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对晶硅光伏产业影响如何?
发布时间:2025-03-05 15:41:55      来源:期货日报

3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

  据了解,此次加征关税后,包括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在内的光伏产品关税水平最高达到70%。不过,中国工业硅和多晶硅对美直接出口量有限。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硅出口量为72.46万吨,其中直接出口到美国的工业硅仅0.12万吨。2024年中国多晶硅出口量为4万吨,其中直接出口到美国的多晶硅仅0.04万吨。

  金元期货分析师王妤认为,美国本轮加征关税虽然增加了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成本,降低了我国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但近年来受各种贸易限制和关税政策的影响,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数量逐渐减少。因此,美国此次加征关税对工业硅及多晶硅的出口需求影响相对有限。东证期货有色金属首席分析师孙伟东也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工业硅及多晶硅出口影响较小。

  尽管该消息并未对相关品种造成实质影响,但从盘面走势来看,工业硅期货近期的价格重心有下移迹象,主力合约已逼近1万元/吨大关。截至3月4日收盘,SI2505合约报10340元/吨,下跌0.83%。

  孙伟东认为,期货价格重心下移反映了工业硅基本面疲软的现状。中信期货分析师郑非凡也表示,工业硅期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预计工业硅供应转向宽松。“随着新疆大厂逐步复产,工业硅远期供应压力较大。”郑非凡解释称,当前下游多晶硅企业仍处于减产阶段,产量处于过去一年以来最低水平,拖累了工业硅需求,叠加有机硅企业主动压减产量,工业硅总体需求偏弱,期货价格不断回落。

  从基本面来看,供应方面,新疆工业硅企业近期开工率开始回升。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当周,全国金属硅开炉总数为240台,较春节前增加12台。郑非凡表示,后续随着丰水季到来,西南地区电价将逐渐下行,当地工业硅企业开工率将有所回升。

  需求方面,目前工业硅下游需求仍然较弱。数据显示,多晶硅2月产量为9.01万吨,同比下降44.7%;有机硅企业主动压减产量,其2月产量环比也出现下滑。铝合金需求正处于淡季,对工业硅需求无太多拉动。王妤表示,在目前工业硅高供应、低需求的市场格局下,西北地区产量持续恢复导致供应压力增加,市场悲观情绪加剧,硅价持续走弱。此外,近期原料端硅煤、硅石、木炭价格均出现明显下滑,对工业硅的成本支撑走弱。

  整体来看,在工业硅供需疲软的背景下,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据SMM数据,截至2月28日当周,工业硅社会库存(含仓单库存)达60.8万吨,样本工厂库存达29万吨。“考虑到下游原材料库存和其他未统计到的隐性库存,预计全行业库存超过100万吨。”孙伟东认为,即使后期多晶硅企业复产,工业硅开启去库趋势,去库力度仍有待观察。

  多晶硅期货价格近期略有上移迹象。截至3月4日收盘,主力合约报44100元/吨,较近期低点上涨2.85%。

  王妤认为,多晶硅价格重心上移,主要是行业自律性减产仍在持续,在大厂挺价带动下,市场氛围回暖,叠加近期光伏终端有一定抢装需求,行业供需改善预期增强。

  孙伟东也表示,受“531”抢装潮影响,分布式尤其是工商业分布式项目订单体量增加,使得组件现货报价上涨近0.7元/瓦。据SMM数据,3月组件企业预期提产幅度明显,环比上升35%,行业开工率约48.46%。4月,分布式光伏预计迎来抢装潮,组件排产量有望再提升。

  需求增长导致电池片、硅片进入去库阶段,叠加组件价格上涨,市场对电池片和硅片价格的接受度也有所提升。3月硅片排产预计超过50GW,多晶硅也将缓慢去库。孙伟东认为,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或意味着到硅料环节具有更好的传导机制。

  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认为,工业硅价格或继续承压,基本面改善则为多晶硅价格带来一定支撑。郑非凡认为,当前工业硅需求仍然较弱,而供应端存在回升预期,远期供过于求格局持续。在此背景下,工业硅价格或继续承压,重点关注供应端的减产风险。多晶硅方面,由于供应端持续减产,带动多晶硅供需格局逐渐好转,且多晶硅期货上市后将发挥蓄水池作用,或将消化部分现货库存,多晶硅供需逐步改善,对价格产生支撑。

  “虽然目前工业硅价格已触及西南地区现金流生产成本,但西南地区产量下调空间有限,西北地区复产趋势明确,而需求不增反减。”王妤也表示,短期工业硅供需宽松格局难改,行业近80万吨库存难以消化,价格仍将承压运行。多晶硅方面,由于行业持续减产效果显现,库存正在缓慢去化,3月组件、电池片排产良好,或带动硅片环节去库,光伏终端需求亦向上逐步传导,多晶硅供需压力或有所缓解,3月硅料价格存在逐步企稳的预期,预计后市多晶硅价格仍将震荡偏强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