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 从人口、制造业和基建发展来看,印度正接力中国,成为金属需求增量的主战场。金属需求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印度经济体量排名第五,增速快:印度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2022年全球GDP占比为3.37%,接近德日,且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排名领先,金属需求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口结构年轻,保障金属需求基数:印度已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同时印度的人口结构在较长时期内将保持漂亮的金字塔型结构,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一方面为印度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提供人口优势,另一方面为印度的金属需求创造良好的基础。基建和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金属需求:1)制造业是印度下一经济增长引擎:印度形成了外向型服务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过去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服务业,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近年来印度在制造业政策方面激励力度大,吸引了全球企业赶赴印度投资,未来制造业的发展预计将显著拉动对金属材料的需求;2)印度大力投入基建:印度基建较为落后,近年来政府面向电力、铁路、公路等投入不断加大,以升级基础设施水平,支撑制造业的发展,基建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多种金属材料。
◾ 印度资源保障程度较低,需求不匹配经济体量,未来消费增长潜力大。印度的铝、锌、铅、铁矿石较丰富,但缺少铜、锡、镍等金属材料,从自给率来看,整体印度资源保障程度仍低,未来或依赖进口。目前,印度当前的工业金属需求占全球需求比例较小,人均消费金属与前四大经济体差距较大,与经济体量明显不匹配,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具体来看:1)铜:资源匮乏,旺盛需求下预计进口依赖不断加剧;2)铝:供应相对宽松,消费增速快潜力大;3)锌:自给自足,基建等领域驱动需求;4)钢铁:第二大产钢国,旺盛需求下供应铁矿未来趋紧。
◾ 驱动金属需求增长的细分领域发展迅速。从细分领域来看,电力、电子、房地产、基建等行业对金属需求增长最快。1)电力行业,需求端印度人均用电量较低,未来需求增长空间大,;供给端加快新能源发展以优化电力供应结构,相关基础设施有望迎较大投资机遇;政策上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出台补贴等政策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具备较高的增长空间。2)电子行业,“Made In India”战略的重要阵地,政府激励力度大,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印度市场,市场规模预计不断加大;与中国相比,印度居民目前享有的信息技术服务处于较低的水平,供需两端将共同推动电子产业发展。3)房地产,印度房地产增长潜力大,投资价值高,政策上从各个方面松绑,较为全面的刺激印度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印度房地产指数创09年后新高,未来预计将加快发展;4)轨交及汽车产业:印度铁路客货运需求逐年提高,但运营效率较低,升级改造迫在眉睫;政策方面印度政府重视铁路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着重电气化改造,将有力推动金属需求增长;汽车产业电动化趋势加速,据印度2026汽车产业发展计划的目标,2016-2026年印度汽车行业将增长4倍,电动汽车发展对金属材料的需求也将有较大程度的推动。
◾ 印度金属需求空间测算:根据我们测算,2022-2030年印度铜、铝、锌、钢铁消费量将分别达到139万吨、558万吨、191万吨、3.58亿吨,全球需求占比有望分别提升至4.6%、7.3%、12.5%、17.7%;需求复合增速分别为14.4%、14.8%、14.4%、14.2%。
◾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政策实施不达预期风险、项目进展不达预期风险、洪水、干旱、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风险。
报告正文
1、从人口、制造业和基建发展来看,印度将接力中国成金属需求增量的主战场
1.1 印度经济体量全球第五,发展势头强劲
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GDP 全球占比稳步提升,正在赶超德日,有望开启高速增长之路。2022 年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印度的世界 GDP 占比分别为 25.32%、17.86%、4.21%、4.05%和 3.37%,印度为全球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正式超越英国。从 2022 年全球占比来看,2022 年印度的 GDP 占比(3.37%)与 1999 年的中国(3.36%)相似,回顾中印全球 GDP 占比增长路线来看,印度GDP 占比自 1.6%增加 1.6%历时 14 年,而中国历时为 12 年,耗时仅差两年,而此后中国全球 GDP 占比再次增加 1.6%的历程时长不断减少,历时分别为 7 年和 3 年,因此对比来看,印度或将进入 GDP 高速发展期,将以更快的速度实现更多的 GDP 全球占比增长。
印度GDP增速延续疫情前高增速态势。从各个国家GDP增速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的GDP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排名靠前,仅次于中国。2003-2010年是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除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外,印度GDP同比增速均维持在8%上下,同期仅次于中国。2013-2018年,印度经济重启快速增长,GDP增速每年超过6%,与中国之间增速差距不断缩小,2015-2016年均实现8%以上的增速,在经济增速上首次超过中国。2021年,印度快速摆脱疫情负面影响,重新恢复到高速增长态势,2021、2022年分别实现9.05%和7%的增速,并再次超过中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快的国家。
印度人均GDP尚处低点,增长空间极大。由于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印度的人均GDP水平尚处低点,2022年仅有2410美元,在新兴国家行业中排名靠后,不及中国同期的20%,增长空间极大。
1.2 印度的人口基数大、人口结构年轻,保障需求基数
印度属于人口超级大国,而人口基数就意味着需求基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人口分别为为14.17亿,近十年年均人口增长率为1.07%,印度已经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人口就是消费的保障。
印度人口结构呈金字塔型,劳动力充足,且相对的高生育率能够保证人口的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大,拥有大量年轻劳动力保证印度的人口红利。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劳动力,和中国相比,印度的人口结构更为年轻化,拥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据联合国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73.7%的人口在45岁以下,中国则是57%;印度51%的人口在30岁以下,中国则为34%。联合国预测至2030年印度人口结构仍呈金字塔型,预计印度2030年45岁以下人口占比为70%,30岁以下人口占比为47%,能够享有长时间的人口红利。与此同时,印度生育率世界领先,为人口结构持续年轻化和人口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印度年轻的人口结构和高生育率意味着将来拥有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及丰富的劳动力储备。
印度人口基础好,但劳动力提升空间大,转化为人口优势尚需时间。2022年印度15岁及以上识字率分别只有74%,将近1/4的人口属于文盲,而中国2020年识字率已超过97%。出于历史原因,印度在高等教育人才方面优势明显,但在基础教育方面推行力度不足,仍然存在大量未经教育的劳动力,2022年,青年人口中未接受教育和就业培训的青年总数占比高达25.76%;此外,目前印度的劳动参与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我们认为这主要或由于印度国内制造业岗位相对少,未来随着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劳动力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人口优势释放有望支撑印度更高经济增速的发展。
1.3 服务业是印度支柱行业,制造业是印度经济增长新引擎
1.3.1 外向型服务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制造业发展较弱
服务业是当前印度的主导产业,外向型明显。从GDP增加值占来看,可以很明显看到中印两国发展路线的差异,2022年,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7.3%、39.9%和52.8%;而印度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占比分别为占比为16.6%、25.6%和48.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说明印度GDP增长主要依靠服务业,而中国依靠的是制造业,服务业是印度的主导产业,制造业发展较弱。印度的服务外向型特征明显,2022年出口金额达到3094亿美元,是中国的73%,日本的186%,越南的10倍以上,而其中计算机、通信服务的出口在商业服务中的出口占比达到80%,印度凭借精英化教育和天然的语言优势及人口优势,促使软件外包服务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从投入来看,也可以侧面反应当前印度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来看,2022年的印度还不如2006年的中国。中印在固定投资差异巨大,2022年中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CF)分别为75396亿和9963亿美元,而2006年,中国的GCF便已达到10658亿美元,印度目前还未达到2006年中国水平。同时,印度GCF自1990年达到同期中国97%的水平后基本处于持续下降的态势,2022年印度的GCF仅相当于同期中国的13%。2022年中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2%、29.2%,印度的占比相对同样较低。固定资本的低投入折射出印度制造业发展水平仍较低。
1.3.2 政策+FDI流入驱动制造业发展,打造印度发展新引擎
印度政府出台了各项激励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印度制造”计划要求2025年印度制造业占GDP比例提升至25%。2014年9月,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不到5个月后,即提出了“印度制造”战略;2019年,莫迪第二次就任总理后,再次提出“印度制造2.0”计划,要将印度打造成“新的全球制造中心”,使制造业占GDP 目标比重提升至25%,同时新增1亿个制造业工作岗位。该计划重点在于发展高级化学电池、机电产品、汽车、制药、电讯网络、纺织产品和技术、食品制造、太阳能技术、白色家电及特种钢等10大制造业。2020年3月莫迪政府为了推动印度实现工业化、扩大出口和就业,推出了针对手机、医药等14个特定行业生产的制造提供财政激励的PLI生产挂钩激励政策。在税收方面,通过降低所得税率至和限制公共物品采购比例等手段来促进印度国内制造业发展。在最新年度的联邦预算中,从事制造业活动的新合作社的所得税税率已从22%进一步降至15%。印度政府持续在电力电子、公里铁路、房地产、制造业等领域加大投入,以提升基础建设和支柱产业的竞争力,2022年11月,国家投资和基础设施基金(NIIF)成立,作为印度政府、全球投资者、多边开发银行(MDB)和国内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投资平台,促进印度多个部门的投资;同时,放宽国外投资的限制,加大与其他国家合作力度,允许电力、电子、房地产等领域100%国际直接投资,简化外商来印度投资设厂的难度和流程,借助外资和发达国家技术提升印度制造业水平。
印度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向14个关键领域投入1.97万亿卢比以刺激国内制造业。在2020年,印度财政部长尼尔玛拉·西塔拉曼女士宣布了一个总值约1.97万亿卢比(大约236亿美元)的生产链激励计划(PLI计划),旨在培养国内制造业巨头,用于包括电子、汽车、家电、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多个关键制造业部门和领域,创造6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并在未来五年内额外增加30万亿卢比的产值。
印度的高速发展和相应政策对制造业的支持,使得国外资本持续投入,在新兴国家中领先。据印度工业和内部贸易促进部(DPIIT)统计,2000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间,印度累计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为9196.33亿美元。近年印度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加速上升,在新兴经济体中排名靠前;从主要的流入行业来看,制造业是吸引外资投入最多的产业,在前五大企业中占比超过1/3。印度政府对于制造业的激励,使得美中日韩等众多知名企业纷纷赴印度投资,其中制造业为热门投资行业
1.4 基建大而不强,亟待升级以支撑制造业发展
印度基建投入较差,对过去印度制造业发展形成阻碍。基础设施与第二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于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设施的增长和完善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原料以及市场。中国一直致力于基建建设,基础设施投入占GDP比重常年维持在5%以上,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占比更是在10%以上,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而印度基础设施较差,基础设施投入占GDP的比重不到5%,制造业发展缺乏基础,因此也形成了其外向型服务业的产业结构。2020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均基础设施投资额分别为622.07美元,90.57美元,中国大幅高于印度,为印度的6.9倍。印度基础设施较差,对过去印度制造业发展形成了阻碍。
电力:印度电力方面的基础设施较差,电力短缺现象依旧存在。2013年前,印度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电力供应不足且不稳定等问题;2013年往后,印度电力短缺问题得到较大改善,截至2023年8月,印度电力不足量为767兆瓦,对应的电力不足率为0.5%。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自2012年起,中国通电率(占人口百分比)为100%;至2021年,印度通电率为99.57%,仍未实现完全通电。而在通电所需时间方面,中印因地理环境差异,在电力接通的技术难度上有所不同,自2018年起,中国通电时间少于印度,2019年中印通电时间分别为32和53天,中国通电所需天数为印度的61%。可以看到,印度国内依旧存在电力短缺现象,仍然存在未通电人口,且通电所需时间多于中国,电力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公路:从公路来看,印度公路长度超过中国,但质量一般,且路况相对较差,事故多发。印度公路总长度从1951财年的39.99万公里增长至2019财年的633.17万公里,CAGR为4.1%,尽管印度的公路总量较长,但是从分布来看,2019财年,高速公路占公路总长度的4.9%,乡村公路占了公路总长度的71.4%,主要道路为乡村公路。中国的公路总长度在2019年达到501.25万公里,2022年达到535.48万公里,同比增长1.4%,其中村道里程占比为49%,高速公路里程为17.73万公里,占比为3.3%。此外,印度的公路路况相对较差,发生事故的数量及事故严重程度同中国相比较高。因此,公路层面上,印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铁路:印度铁路数量不如中国,电气化建设相对低,且事故频发。截至2021年,中国和印度铁路总里程分别为10.98万公里和6.81万公里,印度铁路长度为中国铁路长度的62%;2022年中印两国电气化铁路占比分别为81.2%和74.06%,印度电气化铁路占比相对较低。印度的铁路建设大多均是英国殖民期间建造,上世纪中国的铁路长度一直小于印度,直到2006年才超过印度;同时上世纪的铁路主要靠燃煤提供动力,导致印度的铁路电气化程度一直很低,直到近几年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印度铁路运营的时期长加上落后的电气化建设,导致其质量及效率低下,运行速度慢,事故频发,仅2021年,印度全国发生铁路事故便达到近1.8万起。因此,印度的铁路建设亟待升级和电气化改造。
印度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及资金投入用于基建发展,未来印度基础设施水平有望提高,从而促进印度制造业发展。基础设施是推动印度成为 26 万亿美元经济体的重要因素,也是印度经济能否在未来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所在。印度政府在基建方面持续加大投入,2023-24财年批准的资本支出总额达到了10万亿卢比 (1216.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3%。铁路建设上,印度政府在2018-2019年期间修建了18000km的轨道,拓宽了5000km的轨道,至2022年已实现85%的铁路电气化。公路建设上,2023-2024年bharatmala一期工程预计将完成,公路网络运输效率有望显著提升,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电力建设上,已有16个邦实现了100%农村电气化,且正在不断加大投入发展新能源,优化电力供应结构,并提高发电量以满足需求。在未来,印度政府将继续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和城市基础设施,以实现2025年5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目标,并满足企业和公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印度政府积极投资基建建设,17-29年的投资计划超5000亿美元。2017年至今,粗略统计通过NIP计划,PMAY计划、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传输,投资电线,经济刺激等在轨道交通、房地产、汽车、电力和绿色能源的投资分别为4857亿、95亿、308亿、168亿、12亿美元,总计5440亿美元。从历史上看,印度 80% 以上的基础设施支出都用于交通、电力、建筑领域。虽然这些行业仍然是重点关注的领域,但随着印度环境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印度脱碳减排的长期目标,政府也开始关注诸如绿色能源等新兴行业,以便能够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50%及2070年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在2023-24财年的联盟预算中,基础设施的资本投资支出增加了 33%,达到 10万亿卢比(1,220 亿美元),相当于 GDP 的 3.3%,几乎是2019-20 年支出的三倍。
同时,印度积极进行税改,促进印度国内制造业和贸易的发展。统一税制,对重要产业实现减税免税,如免除35个机器部件的基本关税以及对出口的生产设备所需进口原料实施税收减免,来促进国内电子产业的发展;利用税收调节手段,通过上调进口关税和国内的税收减免政策,保护并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降低企业负担,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一则可以激励国内企业的发展,二则可以吸引外资投资。通过一系列税收的措施,以达到保护和激励国内制造业发展的目的。
2 印度金属资源保障程度较低,需求不匹配经济体量
2.1 资源保障程度依然较低,大部分金属对外依赖度严重
印度部分资源较丰富,多种金属材料全球排名前列。能源上,印度煤炭储量资源较为丰富,2021年印度煤炭储量为1224亿吨,排全球第五;工业金属材料上, 印度铝、铅、锌、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而缺乏铜、锡、镍等金属材料。
整体印度资源保障程度仍低,依赖进口。从矿石自给率来看,工业金属中,印度铜矿、锡、镍矿自给率较低,分别为5.6%/0%/0%。铝铅锌自给率较高。小金属中,能源金属相关品种印度均不生产,自给率均为0%,需要从海外进口相关产品,锰、镁的自给率分别为40%和18%。贵金属中金矿和银矿自给率均较低,分别为27%和2%,主要是由于宗教氛围浓厚,金银首饰需求较大。黑色金属中铁矿石和铬铁矿自给率也均较高,分别达到100%和95%,但随着钢铁需求的快速增长,后续印度可能会变为铁矿石净进口国。能源产品中煤炭自给率较高,达到80%,石油和天然气自给率较低,分别为16%和51%。
2.2 当前金属需求与经济体量不匹配,未来增长潜力大
从现状来看,印度当前的工业金属需求占全球需求比例较小。铜铝铅锌锡镍的需求分别占全球需求比例的1.8%/6.5%/2.7%/5.9%/2.8%/2.4%;能源金属方面,印度锂钴稀土均来自于进口,国内无规模化产能;贵金属方面,印度的金银需求较大,占全球比例分别为16.5%和21.6%,主要是由于宗教因素,印度金银首饰的需求较大;黑色金属方面,印度基建需要大量钢铁,钢铁需求占全球比例为6.2%;能源方面,印度需求占全球比例从低到高分别为天然气(1.5%)、煤炭(5.3%)、石油(12.4%)。
印度的金属需求与经济体量明显不匹配,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印度的GDP体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五,但是金属需求无法与其经济体量相匹配。以铜、铝、锌、钢材四种材料为例,印度除铜需求排名垫底外,铝锌及钢铁的总消费量排名前列;但是从人均消耗的角度来看,印度金属需求与前四大经济体之间的人均金属需求差异较大,处于垫底水平,消费潜力未被明显挖掘。
2.3 铜:资源匮乏,旺盛需求下预计进口依赖不断加剧
2.3.1 供给端:资源匮乏,铜矿依赖进口
印度铜资源量和储量较少。根据印度矿业部最新报告,印度2020财年铜资源量为1219.7万吨,储量为216.2万吨,根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数据,全球铜储量为8.9亿吨,印度占比仅0.24%。
印度铜矿和精炼铜产量较少。2022年印度铜矿产量仅为3万吨,占全球铜矿产量比例为0.14%。从矿石品位来看,印度铜矿矿石处理品位2021年为0.77%,处在斑岩型铜矿常见品位0.5%-1%之间。2021年印度精炼铜产量为36.36万吨(Hindalco26.2万吨+Vedanta Ltd 10.1万吨),占全球精炼铜产量比例为1.5%,相比于铜矿,精炼铜占比有显著提升。2018年韦丹塔冶炼厂的关闭令印度的精炼铜产量下降近一半,使印度成为精炼铜净进口国。目前印度Kutch Copper Ltd.的冶炼厂正在建设,设计产能为50万吨,计划于24年3月投产,将使得印度的精炼铜产量持续增长。
从19财年开始,印度已经成为精炼铜净进口国家,近几年每年平均进口超10万吨。快速增长的铜需求或将加剧铜供应紧张。
2.3.2 需求端:印度下游铜需求中,建筑、工业占比最高
全球来看,2022年铜下游需求中,电网/建筑/消费品/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对铜的需求占比分别为28%/27%/22%/12%/11%;而2022年中国铜下游需求占比最大的为电力,达49%,其次为空调制冷、交通运输、电子、建筑及其他,占比分别为15%、10%、9%、8%、9%。
印度的铜消费主要来自以下行业:建筑(24%)、基建(17%)、工业(14.8%)、耐用消费品(11.6%)及交通运输(9.6%)等领域。根据ICA的报告,主要是电力、房地产、基础设施、耐用消费品(空调)、消费电子和工业部门等的增长等对印度铜需求的拉动更为显著。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长将带来更多的住宅和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铜下游消费空间巨大,这些需求都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铜在印度市场的发展。
2.4 铝:供应相对宽松,消费增速快潜力大
2.4.1 供应端:供给集中,产量创新高
印度铝土矿储量充足。2022年印度铝土矿储量为6.6亿吨,占全球比例为2%。2022年印度铝土矿产量为1700万吨,占全球比例为4%。
2022年印度电解铝产量达到400万吨。印度电解铝产量经过2019-2020两年的下滑后,在2021年创新高,2022年印度电解铝产量达到400万吨,在对未来铝需求长期乐观预期下,印度国内电解铝企业积极布局新产能,预计印度电解铝产量将持续攀升。进出口方面,印度一直是电解铝净出口国,2018年以来每年电解铝净出口量都在100万吨以上。
电解铝企业纷纷规划扩张产能。印度主要有3家电解铝企业,其中Vedanta规模最大,2023年电解铝产量达到229.1万吨,占到印度产量一半以上。Hindalco电解铝产能也在100万吨以上,2023年产量132.2万吨。NALCO规模最小,2023年产量46万吨。从产能规划上看,3家电解铝企业都在积极扩张产能,其中Vedanta规划在2年内电解铝产能从230万吨扩产到280万吨,上游铝土矿及氧化铝产能同时扩张,其中铝土矿规划产能达到900万吨,氧化铝规划产能达到500万吨。此外,Vedanta通过自有煤矿开发,规划把自备电比例从15%提高到100%。Hindalco规划在2027年把电解铝产能扩张到180万吨,氧化铝产能扩张到850万吨。NALCO规划把氧化铝产能从210万吨提高到310万吨,同时为了保障氧化铝产能扩张,计划开发Pottangi 铝土矿。
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电解铝具有一定成本优势。成本方面,得益于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及配套部分自备电,印度电解铝具有一定成本优势。Vedanta自2018年以来,铝板块持续盈利,2024年第二季度,Vedanta电解铝生产成本1814美元/吨,单吨毛利仍在300美元/吨以上。
2.4.2 细分领域来看,印度下游铝需求中,电力、汽车占比最高
未来印度铝消费增长潜力巨大。作为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印度一方面在铝生产上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电气和电子等印度用铝的重要部分在近些年来得到蓬勃发展,未来有望在铝生产与消费上实现齐头并进,成为全球铝市场重要参与者。根据CRU数据,2022年全球原铝消费6925万吨,中国贡献了全球主要的用铝量,占全球比重58.8%,相比之下,印度只有约2.7%的全球原铝需求占比。
近几年印度消费量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以来印度原铝消费快速增长,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9.1%,2022年同比增长12.5%,根据CRU预测,2023年印度原铝消费有望达到223.6万吨,同比增长20.8%。2022年印度铝人均消费量未跻身全球前10名,尽管当前印度人均铝消费量较低,但未来印度有望继中国之后成为另一推高金属消费量的国家。
在行业分布上,电力建设和汽车工业是下游需求的主要来源。从下游需求分布来看,印度铝工业正向下游行业迅速扩张,其主要消费领域为电力(48%)、汽车(15%)、建筑(13%)、包装(8%)、工业(7%)和耐用消费品(7%)、其他(2%)。印度电力公司和中央政府于2018年出台了投资 4.3×1012卢比的电网与输配电路的发展计划,计划旨在2023年前完成,电力建设和汽车工业将是印度用铝需求增长的主力军。
印度未来铝市场展望: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攀升以及国家自主贡献(NDCs)协议推动能源减排的背景下,印度铝需求一方面在行业上得益于运输、建筑、基础设施开发、电气、可再生能源、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Vande Bharat火车、城市地铁、农村100%电气化政策驱动以及绿色发电等大型国内项目的推进,我们认为,未来印度铝需求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增长潜力:
可再生能源行业:目前,印度不断推进在氢能、光伏与核能发电等领域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并积极推动输电网建设。ICRA指出,印度中央电力局(CEA)已披露了2024年度的16,600电路公里(ckm)的容量扩张计划,相比2023财年大幅增长逾13%,未来能源需求、能源安全、能源结构转型以及减缓气候变化等因素均是印度可再生能源的驱动力,印度可再生能源市场扩张带动用铝需求已成主流趋势。
2.5 锌:自给自足,基建等领域驱动需求
2.5.1 供给端:储量丰富,自给自足
2022年印度锌储量为960万吨,居全球第五,储量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22年全球锌储量2.1亿吨,澳大利亚、中国、秘鲁居世界前三,锌储量占比分别为31.4%、14.8%、8.1%;印度锌储量居世界第五,较为丰富,2022年锌储量为960万吨,占全球锌储量的比例为4.6%。
印度锌可实现自给自足,2022年印度锌矿产量为83万吨。印度锌资源较为丰富,2021年、2022年印度锌矿产量分别达到77.7万吨、8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9%、6.8%,2021年锌锭产量为72万吨,同比增长3.9%,印度强劲的锌产量显示其供给端已摆脱疫情造成产量下滑的不利局面,印度锌金属的自给量也重新回到100%。
2.5.2 需求端:受益基建等领域发展,印度用锌增长潜力大
2022年,从全球精炼锌消费来看,印度占全球精炼锌的消费比例为4.8%,占比居世界前列。2022年,印度、中国、巴西、南非、俄罗斯、美国精炼锌消费占全球锌消费的比例分别为4.8%、48.4%、1.6%、0.5%、1.8%、7.1%,印度锌消费同中国相比差距较大,但明显高于金砖五国中的其他国家,同美国之间尚有一定差距。2023年M1-10,印度锌消费占全球消费比例有明显提升,占比升至5.8%。
印度年锌金属需求量在65万吨左右。根据印度最大锌生产公司斯坦锌业年报的数据,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印度FY22-23),印度锌需求量为65万吨,同比增长3.8%。受疫情影响,FY20-21印度锌需求量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而后呈现明显的需求回升趋势,已接近疫情爆发前的水平,预计FY23-24年印度锌需求量将增长4%。
锌的消费场景稳定,镀锌是主要锌消耗方式,在建筑及基建等领域应用广泛。锌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的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薄而致密的碱式碳酸锌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因此常用于钢材表面防锈。根据全球消费结构来看,一半以上的锌都用于镀锌,终端消费中,则主要用于建筑基建、交通工具等领域当中。
印度市场对锌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基础设施、建筑、铁路和汽车行业等终端领域的快速发展。从初级消费来看,在印度政府的生产挂钩激励措施(PLI)计划的帮助下,印度正致力于到2030年实现每年3亿吨的钢铁产量,将有力驱动镀锌需求的增长。从终端消费应用领域来看,印度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并鼓励实体制造业大力发展。未来,在印度制造战略指引下,印度的基建、建筑及制造业发展预计将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将有效推动钢材及相应镀锌的需求,印度用锌需求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2.6 钢铁:第二大产钢国,旺盛需求下供应或趋紧
2.6.1 供给端:高炉比例将大幅提升
近20年,除2020年粗钢产量受疫情影响略有下降外,印度粗钢产量均保持增长态势。据世界钢协数据,2022年印度粗钢产量1.25亿吨,占全球比重达到6.6%,是全球第二大产钢国。并且,2023年1-11月,印度的粗钢产量已经达到1.28亿吨,同比增长12.1%,生铁产量0.78亿吨,同比增长7.66%。
印度粗钢产能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印度钢铁联合委员会(JPC)估算,2022年印度钢铁产能达到1.57亿吨,产能利用率接近80%,除2020年产量下降导致产能利用率降至70%,其他年份均维持在74%以上,整体相对稳定。
目前,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中长流程高炉-转炉炼钢产能集中在铁矿石丰富的地区,比如奥里萨邦、贾坎德邦、恰蒂斯加尔邦及果阿邦。
高炉占比将持续提升。2021年,电弧炉和感应炉炼钢产能与高炉-转炉炼钢产能占比分别为55%和45%。据印度《国家钢铁政策2017》规划,2030年,印度高炉-转炉炼钢产能占比将由45%提升至60%-65%。
主要钢铁企业
据印度钢铁联合委员会(JPC)报告,印度钢铁产业集中度很高,前三大钢铁企业分别是塔塔钢铁公司(Tata steel)、京德勒西南钢铁(JSW Steel)和印度钢铁管理局(SAIL),三者产量占总产量比重达到56%,此外,还有几家产量较高的钢铁企业,介绍如下:
(1)塔塔钢铁(Tata steel):印度最大的私营钢铁企业,为世界第六大钢铁公司,粗钢年产能3400万吨,主要产品包括扁钢和长钢产品、线材和管材等。据今日钢铁,12月18日塔塔钢铁公司宣布奥里萨邦的卡林加纳加钢厂扩产项目二期将在2024年12月建成投产,钢厂总产能将实现从300万吨/年至800万吨/年的巨大飞跃。
(2)京德勒西南钢铁(JSW Steel):印度第二大钢铁生产商,粗钢年产能2800万吨,主要产品包括板坯、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锌板、彩涂板和瓦楞板等。
(3)印度钢铁管理局(SAIL):印度最大的国有钢铁制造企业之一,粗钢年产能2000万吨,该公司拥有五家综合工厂以及三家特殊加工厂,主要进行钢材制造和销售。据今日钢铁,由11月20日报道可知,印度钢铁管理局有限公司(SAlL)正在制定一项计划,在目前每年2000万吨装机容量的基础上,第一阶段将装机容量增加1500万吨。
(4)安赛乐米塔尔新日铁印度(AMNS):一家由安赛乐米塔尔和日本制铁(“新日铁”)共同建立的合资公司,分别持股60%和40%,粗钢年产能1000万吨,主要产品包括热轧卷,冷轧卷,镀层钢卷,彩涂钢板,中厚板及管材等。
(5)金达尔钢铁电力(JSPL):印度私营钢铁公司,粗钢年产能800万吨,主要产品包括热轧卷、冷轧卷、镀锌钢和盘条等。
(6)威扎吉钢铁(RINL):印度国有钢铁生产制造公司,粗钢年产能730万吨,主要产品包括不同等级的钢材,含线材、棒材、圆钢、方钢、角钢和槽钢等。
2.6.2 需求端:地产、基建、汽车拉动钢铁需求快速增长
近二十年,印度钢材消费呈增长态势,由2003年的0.34亿吨上升至2022年的1.23亿吨,年复合增长率7.00%。
类似于中国,印度钢铁消费大部分来自于房屋建筑,占比就达到43%,基础设施开发占比为25%,其他行业占比较小,其中工程和包装(22%),汽车(8-9%)和其他(1-2%)。
2017年,印度政府出台了《国家钢铁政策2017》,从供需两端制定了多项目标以促进印度钢铁行业发展,包含2030财年计划提高粗钢年产能至3亿吨,粗钢产量将增加至2.55亿吨,印度海绵铁需求增加至8000万吨,印度人均钢材消费提升至158千克等相关目标。预计2022年-2030年印度钢铁消费年复合增长速度为8.11%。
2022年,印度人均钢铁消费量为87kg/人,而全球人均钢铁消费量为239kg/人,中国人均钢铁消费量为676kg/人。印度人均钢铁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增长潜力巨大。
当前印度钢铁趋势十分类似于20年前中国的钢铁情况,预计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钢铁也将进入快速腾飞发展的新动态。
2.6.3 钢铁原料端:原料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印度铁矿储量(铁矿石含铁量)约34亿吨,在全球占比约4%。参考图56,印度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恰蒂斯加尔邦等。
据WSA统计,印度铁矿产量由2012年的1.53亿吨增加至2022年的2.48亿吨,年复合增长率为4.95%,是全球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国,全球占比约10%。2022年印度铁矿石出口量和进口量分别为1602 万吨和204万吨,净出口达1397万吨万吨。
印度铁矿需求持续增长。在长流程制铁方面,印度生铁产量由2012年的4798万吨增加至2022年的798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5.23%,占印度直接还原铁、生铁总量的65%。同时,受煤矿灰分较高和国内铁矿资源丰富的影响,政府支持发展还原铁技术。2022年印度直接还原铁产量增至4228万吨,同比增长8.31%,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还原铁生产国。
多举措确保钢铁行业的国内矿石供应。由印度国家矿业开发公司主导的许多扩建计划正在筹备中,该公司计划到2030年将铁矿石年产能从目前的4800万吨扩大到6700万吨。此外,印度政府通过向钢厂拍卖到期采矿租赁证来鼓励钢厂自己开采铁矿石。
根据印度工商部的数据,2022/23财年印度国内炼焦煤的产量同比增长17.5%至6077万吨,而进口量同比下降1.87%至5605万吨。印度从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减少了26%至3010万吨,占印度进口量的比例从上年的70%下降到54%。
印度计划继续扩大煤炭的供应渠道。考虑到国内钢铁产能的扩张,印度仍将继续提高国内炼焦煤的产量,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印度对煤矿实行拍卖制度。2022年底,印度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获得了贾坎德邦的两座矿山。此外,包括印度钢铁管理局和京德勒钢和能源公司在内的印度钢铁制造商也正在投资开发国外的矿山,特别是在澳大利亚和非洲。
3、驱动金属需求增长的细分领域发展迅速
3.1 电力行业:需求提升&供给优化,印度电力行业有望蓬勃发展
印度发电量排名世界第三,但与中国差距较大,提升空间大。在电力供应方面,2022年印度发电量为1858万亿瓦时,排名世界第三,而中国是8849万亿瓦时,排名世界第一;印度发电量仅为同期中国的21%,相当于2003年中国的发电量水平(1911万亿瓦时),中印两国人口总数接近,可见印度的人均电力供应远不如中国;在电力需求方面,2021年,印度人均用电量仅为1255千瓦时,不及中国人均用电量一半,差距明显;此外,在印度,拉闸限电的现象时有发生,电力供应不足,企业的正常运营生产无法得到保证。
预计到2027财年,印度电力需求将达到1824TWh,增幅近40%。印度电力消费从FY13的824.3TWh增长至FY22的1320TWh,复合增长率达到5.37%。其中,印度工业用电占用电量比例最大,达到40%以上,FY22用电更是增长41.16%。此外,印度居民部门电力消费占比已提升至26%,在各个部门中复合增速最高,为6.87%。
未来,随着印度工业化的进展以及城市化、城乡电气化水平的进步,将促进印度工业级居民两大部门的电力需求增长。IEA预计,到2027财年,印度电力需求将达到1824TWh,未来电力需求强劲,将带动电力相关基础设施发展。
印度谋求能源转型,加快新能源发展以优化电力供应结构,有望促进新能源电力设备及相关设施发展,带来大量投资机遇。从16财年至23财年,印度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从45.92GW增长至172.54GW,CAGR达到14.58%。根据英国商业能源,印度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规划排在全球第三位。印度规划至2030年,实现450GW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目标,这一目标有望带来超2200亿美元的投资机会。同时,电力一直是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关键部门之一,截止2022年6月,电力部门占FDI资金流入的比例为2.71%。2000年4月-2020年6月,印度,国际直接投资在印度电力的累计投资为149.9亿美元,持续的外资流入和政府的政策引导有望促进印度电力市场发展,将有效带动电线电缆等用铜需求。
印度政府持续提供电力方面的政策支持,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加快城乡电气化改造,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在供需两端共同推动电力市场发展。需求端,印度政府持续改善输配电网络,推进城乡化电气改造, 2017年发起的“Saubhagya”计划已实现了2860万户家庭的电气化建设;此外,印度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多项举措,包括针对农村配电的DDUGJY计划,旨在扩大大都市地区输电和配电网络的综合电力发展计划(IPDS)等,以改善电力基础设施,满足城乡居民用电需求。供应端,印度政府加大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加大投入,发行绿色债券,推出绿色走廊项目,通过PLI生产挂钩激励计划进一步鼓励印度太阳能、光伏制造业的发展,用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优化电力供应结构。同时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项目发展。
3.2 电子行业:“Made In India”重要阵地,电子产业欣欣向荣
印度持续推出激励措施推动本土电子制造产业发展,电子制造业已是“Made In India”战略的重要阵地。2014年,莫迪就任印度总理后便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计划”,目标2025年实现制造业对GDP贡献比例增至25%。其中,电子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2025财年将达到1600亿美元,是2019年规模的2.3倍。印度政府于2019年发布了国家电子政策(NPE 2019),目标是将印度定位为电子系统设计与制造(ESDM)的全球中心,重点推动出口,使国内的电子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实现这一愿景,印度政府于2020年4月1日宣布了三个新计划:与手机制造和特定电子元件的生产相挂钩的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元件和半导体制造促进计划(SPECS)以及电子制造集群方案(EMC 2.0),通过这些计划,进一步完善电子生产供应链,建立更好的行业生态,并希望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创造1060亿美元的生产,实现770亿美元的出口和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此外,在2021年,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MeitY)宣布了印度“半导体生态系统促进计划”,预计六年内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同年,印度政府还公布了印度半导体任务。这些计划和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有望持续推动印度电子产业进一步发展。
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印度市场。印度政府允许ESDM行业100%的国外直接投资,受益于印度宽松的投资环境和印度市场蕴含的巨大投资机遇,全球电子行业的巨头纷纷布局印度市场,吸引了消费电子、半导体设计制造、电商、软件设计等诸多公司,由此吸引的国外资金流入飞速增长,2000-2022累计吸引资金达到37.5亿美元。
印度已是亚洲消费电子大国,未来印度ESDM行业规模有望达到2200亿美元。据印度海关总署数据,2015-2022年,印度通信设备出口量从8.43亿美元增长至126.34亿美元,年度复合增长率40.27%;占出口总量的比例从0.3%增长至2.8%。其中,智能手机出口量占主导地位,2022年智能手机出口量109.55亿美元,占通信设备的86.7%,印度手机出货量中印度制造的比例已达到98%。
印度国内居民需求同样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022年,中国、印度固定宽带订阅数分别为41.4、2.4每百人,印度的固定宽带订阅数仅为同期中国的5.7%,还未达到2005年中国的固定宽带订阅数(2.9每百人);而移动蜂窝数据订阅数为80.6每百人,为同期中国的64.6%。另一方面,2020年中国、印度的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数分别为948/474每百万人,仅为中国水平的一半;2021年印度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比例为46.3%,为同期中国的63.4%。印度电子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前景广阔。
3.3 地产行业:城镇化率提高+经济增长+旅游业增长,印度房地产行业空间大
印度作为“全球办公室”,未来房地产增长潜力大。房地产行业包括四个子行业:住房、零售、酒店和商业。随着人口数量增加和城镇化水平提高、企业数量增加对办公空间需求的增多、经济增长和旅游业的发展等,房地产行业将会持续增长。据KPMG预计,2030年印度房地产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以中印两国首都为例,新德里的房价租金比仅为北京的一半,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和投资潜力。未来几年,印度房地产行业或存在增长空间大,速度快的景气局面。
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带动住房、商业发展,从而刺激建筑铜线等需求。2020年,印度城镇人口数量为4.29亿人口,预计到2030年,印度城镇人口将达到6.07亿人口。不断增长的人口与城市化率的推进,极大的刺激了城市住房需求,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据预计,2023年印度主要房地产建造商或将完成55.8万套房屋的建造,以满足不同收入人群日益增长的城市住房需求。除了住房需求增长外,城市人口的增加将带来城市商业用地需求,2020年,印度前8个城市商业用地需求已经达到39.3百万平方英尺;同时印度的商场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于2022年达到271个。印度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下,我们认为对于住房需求和配套的城市商业、办公等需求将随之上升,从而刺激建筑铜线等铜需求的上升。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酒店业有促进作用。据印度旅游局数据,2018年、2019年赴印度的外国游客数量分别同比增加5.2%、3.2%至1056万、1093万;2022-2023年由于疫情影响,印度旅游业遭受严重打击,但2023年1-4月份印度吸引外国游客人数达到3.1万,已经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78%。旅游业的发展为印度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2019年,旅游业带来的外汇收入为307亿美元,同比增加8%,2007-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16%。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酒店客房数量的增长,促进了酒店业的发展,印度主要城市中品牌酒店客房数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当前,印度政府正在二三线城市推动经济型酒店的建设以促进二三线城市的旅游需求;世邦魏理仕的一份报告指出,印度当前36百万平方英尺的休闲空间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保持10%-15%的增长,印度旅游休闲有望为房地产建设发展提供额外动力。
印度宽松的投资政策,为房地产行业引入现金流;印度房地产吸引力日趋上升,房产指数创新高。印度央行允许银行将其净资金的20%用于投资房地产投资信托和基础设施投资信托,以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购买此类资产。2020年,PE/VC对印度房地产投资达到66亿美元;此后有所下降,2023年投资回升至42亿美元。2023年2月,孟买已经成为亚太地区跨境房地产投资第七大热土,印度房地产对于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日趋上升。2023年1月至9月,印度房地产的机构投资额为46亿美元,同比增长27%,已达到2022年流入总额的93%;2020年10月,印度房地产指数创该指数2009年以来新高。
印度政府出台多项措施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经济适用房方面,随着印度城镇化的推进,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用于乡镇开发,2023财年印度对PMAY的拨款增加66%,达到7900亿卢比(约96亿美元),这将有助于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应,解决印度贫困人口住房短缺的问题。同时,预计到2030年,还需要增加2500万套经济适用房以满足印度城市人口的增长。在REITS方面,2014年9月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批准的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平台,吸引了各类投资者投资印度房地产市场。2021 年 7 月,SEBI将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最低申请价格从5万卢比下调至1-1.5万卢比,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者进入市场的门槛。在税收方面,2020年,印度政府减免针对房地产开发商和首次购房者的所得税,调整房屋销售的印花税为零,以刺激房地产市场。此外,疫情对社会影响的消减和印度日益全球化的本质,大大增加了印度商务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数量,增进了对酒店的需求,进而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3.4 交通运输行业:铁路建设投入加大,汽车电动化趋势加速
设施更新换代迫在眉睫,交通建设需求将延续增长态势。印度具有世界第四大的铁路系统,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每天运行13,523列客运列车和9,146列货运列车。但是,印度的铁路大部分均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建成,年代久远,缺乏必要的维修和更新,导致运输效率低下,客运列车的平均时速为50.6公里/小时,货运列车时速仅为24公里。此外,交通拥挤与事故高发也是印度铁路系统的长期弊病,火车挂人、铁路脱轨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与印度效率低下的铁路运营相比,印度的客运及货运需求在不断增长,印度铁路更新换代已经迫在眉睫,为此印度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建设铁路。2016年,印度铁道部拟投资9800亿卢比建设孟买至艾哈迈德巴德的印度第一条高铁,由于疫情、征地等原因,高铁线路的进展并不顺利,印度政府后调整计划,预计2026年通车,目前征地工作接近完成;2021 年 6 月,印度政府批准在浦那和纳西克之间花费22亿美元建设一条 235 公里的半高速铁路;2022年8月,印度政府启动将平均货运速度提高一倍并将超快/邮件/特快列车平均速度提高 25 公里/小时Mission Raftaar行动。
印度政府在铁路方面的累计支出不断上升,在2023- 2024年的联邦预算中,印度政府预算拨出290亿美元给铁道部以支持印度铁路建设,创历史新高。印度将在未来几年推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列车生产和翻新、高铁项目规划、车站建设等。总体而言,印度的交通设施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进一步发展必将加大铜需求。
印度政府重视铁路建设,通过增加投资新建及改造铁路网络、增强运营能力等方式积极拓展铁路发展,着重推进铁路电气化的改造。印度政府在铁路投资领域几乎不设限,允许100%FDI投资在铁路部门,并鼓励私人投资,逐步推行PPP制度,通过PPP资金支持发展主要车站,根据2023-24年的工会预算,政府向铁道部拨款290亿美元来支持铁路行业的建设。同时印度积极的改善铁路环境,通过安装生态厕所、减少购票时间、加速电气化、办公无纸化等措施来在增强铁路的运营能力和运输体验。铁路电气化对于铜的需求有拉动作用,在2020-21年,印度电气化覆盖的路段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6,015路程公里;从2014年至2021年的七年里,铁路轨道的电气化增长了5倍以上,远超2007年至2014年的增长。在2022-23年联合预算中,印度还宣布了一站一号产品计划,旨在通过在印度各地火车站为当地工匠、陶工、织工/手织工、工匠等提供技能发展,提供销售网点,提高生计的机会。
印度国内汽车市场由两轮车主导,电动汽车市场基本为电动二轮车和三轮车。印度的汽车制造业不同于中国,其范围包括商用车,乘用车,三轮车和两轮车。FY22,印度分别生产和销售汽车的数量为2304万辆、1761万辆,其中两轮车的市场占比达到74.8%。此外,印度还是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制造国,在电动市场领域,印度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的注册占比合计达到95%。未来电动汽车领域占比不断提升,将显著增加对铜需求。据安永预计,到2027年,印度汽车总销量或将达到9100万辆,电动化率程度达到39%;电动两轮车和三轮车的数量合计占电动汽车的比例或降至不到70%,而公共电力巴士占比有望增至16.3%,销量或将达到1.55万辆。
印度汽车产业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上升,资金涌入将加快产业发展。电动汽车市场受到印度PE/VC投资者的强烈关注。根据安永报告,PE/VC投资者对印度电动汽车市场的投资金额从1.81亿美元(2020年)增长至17.18亿美元(2021年),投资数量同样逐年上升,2022年上半年,每笔投资平均金额可以达到1.43亿美元,22财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金额达到70亿美元。
汽车产业也是印度政府大力支持的重要产业之一。印度提出了2026汽车产业发展计划,其目标是从2016年起未来10年实现印度汽车行业4倍的增长。2019年4月,印度政府批准了FAME-II计划,拨款1000亿卢比(约12亿美元),批准在68个城市建立2877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完善基础设施,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21年9月,政府推出汽车和零部件生产连结激励(PLI)方案,总投资2593.8亿卢比(约34.9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该方案将带来超过4250亿卢比(约57.4亿美元)的投资。此外,自2015年以来,印度NATRIP项目已经建立了5个研发测试中心,计划外印度政府还设立了总成本达3.885亿美元的研发中心,促使行业生态达到国际标准。
4、印度金属需求空间测算
4.1 铜:2022-2030年需求复合增速14.4%
经测算,2030年印度对铜的消耗量将达到139万吨,全球需求占比有望提升至4.6%,2022-2030年铜耗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4.4%。根据ICA的统计,22财年印度铜需求集中在建筑施工、工业、交通运输、耐用消费品及家电、基础设施和其他行业中,占比分别为24.0%、14.8%、9.6%、11.6%、17.0%、23.1%,我们采用以下假设估算各个行业未来耗铜量:
建筑施工:2017-2022年印度建筑业CAGR为11%,2021、2022两年同比分别增长29.3%和16.7%,均高于复合增速;同时2017、2018年印度经济增速较快的年份中,建筑业GDP也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因此我们认为随着制造业和基建的推进,建筑领域的增速会更快,耗铜将同步增长,我们假设2023-2025年建筑领域用铜量增速分别为11%、16%、21%;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15%。
工业:印度基本金属工业生产指数过去5年的CAGR为7%,其中受疫情影响较大,过去10年则为12%。我们预计印度工业将会加大发展,因此假设2023-2025年工业用铜量增速分别为10%、15%、15%;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9%。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部门耗铜增长主要来自于铁路、公路及汽车产业的发展,其中铁路电气化和汽车电动化对铜需求的增长更为明显。未来几年印度对铁路、公路网络升级改造的需求较为迫切。印度私人部门和公司部门合作投资的交通项目金额快速增长,2022年分别增长59.2%、46%,过去5年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2%、20%。因此假设2023-2025年交通运输用铜量增速为20%,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15%。
耐用消费品:到2025年,印度家电和消费电子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世界前五,其中空调产量或从FY19的650万台增至FY25的1650万台,洗衣机、冰箱等家电发展潜力同样巨大,将带动用铜增长。25财年前,整个家电及消费电子市场复合增速预计超过20%,因此假设2023-2025年耐用消费品增速分别为21%、25%、25%,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19%。
基础设施:铁路、公路、电力等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参考交通运输领域耗铜增速,假设2023-2025年基础设施耗铜量增速分别为15%、20%、20%,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15%
其他:由于铜整体的消耗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其他部分的耗铜增速采用IMF预测的印度GDP增速,预计2023-2025年耗铜增速分别为10%、9%、9%,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7%。
4.2 铝:2022-2030年需求复合增速14.8%
经测算,2030年印度对铝的消耗量将达到558万吨,全球需求占比有望提升至7.3%,2023-2030年铝耗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4.8%。22财年印度铝主要消费领域为电力(48%)、汽车(15%)、建筑(13%)、包装(8%)、工业(7%)和耐用消费品(7%)、其他(2%),我们采用以下假设估算各个行业未来耗铝量:
电力:印度的电力尚有缺口,需求旺盛,居民用电需求稳步增长,铁路电气化、农村电网计划等将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印度基建投入的重点领域。此外,在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光伏、风电等新型发电方式对于铝材料的用量将明显上升。因此,我们认为印度电力耗铝将会快速增长,假设2023-2025年电力用铝量增速分别为11%、16%、21%;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15%。
汽车:印度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1、2022年产量增速分别为30%、24%,叠加单车用铝量的快速增长,预计汽车将对铝需求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假设2023-2025年汽车用铝需求增速为每年15%、20%、20%,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13%。
建筑:采用铜部分测算。
工业:采用铜部分测算。
包装:采用IMF预测的印度GDP增速,预计2023-2025年耗铝增速分别为10%、9%、9%,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7%
其他:采用IMF预测的印度GDP增速,预计2023-2025年耗铝增速分别为10%、9%、9%,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7%。
4.3 锌:2022-2030年需求复合增速14.4%
经测算,2030年印度对锌的消耗量将达到191万吨,全球需求占比有望提升至12.5%,2023-2030年锌耗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4.4%。锌的消费领域主要为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和其他,占比则参考全球锌需求结构。我们采用以下假设估算各个行业未来耗锌量:
建筑:采用铜部分测算。
交通:采用铜部分测算。
基础设施:采用铜部分测算。
其他:采用IMF预测的印度GDP增速,预计2023-2025年耗锌增速分别为10%、9%、9%,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7%。
4.4 钢铁:2022-2030年需求复合增速14.2%
经测算,2030年印度对钢铁的消耗量将达到3.58亿吨,全球需求占比有望提升至17.7%,2022-2030年钢铁消耗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4.2%。类似于中国,印度钢铁消费大部分来自于房屋建筑,占比就达到43%,基础设施开发占比为25%,其他行业占比较小,其中工程和包装(22%),汽车(8-9%)和其他(1-2%)。
建筑:参考铜部分测算。
基础设施建设:参考铜部分测算。
汽车:参考铝部分测算。
包装:参考铝部分测算。
其他:采用IMF预测的印度GDP增速,预计2023-2025年耗锌增速分别为10%、9%、9%,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7%。
5、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影响跨国企业投资意愿,对当地制造业基建发展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金属原材料需求。
2)政策实施不达预期风险。如果印度关于基建、制造业、特定行业的政策未达预期,将无法对产业进步形成有效激励,从而影响金属原材料需求。
3)项目进展不达预期风险。当前印度基建、劳动力水平仍低,项目建设可能受劳动力、基建基础水平影响进展不及预期,从而会影响金属原材料需求。
4)洪水、干旱、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影响经济发展,从而影响金属原材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