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讯:近期,全球三大显性库存总体呈累库态势,截至上周五,SHFE铜库存总计380085吨,LME铜库存总计183700吨,COMEX铜库存总计27655吨。在疫情影响下,现货价格走弱,进口铜比价难见好转,导致海外交仓的出现。尤其以SHFE和LME铜库存累库趋势最为明显,尤其是在2月26日当天,LME铜库存暴增6万多吨,增幅达到38.17%。但是可以发现,总体来看,其累库的速度有所放缓。
一方面,保税区库存下降。据了解,3月6日(周五)当周,上海保税区铜库存环比减少0.35万吨至33.38万吨,春节后连续四周回升后,首次表现小幅减少。而上周五,上海保税区库存续降,环比下降0.2万吨至33.2万吨。
保税区铜库存下降,主因美联储降息后市场融资成本降低导致融资铜进口操作增多,保税区出库增加。另外,受疫情影响,电解铜进口受到影响,部分船期出现后延,导致进口铜到港减少,缓解了保税区入库压力。
另一方面,全国社会主流铜市场库存也呈下降趋势。据了解,上周全国主流铜地区市场库存总计达到53.48万吨,环比减少0.48万吨,春节后库存首次出现下降。上海铜库存增速连续第5周放缓,江苏铜库存连续第3周下降,而广东库存已经迎来拐点。
》【分析】下游需求逐渐恢复 上海电解铜累库速度连降四周
其中,上海地区铜库存环比小增0.3万吨至37.1万吨,增速连续5周放缓;江苏地区库存环比下降0.2万吨至5.33万吨;广东地区库存出现拐点,环比下降0.58万吨至11.05万吨。
社会库存消化速度加快主因:伴随国内铜企开工逐步恢复,铜市需求也在明显转好;另外,近期铜价处于低位,现货铜升贴水持续走高。
社会库存料续降 现货升贴水有继续上升空间
伴随下游复工复产进程加快,预计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将继续下降,即使再度反升,预计反弹幅度也较小。
本周换月,且目前隔月价差高达200元/吨,在目前消费好转,库存出现拐点的背景下,换月后贴水幅度不会太大,且有继续上升的空间,但高库存下上涨至高升水区间的可能性不大。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终端虽有低价采购但实际提货速度较慢,导致加工厂出现成品库存积压问题,发生了电解铜库存向成品库存的转移,或将影响后续电解铜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