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2023仍是信贷大年,新增信贷或超22万亿,LPR有20BP下调空间
发布时间:2022-12-27 09:01:55      来源:财联社

2023年即将开局。新的一年,信贷总量、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的走势将会如何?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明年毫无疑问会是信贷大年。他预计,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或将达到22.7万亿人民币,较今年提升约2万亿元,其中基建和房地产将会是大头。价格方面,以LPR为代表的市场利率水平在经济未企稳之前仍将有20个BP以上的下调空间。

至于人民币汇率。何海峰认为,在欧美加息周期行将结束的背景下,全年来看人民币将保持升值总趋势,但难有单边走势。

新增信贷或将达到22.7万亿人民币,较今年提升约2万亿元

财联社记者:明年金融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力点会是哪些?

何海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与财税、产业等其它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将从总量、结构和价格三个方面继续发力。

总量上,明年货币政策将继续通过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等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障宏观经济大局稳定。

结构上,结构性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的作用。未来人民银行可能通过扩大支持领域、拓展发放对象、提升额度和增加利率激励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相关产业发展。

价格上,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降低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同时,人民银行还可能通过下调MLF、7天逆回购利率等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中枢下行,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意愿,激发经济活力。

财联社记者:具体的预测数据区间会是多少?

何海峰:2023年是二十大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之年,M2可能将继续保持10%左右的增长。

我个人预计,我国明年新增信贷总量将进一步提升,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或将达到22.7万亿人民币,较今年提升约2万亿元。结构上,明年贷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基建、制造业投资延续高增长,将对企业中长期贷款产生重要支撑;二是在人民银行“十六条”等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市场将逐渐企稳,房地产开发贷款及房企并购贷款规模将上升;三是随着“保交楼”政策落实和居民信心回升,房地产市场将逐渐回暖,带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同比增加。

总而言之,明年仍将是信贷大年,信贷增速边际上升,预计将落在10%-11%的区间内。

财联社记者:今年的货币信贷数据你作何评价?目前市场预计全年的M2在10%左右。

何海峰:就今年的数据而言,总体上货币信贷总量还是保持合理增长,但是结构上还需进一步优化。

首先,从货币供应量来看,预计全年M2将超过10%,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状态,但是进入10月份以来,M2-M1剪刀差持续走阔,11月已经达到了7.8%,说明“预期转弱”下企业和个人都更倾向于储蓄。

其次,从社融和信贷来看,1-11月国内新增社融、信贷同比多增。其中,新增社融同比多增1.5万亿元,原因在于今年政府债券同比多增了近1万亿元(主要是由于今年财政前置和动用了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额度);1-11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09万亿元,但贷款增长主要是靠企业拉动,企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多增2万亿元和1万亿元,反映出今年以来降准降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各类专项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等“宽信用”工具对企业信贷需求的拉动作用。而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则分别少增0.73万亿元和3.16万亿元,反映出在疫情冲击和地产低迷之下居民信贷需求的疲软,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亟需修复。

经济尚未恢复至常态水平时,政策利率向上调整的可能性较小

财联社记者:12月份LPR各项利率报价维持不变,与市场预期有些出入。这是否意味着后续降息空间有限?你认为明年LPR调整的空间有多大?

何海峰:综合考虑,明年1年期LPR可能下调20BP,5年期以上LPR可能等量下调或加大下调幅度。

不过,目前利率传导机制中仍存在一些阻滞因素,未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丰富LPR期限结构。目前LPR机制中仅有一年期和五年期以上两个期限,可进一步丰富为包含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等各个期限,形成完整的LPR曲线,为短期、中长期贷款提供定价基准;二是对LPR报价行扩大范围和优化结构。一方面扩大报价行范围,尽量与一级交易商保持一致,使MLF利率能够反映报价行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提升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占比,发挥其支持小微的优势,强化LPR机制的传导效果;三是优化MLF投放机制。提高MLF投放的持续性,增加MLF利率调整的频率和弹性,增强MLF利率与市场利率、商业银行边际融资成本的关联性,逐步提升MLF利率传导作用。

财联社记者:政策利率明年底或者后年初是否有触底回升的可能?此前市场对此有一定预期。如果回升,主要会取决于哪几个关键因素?

何海峰:疫情爆发以来政策利率稳中有降。7天逆回购利率从2020年初的2.4%逐步下降至2022年12月的2.0%;1年期MLF利率从2020年初的3.25%逐步下降至2022年12月的2.75%。

未来政策利率是否出现拐点主要取决于“宽信用”的落地情况和实体经济的恢复速度。我个人的看法是,在经济尚未恢复至常态水平时,政策利率向上调整的可能性较小。

当前我国通胀压力相对较小、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经济增长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随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不断见效,明年经济增长有望出现反弹。不过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居民部门预期偏弱导致投资和消费增速下滑,降低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货币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强化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推动投资和消费稳步回升。

人民币汇率波动不会成为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

财联社记者:明年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预计都会放慢加息步伐,这对我们会有怎样的影响和制约?

何海峰: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当前我国与美欧处于不同经济周期,通胀风险总体可控,央行货币政策将继续聚焦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精准有力地支持稳增长。

但在美欧加息的部分时点上,或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产生一定影响。近期美欧通胀前景虽有边际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深受能源危机困扰的欧元区,因此遏制通胀仍是美联储和欧央行的首要任务。虽然美联储和欧央行均放缓加息节奏,但这不意味着其紧缩态度就此转向宽松,高通胀、高利率、强势美元持续的时间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美国和欧盟均为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明年我国外需或进一步收缩。

此外,海外央行普遍持续的紧缩叠加强势美元效应也推升了融资成本,加剧了金融市场波动,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性风险明显上升。避险情绪加大跨境资本流动波动,资金向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回流,加剧了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的压力。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也会随之出现短期波动,但并不会影响国内金融稳定和物价稳定,更不会成为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

财联社记者:明年人民币汇率会有怎样的走势?原因是什么?

何海峰:我认为人民币年初和年末两个阶段会有一定幅度的升值,年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平稳双向波动的概率较大。

一是中央货币政策指引,稳定汇率双向波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我国的货币政策作了部署,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所以明年不会出现单边行情,但不同阶段会有不同走势。

二是经济回升信心加大,提振汇率小幅升值。在经过疫情反复冲击、全球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考验下,明年我国经济发展运行势必总体回升,经济基本面不断向好。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将“三稳”工作落到实处,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情况下,年初人民币延续今年11月份以来的升值趋势不会改变。

三是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人民币汇率局部时段承压。12月初央行降准0.25个百分点与市场预期的0.5-1个百分点尚有差距,随着明年更加精准有力的实施货币政策,预计年中适度降准可能性再次增强,LPR将进一步下调。

近期美联储虽放缓加息步伐,但转向为期尚晚,若其继续维持当前利率水平,中美利差仍将走阔,届时随着短期跨境资金的流出人民币汇率承受压力也将加大,或有波动。但预计年末美联储本阶段加息大概率结束,美元边际走弱,此时人民币再度回升概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