150万美元的进港费、根据从中国船厂订购船舶的比例向航运企业收取额外费用等。

船舶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造船完工量达2390艘,直接创下了近些年的新高,主要也是从2021年开始,船舶大多面临淘汰替换的周期,新船订单量得以进一步提升。相关报告中指出,进入2025年后,全球的船队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来看,总干散货船队中船龄达到或超过21年的船舶占比达到13%,较2024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船龄16至20年的船舶占比达16%,较2024年1月增长29个百分点;总油轮船队中船龄达到或超过21年的船舶占比达18%,较2024年同期增长12%;船龄16至20年的油轮占比升至29%,较2024年1月增长13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未来在全球船舶老龄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我国部分船厂选择扩建产能也将为更新需求打下基础。

图 2 全球造船完工量(单位:艘)

数据来源:iFinD

据阿拉丁(ALD)调研了解,301调查短期内对中国造船企业产生了影响,例如,2025年1-2月中国以CGT计新接订单量占全球份额为48.18%,较2024年全年66.65%的水平下滑18.47%,部分造船订单从中国流向韩国。但随后,叙事逻辑发生了转变。随着4月17日301调查最终限制措施敲定,删除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航运公司以及订购中国建造船舶的航运公司的限制条例,全球船东开始重回中国市场。法国达飞集团与江南造船签订了12艘18000TEU双燃料LNG动力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全球航运巨头对在华造船的信心。据相关数据显示,4月大陆船企新承接51艘、251万修正总吨的新船订单,以修正总吨(CGT)计,占全球新船市场订单量约69%,重回全球榜首。可以说,我国船厂的领先地位依旧稳固。

图 3 中国船舶订单累计同比变化

数据来源:工信部

除此之外,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重点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议题。会议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阿拉丁(ALD)认为,政策催化深海油气开发、深远海风电、海洋渔业、科考探测等领域加快推进,对高可靠性、复杂工况适配性强的船舶形成系统性需求。由于铝材本身优秀的性质及良好的性价比,在海洋经济领域应用广泛,阿拉丁(ALD)认为从产业投资的角度,铝材在船舶中的应用会“水涨船高”。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今年一季度,我国新造船价格指数,同期各船型新造船价格指数均高位震荡,同时处于历史高位,尤其是LNG液化气船。

图 4 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iFinD

我们常说的“船舶”,是各种船只的总称,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按各部分的作用和用途,可综合归纳为船体、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气等三大部分。

第一,船体是船舶的基本部分,可分为主体部分和上层建筑部分,由船底及船侧和上甲板围成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空心体,是保证船舶具有所需浮力、航海性能和船体强度的关键部分。此部分要承受海水压力与冲击,所以要选择抗腐蚀强、易焊接,且还要兼具强度与抗疲劳性强的材料,一般会选择5系与7系合金,既能保证结构刚性还能减轻船体重量;上层建筑位于上甲板以上,由左、右侧壁,前、后端壁和各层甲板围成,其内部主要用于布置各种用途的舱室,如工作舱室、生活舱室、贮藏舱室、仪器设备舱室等。舱壁、床铺就会使用铝-聚乙烯复合板或泡沫铝板,可以兼具隔音、减重与装饰性;舷窗、水密门、舱口盖等会采用6系合金(挤压型材),表面会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来增强耐蚀性。

第二,动力装置很复杂,具体包括:燃油泵、滑油泵、冷却水水泵、加热器、过滤器、冷却器等;船舶电站、锅炉、压气机、船舶各系统的泵、起重机械设备、维修机床等。例如,燃油管和水箱就会采用3系和6系合金,具有耐压的特性,而且比较容易焊接。

第三,船舶电气包括船上的主辅机及其他一些用电气设备。例如,通风、空调、冷藏设备和照明设备等。这部分一般会采用5系和6系合金,可以同时兼顾强度、耐腐蚀性和导电性。

船舶按照用途分类,分为客船、货船、专用运输船舶等。其中专用运输船舶还分为运输汽车、牲畜、液化天然气等。

LNG船(液化天然气)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天然气作为能源的巨大潜力,然而其存储和运输的难题限制了其应用。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开始探索液化天然气的可能性。在神秘的LNG船建造中,材料选择就像一场魔法秀。由于需要在超低温度下运输货物,船体材料得拥有超低温下的稳定表现、强大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而在这场魔法秀中,5083铝合金这位“明星”因其在-163℃极低温环境下仍保持优良的韧性、焊接性和耐腐蚀性,成为LNG液货舱的主流材料。

2024年我国承接了全球超过30艘大型LNG运输船订单,同比增长150%,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说明在绿色化转型的背景下,我国造船行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今年5月,一则消息震动全球造船业:中国与卡塔尔能源签署24艘27.1万立方米QC-Max型LNG运输船建造合同,总价达80亿美元。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公司于2025年5月16日向卡塔尔能源旗下的QatarEnergy LNG Marketing交付了首艘174,000立方米的Q-Flex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Al Tuwar”。该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厂建造,是卡塔尔能源庞大舰队扩张计划的一部分。卡塔尔能源的LNG船队扩张计划规模宏大,涵盖128艘船舶,旨在支持其北场天然气田扩建项目及美国金色通道LNG终端的运输需求。据相关报道,卡塔尔能源计划通过新增104艘常规尺寸LNG运输船和24艘超大型271,000立方米QC-Max运输船,到2030年打造全球最大单一LNG船队。沪东中华造船厂在该计划中承担了12艘常规尺寸LNG船和24艘QC-Max船的建造任务,交付时间从2024年至2031年。

此次卡塔尔订单却打破惯例,中国沪东中华造船凭借自主研发的"青铝"合金,成功挤掉韩国大宇造船,拿下史上最大单笔LNG船订单。所谓"青铝",实为铝基镍合金复合材料,以铝为基材,加入12%镍、3%钛及稀土元素,通过真空熔炼+快速冷却工艺,形成纳米级晶粒结构。测试显示,其在-163℃下的冲击韧性达85J/cm²(低于韩国材料的0.1%),可承受3吨重锤冲击而不破裂,焊接效率提升5倍,成本降低40%。

目前,我国已在LNG运输船、超深水钻井平台、风电施工船、养殖工船等高端船型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海工装备新签订单、交付排产均处于高位,行业供需格局持续改善。阿拉丁(ALD)认为,政策顶层设计再度强化“向海发展”导向,为船舶铝消费等相关产业带来中长期发展机遇,2025年船舶用铝量有望突破18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