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讯: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中国1-2月进出口数据,其中,未锻轧铜及铜材同比增加7.2%,累计达到86106.8吨。
由于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是将1-2月合并在一起的,所以下图仅反映2019的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2019年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月度数据
》查看铜产业链数据库
认为1-2月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同比上升,主因在此期间,进口铜基本不受疫情影响,国内电解铜外贸业务也正常开展,只在2月份因物流和货运人员的问题导致业务开展缓慢,货物出现滞港现象,在二月底此问题也基本的得到解决。但随着疫情在日韩等地区的扩散,导致进口铜船期出现延后的现象。
尽管12月进口持续保持亏损,且接近年底,市场甩货情绪明显,洋山铜溢价一路下行,影响贸易商进口热情。但是,据贸易商表示,1月期间电解铜到港货源较为充足。1月份现货进口虽然持续保持亏损,但仍好于2019年同期,且部分时间进口窗口仍存在打开的机会,且出于对2020年冶炼厂减产风险的考虑,贸易商进口热情依然较高。
疫情对进口铜的影响预计在3月见分晓
认为,疫情对中国未锻轧铜及铜材的影响将在3月份集中表现表现出来,预计3月份未锻轧铜及铜材同比明显下降。主因:
一方面,中国针对疫情实施了多项管控措施,一些船期被迫延后,也有一些本该在3月到港的货物滞留港口。
另一方面,2月期间,疫情严重影响到国内铜消化,现货价格走弱,进口比价难见好转,导致铜海外交仓的出现。例如,在2月26日,LME铜库存暴增61175吨,增幅达到38.71%,创2004年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