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遇滑铁卢后缓慢修复 沪铜还能重铸荣光吗
发布时间:2025-04-25 16:03:33      来源:文华财经

由于全球贸易争端急剧升级,清明过后沪铜跟随外盘重挫,大幅跳空后今年以来涨幅全面回吐,可以说是一朝回到解放前。随后贸易摩擦出现缓和叠加美元指数不断下行,市场情绪开始转暖,另外国内精铜快速去库,铜价出现企稳反弹一幕,截至目前距离此前跳空缺口修复仅一步之遥。当前宏观不确定性基本消弭了吗?供需面对于铜价的支撑稳固吗?

  贸易不确定性仍存 对经济的冲击仍待显现

  美国长期以来债务规模庞大,贸易逆差严重,为转移国内矛盾,美国新任总统自上任开始一直挥舞关税大棒。伴随着4月2日美国超预期的对等关税落地和其他国家反制措施的加码,市场对于全球贸易链断裂可能拖累经济增长并推高通胀的担忧明显加重,风险资产一度全面遭遇抛售。在关税不确定性较强和美国经济前景堪忧的背景下,此前美国遭遇股债汇三杀,美元指数一度跌至三年低位,受美元流动性危机加重、债务和经济增长担忧以及现任总统民意支持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对其他国家贸易态度转暖并陆续开启谈判,最近对华态度也有所缓和,市场情绪出现持续好转一幕,前期受到冲击的风险资产也普遍反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有关关税的谈判正在进行当中,但是未来整体关税水平将较此前有所抬升,在全球贸易体系重塑的过程中,不仅是美国面临经济增长压力和通胀问题,受高关税影响,更多地区经济可能受到冲击,届时将损及工业品需求。除此之外,最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较为鹰派,就美国贸易政策的通胀效应发出了强烈警告,并认为调整货币政策为时过早。整体来看,在关税政策陆续落地后,对于铜等工业品需求的消极影响仍待显现。

  矿端再添干扰 冶炼厂减产暂未扩大

  其实近两年全球铜矿产量整体仍然延续小增势头,但是冶炼厂扩张速度显然更快,铜矿供需紧张局面持续加重。此前国内冶炼厂和海外矿商定下的长单加工费基本都落在了20-25美元/干吨区间,而国内现货铜精矿加工费更为低迷,于2月初转负后继续下跌,3月底CSPT召开季度会议并没有敲定二季度加工费指导价,现货加工费持续下行,最新数据已经低于-30美元/干吨。雪上加霜的是最近秘鲁矿山又传来干扰消息,4月22日消息,秘鲁Antamina铜锌矿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该矿的一位运营经理在矿区营地遇害,另一位高级员工受伤。矿区随后启动全面安全封锁,停工以确保安全,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该矿是秘鲁最大的铜锌矿,也是全球最大的铜锌矿之一,铜矿年产在40万吨以上。而秘鲁又是中国第二大铜矿供应国,目前市场分析影响有限,但若停产和对外输送所受干扰时间较长,可能加重国内矿紧局面,后续仍需关注生产恢复时间。

  冶炼厂尽管有其他原料补充和副产品利润弥补,但在极端低加工费的背景下,生产压力仍在不断增加,3月份铜陵有色传来检修消息。一般来说,国内冶炼厂集中检修时间集中在二季度,因此这一提前检修的行为也侧面反映出冶炼厂面临的困境加剧。但从国内3月精炼铜产量来看,不仅没有出现下滑反而再创单月新高,主要受部分产能检修影响有限且还有新增产能持续爬产以及废铜供应增加原料补充等因素影响。4月精废价差出现明显收窄,且铜精矿紧张状况仍在持续,原料端变化仍将限制冶炼厂生产积极性,据机构统计冶炼厂检修会略有增多,但整体影响仍然有限,在国内精炼铜供应并未出现明显下降之前,原料端紧张更多对铜价形成预期和情绪上的支撑,实际驱动不大。

  精铜社库快速去化 预期不算乐观

  本月以来国内精炼铜社会库存去化有所加速,影响因素较多。一方面,金三铜价持续走强,虽然下游需求尚好,但高价难免对下游采购热情有所抑制,而清明节过后铜价出现较大幅度的跳空,最低下破72000一线,低价对于下游采购备货积极性的提升效果明显。另一方面,此前精废价差较高,在3月底一度逼近3000元,但伴随着精铜价格的大幅回调,本月精废价差持续回落,月中一度低于1000元,精铜消费替代性明显抬升。除此之外,前期美铜高企且由于担忧美国可能对进口铜加征关税,全球铜向美国流入,海关数据显示中国3月精炼铜出口量大增逾一倍至6.8万吨附近,最近美铜走势仍然偏强,对伦铜价差重新扩大,冶炼厂出口动力可能仍然存在。

  不过传统旺季已经接近尾声,且当前需求有一部分也得益于关税落地前的抢出口效应。第一季度国内经济数据表现开局良好,当前利好政策的出台略显克制,而伴随着美国对华关税后续落地,下游出口占比较大的机电领域难免受到冲击,市场对于未来铜市需求预期不算乐观,关税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拖累也仍然悬顶。

  整体来看,最近美国政策关税措辞缓和,市场避险情绪回落,在传统消费旺季背景下,铜价下方支撑较强。但是在关税大棒威胁之下,美国滞胀担忧提升,国内下游相关领域出口也可能受到拖累,宏观面所带来的阴霾难以完全解除。聚焦供需面,矿端虽然持续紧张,但向冶炼端的传导仍然有限,下游需求又有转弱预期,铜价上方压力同样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