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供给端强现实支撑锡价,反弹空间取决于宏观情绪
发布时间:2025-01-22 20:31:41      来源:文华财经

 2024年11月中旬以来,沪锡背靠240000关口企稳震荡,近日小幅反弹,重新回到250000上方,供给端强现实对短中期锡价构成有力支撑。

  一、锡矿偏紧局面逐渐清晰,加工费跌至低位

  根据海关数据,中国11月锡矿进口量为1.21万吨,同比减少56%,1-11月累计进口15.07万吨,累计同比减少35%,2024年进口锡矿量连续多月处于低位。从进口结构来看,缅甸矿大幅缩水是主要原因,2024年4-11月的大部分月份进口自缅甸的锡矿量同比跌幅都在70%以上,缅甸佤邦锡矿长时间停产对国内锡矿进口持续造成影响。伴随着进口锡矿量低位,锡矿加工费也在持续下调,以云南40%锡精矿加工费为例,从2024年5月的17600元/吨(近几年的高点)开始逐步多次下调,至2025年1月已跌至13800元/吨,为近三年的最低水平,其它地区的加工费情况类似。加工费逐步下调至低位反映国内锡矿供给的紧缺性正在逐步升级。

  二、精锡产出增速回落,后续有继续收缩的预期

  精炼锡产出增速回落。根据SMM,中国1-12月精炼锡累计产出18.36万吨,累计同比增加8.71%,12月精炼锡产量为1.62万吨,当月同比增加4.1%,增速有所回落。2024年锡矿进口量大幅下滑而国内冶炼产出却同比增加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1、冶炼厂提前准备了原料库存。佤邦的禁矿令是2023年4月发布,当年8月开始执行,国内炼厂有较充足的时间多备库存。且2024年锡价涨势良好,对于提前采购的库存原料,冶炼厂不但能获得加工费收入,还能享受到锡价上涨的差价,冶炼开工积极性较好。

  2、国内矿山也有增量。国内的兴业银锡旗下的银漫矿在2023年年中进行了技术改造,2024年产量实现了较大的提升。

  3、再生锡贡献了不少的增量,锡价上涨,再生锡利润丰厚,产能和产量均有所扩张。

  进口锡矿量连续多月低位,国内炼厂原料库存已被显著消耗,此外锡价跌破26万后,再生锡冶炼积极性也有所降温,若锡矿进口情况不得到明显改善,后续国内尤其云南地区冶炼产量有继续收缩的预期。

  三、现实需求淡季,市场关注预期

  分行业来看,镀锡板、锡化工领域锡需求较为平淡,以存量维持为主,没有增量。增量集中在半导体领域,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维持20%左右的高增长,半导体相关领域是锡占比最大的下游,为锡总需求带来增量。细分来看,手机和个人电脑等传统消费电子链有一定程度的复苏,但增速明显低于半导体增速,可以推断,半导体领域的高增长由AI、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推动。

  2024年底至2025年农历元宵节前是传统淡季,当前阶段市场更加关注远期的需求预期,在2025年这样特殊的年份,需求预期与宏观政策预期是高度相关的。2025年内外宏观政策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货币、财政的刺激强度、美新一届政府的外贸政策及美联储降息周期等核心宏观问题在当前时点仍难有“主流预期”。现实是淡季、预期又分化,需求端有持续性的,能驱动出趋势行情的交易点是比较缺乏的。

  四、稳步去库,库存去化至中等水位

  国内最新社会库存为7318吨,上期所库存为6426吨,库存稳步去化,绝对量已回落至历年中等偏低水位。LME最新库存为4635吨,库存继续持稳,绝对量处于历史中间位置。

  五、供给端强现实为锡价注入一定的反弹动力

  年初为需求淡季,市场更加关注远期的需求预期,而在2025这样特殊的年份,需求预期与宏观政策预期高度相关。站在目前时点,市场对国内2025年财政、货币刺激的实际强度、海外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外贸政策及美联储降息周期等核心问题存在分化,未形成主流预期。现实淡季及预期分化之下,需求端目前缺乏能驱动持续性行情的逻辑点,市场价格大的波动主要由供给驱动。供给端,锡矿进口量连续多月处于低位,佤邦长时间停产的影响持续显现,锡矿加工费亦跌至近年的低点且对冶炼端的影响正在显现,云南地区炼厂开工率下降,精炼锡产量同比增速下滑。综合而言,供给端的强现实为锡价提供了支撑,但锡价的上行空间要取决于阶段性的宏观情绪。

  作者简介:潘保龙,正信期货有色研究员,主要负责锌、锡等品种的跟踪研究工作,经济学硕士,擅长基本面逻辑把握、数据整理分析和数据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