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讯:今日早盘有色金属市场多数飘绿,沪锌跌近2%,锌方面,据调研,对于锌炼厂来说,目前国内锌精矿50品位加工费仍处在6000-6500元/金属吨的高位,冶炼厂生产利润在1000-1500元/吨,高利润下,大型冶炼厂在春节期间保持高负荷生产,炼厂成品库存累增,然节后疫情发酵,各地区物流受限,部分大型炼厂被动减产,其中导致减产原因有三:冶炼厂成品库存堆积,炼厂资金压力抬升;硫酸库存走高,存在胀库风险;炼厂原料供应紧张。导致以上三点发生的核心原因还是物流,其次是下游复工推迟但随着近期国家政策上对物流及复工时间的边际放宽,预计后市冶炼厂生产将陆续回归正常。
沪镍跌近1.6%,镍方面,上周五现货成交方面,俄镍对沪镍2003合约报贴100至升平水。市场依然为仓单货报价居多,大多报贴100元/吨,中储310现货多为平水。金川镍对沪镍2003合约报升500-800元/吨。据悉由于金川公司上海地区前期的到货已经售罄,近两日贸易商补库只能从甘肃提货,或预售下周一的到货;因此持货商报价有意挺升水。金川公司出厂价103000元/吨,较昨日下调500元。早市第二交易市场,镍价下行,但仍未刺激下游接货,成交多为贸易量之间的流转。早市交投总体较为清淡。上周高镍铁价格低位仍旧维稳运行,从供应端看,之前因运输影响,内蒙,辽宁等部分镍铁厂辅料告急,上周了解下来,该情况已经逐渐缓解,但货运仍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受疫情以及现在镍铁行情较差利润倒挂的影响,内蒙两家镍铁厂已经暂停生产,其他地区的厂家目前大部分处在降低负荷运行的状态。预计供应端 2 月份总影响产量大约在 2 万实物吨。印尼镍铁 1 月份回国量 13.7 万吨,较 12 月份进口量降低 6.1 万实物吨,2 月份因运输问题国内港口库存压力较大,印尼镍铁回国产量或维持该水平,供应端总供应量减量明显。
沪铜跌近1%,铜方面,从铜材下游及物流复工情况看,上周部分地区物流紧张局面开始缓解,同时多地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支持物流运输,复苏节奏要快于此前预期。但根据炼厂调研反馈,目前硫酸跨区域运输仍处停滞状态,加之硫酸消费本周也面临压力,累库压力持续,后续生产安排依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多数炼厂目前原料库存较为充足,对近月精矿采购压力并不太大。预计随着物流逐步放开,炼厂硫酸库存压力得到缓解,将带来铜精矿需求好转,而物流恢复速度将成关键。
沪铝跌近0.8%,铝方面,上周内铝棒市场交投活跃有所上升,库存增加供应充裕,消费不佳基价下跌,加工费弱势调整;贸易商、铝棒厂家报价出货增多,下游虽然陆续开工但需求增幅有限,实际成交有限,部分持货商受制于资金压力调价抛售。预计本周加工企业复产数量和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广东铝棒市场也将进一步恢复。 此外,随着跨省跨市物流部分恢复,西南的汽运铝棒开始陆续发往广东,假期前后堆积在站台/港口的铝棒也流入市场,短期内加工费将继续承受来自供应端的压力。
沪铅跌近0.5%,铅方面,上周各地区汽运物流均有所恢复,但实际了解,当前国内矿企至冶炼厂精矿的运输依然不畅,部分原料库存水平较低的炼厂选择采购进口铅精矿(进口铅矿一般走铁路运输),另原料库存水平较高的炼厂,当前矿需求量依然不大,故上周各地区的铅精矿加工费环比不变。
沪锡唯一飘红,涨近0.6%,上周受疫情影响,锡矿自缅甸方面依然处于进口受阻状态,目前可正常报关,但因运输及人员复工问题,导致锡矿进口受阻。从基本面上看,目前受物流限制影响,锡市总体成交处于一般状态,部分炼厂处于累库状态,下游开工短期不足,后续物流限制因素减弱,人员逐渐复工,锡市交易逐渐回归正常,市场短期或将处于小幅供过于求的状态,对锡价上涨构成一定抑制作用。但锡矿加工费目前维持较低水平,导致的精炼锡生产受限产量缩减,预计中期锡价或将大方向看好。
黑色系方面,铁矿涨近1.2%,热卷涨近0.7%,焦炭涨近0.4%,螺纹、焦煤涨近0.3%,不锈钢跌近1.2%,上周螺纹期现走势背离。期货方面,期螺周初震荡后,受多个利好消息刺激,包括疫情数据好转、央行下调借贷利率、各地区频出促进复工政策等,快速拉涨。而现货方面,总体弱势,部分地区甚至开始补跌达200元/吨。 成交和市场心态方面,随着疫情数据持续向好,贸易商心态也较前期有明显缓和,甚至近日出现补库需求的释放,商家反馈出货状况较前期也有显著好转。然除个别重点工程外,终端需求依旧尚未复苏。
上期原油跌近3.8%,来自中国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引发的需求减少担忧有所缓和支撑了油价。此外OPEC减产预期和美国原油库存增幅不及预期也支撑油价。不过,从中期角度来看,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情绪依然弥漫,虽然OPEC进一步减产又面临俄罗斯的重大阻力,因此油价中期走势仍然不容乐观。
截止9时40分,金属及原油市场合约情况:
截止9时40分,港交所新增美元计价小型金属合约情况:
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