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近期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关税”为旗号,对多国产品加征关税,对此,中方坚决采取反制措施,形成了“关税战”局面。在此背景下,全球供应链“震颤”,中美废铜贸易趋于停滞,但中国采取了多元化的战略来应对废铜供应链调整所带来的压力。一方面,中国开始实施“全球寻铜计划”,将目光投向智利、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另一方面,在国内废铜回收技术的提升下,中国废铜回收产业快速发展,“城市矿山”成为新蓝海。中长期来看,美国公布的关税政策破坏了全球贸易格局和铜供应链格局,未来产业链将逐渐从国际化向区域化发展,同时全球铜需求增长空间将受到限制。
正文:
一、中国铜资源严重短缺
中国铜资源相对匮乏,虽然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铜矿品位普遍较低,开采难度大,导致国内铜原料产量增长缓慢。
铜矿储量方面,根据美国地质勘查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全球探明的铜矿储量为9.8亿吨,较2023年的10亿吨下降2%。从储量分布情况来看,智利铜矿储量排名全球第一,达到1.9亿吨。澳大利亚和秘鲁两国的铜矿储量均为1亿吨,并列全球第二。俄罗斯和刚果(金)分别拥有约6000万吨和4000万吨的储量,排名第四和第五,该五国约占全球总储量的50%。我国铜储量位居世界第六,探明资源储量约4100万吨,仅占全球的4%。
铜矿产量方面,2019-2024年全球铜矿产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24年全球铜矿产量达到2300万吨,同比上涨1.77%,产量创下近年来最高值。我国是全球第四大铜精矿生产国,铜精矿产量约172万吨,全球占比仅9%。虽然我国铜资源严重不足,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消费国。根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数据,2024年全球精炼铜产量约2789万吨,我国精炼铜产量1364万吨,在全球中的占比为49%。2024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在全球中的占比约57%。
中国作为铜的消费大国,80%以上的铜原料需要进口,对外依存度很高。具体来看,中国铜冶炼企业生产原料主要为原生铜矿和废杂铜。利用废铜生产再生铜,是我国铜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铜矿冶炼企业对废铜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废铜能明显降低对原生铜矿石的开采需求,延长铜资源的可利用周期。另一方面,原生铜的挖掘与提炼会对生态环境构成较大影响,而废铜通常只需经过分类、熔炼等处理步骤,其能量消耗不到原生铜的三分之一,约能节省85%的能源。2023年矿产精炼铜和再生精炼铜占比分别为68.4%和31.6%。再生精炼铜占比较2022年增长8.1%。矿产精炼铜原料来源为国产铜矿、进口铜矿和进口粗铜,再生铜原料来源为国产废杂铜和进口废杂铜。
二、美国对中国铜精矿进口形势影响较低
进口铜精矿方面,过去十年,我国对铜精矿进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从2015年的1323万吨增至2024年的2811万吨,十年间进口规模翻番,增长2.12倍。2024年中国铜精矿进口量同比增长2.10%,进口依存度高达94%。2024年铜精矿进口总金额达到4821亿元,同比增长13.1%。按实物吨计算,平均进口单价约1.71万元/吨,较过去十年均价1.29万元/吨明显提高,表明国际市场供需形势趋于紧张。
表1:中国铜精矿进口数量、金额及单价一览表(2024年)
备注:本表铜精矿指“铜矿砂及其精矿”;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从铜精矿进口的来源国看,第一名为智利,2024年我国从智利进口铜精矿922万吨,占比32.8%;第二名为秘鲁,2024年我国从秘鲁进口铜精矿699万吨,占比24.9%。第三名为蒙古,2024年我国从蒙古进口铜精矿155万吨,占比5.5%;第四名为哈萨克斯坦。2024年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铜精矿154万吨,占比5.5%;第五名为墨西哥。2024年我国从墨西哥进口铜精矿147万吨,占比5.2%;然后依次是塞尔维亚、刚果(金)、西班牙、印尼、澳大利亚等。
拉美是中国铜精矿进口最主要的来源地,合计进口量达到1867万吨,占中国全年铜精矿进口总量的66.4%;蒙古和中亚地区也是我国铜精矿进口的中亚来源地,合计进口309万吨,占比11.0%。其他区域,从欧洲进口189万吨(主要是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占比6.7%;从美加澳三国进口130万吨,占比4.6%;从非洲进口129万吨,占比4.6%;从东盟进口102万吨,占比3.6%;从中东进口75万吨,占比2.7%。
就美国而言,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铜精矿46万吨,占比仅为2%,美国对中国铜精矿供应形势的影响较小。2025年1-2月中国从美国进口铜精矿累计3.52万矿吨,SMM预计截至4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铜精矿仅为5-7万矿吨,这也是今年全年的进口水平。
三、中美废铜贸易受阻 中国寻求替代进口源
进口废铜方面,在我国废铜进口市场中,前期美国废铜能占有一席之地,与其完善的产业回收体系有密切关联。美国除具备先进成熟的技术与设备外,其电子产业、工业制造等领都能输送大量废铜。2024年中国进口废铜224.9万吨,进口金额1269亿元,换算成进口单价,折约5.65万元/吨。
从废铜进口的来源国看,第一大废铜进口国为美国,2024年我国自美国进口废铜达到43.9万吨,占比19.5%;第二为日本,2024年我国从日本进口废铜27.2万吨,占比12.1%;第三为马来西亚,2024年我国从马来西亚进口废铜19.2万吨,占比8.6%;第四为泰国,2024年我国从泰国进口废铜17.2万吨,占比7.7%;第五为英国,2024年我国从英国进口废铜9.6万吨,占比4.3%;然后依次是韩国、俄罗斯、西班牙、墨西哥、意大利等。
表2:中国废铜/碎铜进口数量、金额及单价一览表(2024年)
备注:本表废铜、碎铜指“铜废料及碎料”;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2024年11月下旬,由于市场担忧中美两国关税未来会出现调整,中国的废铜贸易商为规避潜在风险,提前取消部分进口美国废铜的计划。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在全球掀起关税风波,4月初中国对美国加征反制裁关税,美国废铜进口渠道受阻。事实上,自今年第一季度以来,在纽铜的高升水导致进口亏损的背景下,美国废铜进入中国的量级呈现下滑趋势。1月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废铜量为3.94万吨,环比下降10.32%,在中国进口总量中占比为20.81%,位居首位;2月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废铜量骤降至3.14万吨,环比大幅下滑20.35%。虽然美国仍是中国最大的废铜进口来源国,但其占比已明显降低至16.22%。此外,中国1月废铜进口总量为18.9万吨,环比下滑13.03%,同比增长1.54%;2月废铜进口总量为19.3万吨,环比增长2.22%,同比增长26.93%。数据显示中国废铜进口总量在1-2月暂未明显下行,这得益于中国从东亚及南亚国家进口废铜,一定程度弥补了美国废铜进口量下滑的缺口。SMM预计截至4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废铜量在10万吨以内,这也是全年的进口水平。
在关税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全球供应链“震颤”,中美废铜贸易趋于停滞,但中国采取了多元化的战略来应对废铜供应链调整所带来的压力。一方面,中国开始实施“全球寻铜计划”,将目光投向智利、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智利:中国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当地矿山、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等举措,与智利在铜矿方面建立了深度互利的合作关系,确保智利铜资的稳定供应;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铜矿价格虽略高,但质量稳定,供应可靠,目前澳大利亚的铜资源供应协议正在稳步推进;东南亚: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不断提升的废铜处理能力,东南亚成为中国废铜进口的新兴潜力市场。虽然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环保标准参差不齐,但中国企业通过严格把控供应商资质,还是能获得一定优质资源,目前东南亚的合作伙伴已开始陆续交货;另一方面,除了寻求海外供应,在国内废铜回收技术的不断提升下,中国的废铜回收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城市矿山”成为新蓝海。所谓“城市矿山”,即指从城市垃圾中回收金属资源。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在这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2023年中国的废铜回收量已经得到249万吨。从2015年至2023年,废铜回收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44%。
四、加征关税对中国铜材出口冲击较小
铜材出口量方面,2023年我国出口铜材67.74万吨,占产量的3.2%,其中出口至美加墨4.6万吨,占总出口的6.8%;2023年我国出口铜制品6.31万吨,其中出口至美加墨1.1万吨,占总出口的17.9%。可见2023年我国出口至美加墨的铜材和铜制品合计为5.7万吨,贸易量级有限。2024年中国出口铜材82.82万吨,其中对美国出口3万吨,占比总铜材出口量级的3.62%。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铜材出口所带来的冲击较小。
五、对等关税限制全球铜需求增幅
中长期来看,美国公布的关税政策破坏了全球贸易格局和铜供应链格局,未来产业链将逐渐从国际化向区域化发展。与此同时,全球铜需求层面将受到冲击。首先,部分国家为应对贸易紧张局势已采取或计划采取反制措施,贸易摩擦的升级将制约制造业的投资意愿。其次,美国对等关税增加了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随着全球工业活动放缓,铜消费的增长空间将受到制约。再次,若关税战持续时间较长,将拖累国内机电类、集成电路、金属制品等产品的出口表现。同时若后期美国对加墨铜相关产品也征收关税,预计也将对我国间接出口到美国的铜元素构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