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价格松动,多晶硅主力合约逼近跌停
发布时间:2025-04-21 18:08:39      来源:广发期货研究

现货价格松动,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逼近跌停。2025年4月18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PS2506开盘快速增仓下跌,一度逼近跌停,最低触及37390元/吨。近期光伏产业链在未来需求转弱的预期下,价格纷纷下跌,多晶硅现货价格也有所松动。期货价格在需求走弱和丰水期供应可能增加的预期下,大幅下跌。

下跌主要驱动因素:提前反应三季度需求转弱及供应增加的悲观预期

宏观氛围较弱,导致市场做空氛围较浓,多头更为谨慎,多晶硅提前反应三季度需求转弱及供应增加的悲观预期。市场担心后期的需求将环比回落,叠加丰水期西南地区产能复产将导致供过于求,库存持续积累,施压多晶硅价格。从西南产能复产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企业考虑复产生产成本较低的产能以降低成本是合理的选择。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本身传统上三季度是需求淡季,今年有部分需求前置在3-5月,因此后期需求大概率环比走弱。从利润修复的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多晶硅利润在原材料硅粉价格下跌,以及价格小幅提升的带动下有所修复。此外,电力成本也是多晶硅重要的成本变量,市场担心丰水期电价下调会导致生产成本下跌,价格重心有下移空间。

近期基本面的情况:

【供应】从供应角度来看,4月多晶硅产量或有小幅增量,预计将接近10万吨。截至4月13日,周度产量有环比回落至2.17万吨。目前有新投产企业爬坡,也有新疆大型企业检修,整体多晶硅产量预计维稳为主。关注丰水期西南多晶硅产能恢复以及相应的西北产能检修预期,西南地区产能的增长或许会采用置换西北产能的方式。在期货价格大幅下跌后,目前现货已大幅升水期货,无套利空间,企业交割意愿下降。因生产交割品有额外成本的产生,已有企业表示在目前期货价格之下,交割品生产意愿下降,甚至可能调整未来的复产计划。

【需求】从需求角度来看,市场担心抢装潮结束后的需求将环比回落,叠加宏观贸易风险导致未来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虽然本次对等关税并未提到光伏产业链的产品,但市场担忧远期需求走弱,组件、电池等下游环节在前期上涨后下跌,各环节信心走弱。本身传统上三季度是需求淡季,虽然今年有部分需求前置在3-5月,但三季度仍有集中式需求以及部分分布式需求,生产厂家一般也会相应调整产量或为年底做准备。但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开始走弱,5月下游排产预计开始下滑,不利于支持多晶硅价格。但是,从期货仓单需求的角度考虑,参考此前上市品种,一般临近交割都会带来一部分交割仓单的需求,有望弥补部分需求下滑。虽然市场担心贸易商或者企业的套保空单会对盘面造成下行压力,但生产企业表示在目前价格的套保意愿不强。一方面,生产可交割品企业需要调整生产线和包装,因此会增加一部分成本,另一方面,考虑到基准交割品的质量(致密料)较现货市场直接交易的产品质量(混包料)更高,期货市场或将给到一定溢价。因此仓单需求对多晶硅价格或有一定支撑作用。

【库存】此前预计4月多晶硅库存将去化,但本周多晶硅库存没有持续去化,反而小幅上涨至24.4万吨,反而硅片库存下降1.75GW至19.15GW。

【成本】从利润修复的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多晶硅利润在原材料硅粉价格下跌,以及价格小幅提升的带动下有所修复。此外,电力成本也是多晶硅重要的成本变量,市场担心丰水期电价下调会导致生产成本下跌,价格重心有下移空间。一是从原材料角度来看,今年因为原材料工业硅价格下跌,确实带来了多晶硅的利润回升,但展望后期,原材料的下跌空间有限,若工业硅也进一步减产,反而从原料端会带来价格的支撑。二是从电价角度来看,丰水期西南地区成本下降或将带来产量的释放,头部企业的成本有望下降有望带来产量的增长,但一方面在行业自律下,企业生产配额有限,可关注生产企业是否会进行区域间的调配;另一方面,大部分的产能依然在电价相对稳定的西北地区,受丰水期的影响较小,价格下跌将导致部分企业亏损增加。此外,减产导致折旧摊销增加,企业的完全成本是上涨的,但考虑到目前空头或将锚定现金流成本,因此暂不考虑。总体来看,从加权平均成本和销售价格对比,多晶硅现货目前已经从亏损修复至盈利,但是因头部企业成本较低,产量占比较大,因此实际上仍有大部分高成本企业面临亏损,若价格进一步下跌,这些企业的产量会是比较大的变量。目前期货远期合约价格已经跌至头部企业的现金流成本区间,关注多晶硅企业的生产计划。

后市展望:

近期光伏产业链在未来需求转弱的预期下,价格纷纷下跌,多晶硅现货价格也有所松动。期货价格提前反应需求转弱及供应增加的悲观预期,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主力合约PS2506价格下跌4220元/吨,跌幅达10%。此外,工业硅价格的大幅下跌也导致多晶硅的成本支撑线下移。价格大幅下跌后,部分生产企业表示期货价格已跌破企业生产现金流成本,预计后续下跌空间不大。但若需求持续走弱,不仅支撑不了三季度的复产,仍需目前在产产能进一步减产才能达到平衡。考虑到多晶硅生产连续性要求高,本身传统上三季度是需求淡季,四季度需求再度增加,生产厂家一般也会相应调整产量或为年底做准备,关注企业自身的调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