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盘:美股涨跌不一 科技股推动纳指收高2%
发布时间:2020-11-12 19:03:27      来源:上海有色网
网讯:12日凌晨,美股周三收盘涨跌不一,道指小幅收跌。近日连续下挫的科技股反弹,推动纳指涨逾230点,涨幅达2%。高盛(218.05, 0.58,0.27%)与摩gen大通(114.78, -1.74, -1.49%)上调对标普500指数的预期。
道指收盘下跌23.29点,或0.08%,报29397.63点;纳指涨232.58点,或2.01%,报11786.43点;标普500指数涨27.13点,或0.77%,报3572.66点。
近日连续下挫的科技股反弹,FAANG股票悉数收高。Facebook(276.48, 4.05, 1.49%)收高1.5%,苹果(119.49, 3.52,3.04%)涨3%,亚马逊(3137.39, 102.37, 3.37%)涨3.4%,Netflix(490.76, 10.52, 2.19%)涨2.2%,谷歌(1752.71, 12.32,0.71%)的母公司Alphabet涨0.7%。
其他科技股中,Zoom(413.34, 37.33, 9.93%)视频通讯大涨9.9%,微软(216.55, 5.54, 2.63%)涨2.6%,英特尔(46.35, 0.91, 2.00%)涨2%,AMD(81.28, 3.29, 4.22%)涨4.2%,英伟达涨5.1%,特斯拉(417.13,6.77, 1.65%)涨1.7%。上市未久的大数据公司Palantir收高14%。
疫苗研发刺激仓位调整 周期股重获青睐
本周迄今,交易员普遍追捧航空、邮轮、住宿、餐饮及实体门店类股,这些股票被一些分析师称为“疫情震中股”,它们在疫情期间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市场对一款冠状病du疫苗接近获得批准的前景抱有乐观预期,料其将提振消费者对于外出与旅行的信心,因此逢低吸纳此类股票。
但在所谓的“疫情震中股”上涨的同时,疫情期间领涨大盘的科技股近日连遭抛售,导致纳指在周一周二两个交易日连续下跌超过1%。与此同时,过去两日内的能源、金融及工业板块表现超出大盘。
道富环球投资首席投资策略师Michael Arone表示:“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有点像是投资者在调整仓位。投资者对大选结果、冠状病du疫苗与疗法方面的进展感到满意,并且这一财季的企业业绩稳定。因此,我认为投资者是在展望2021年,期待明年的经济增长与企业盈利状况好转。因此他们正在增持更具周期性的价值型公司,并降低了科技股仓位。”
他补充说:“我认为这种调整仓位行为是健康的。请记住,我们都曾经为市场的集中程度感到担忧——整个市场只有少数几家科技股上涨。现在我们看到更多企业参与了目前的股市上涨,我认为这对整个市场都是健康的。”
高盛与小mo上调标普500指数预期
本周许多策略师上调了对股票市场的近期预期。高盛股票策略师将其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底目标从3600点提高至3700点,并预计该指数到2021年底将升至4300点。
摩gen大通股票策略师则预计标准普尔500指数到年底将超越其先前的目标价格3600点,料明年年初触及4000点,并有可能在2021年底之前进一步升至4500点。
摩gen大通策略师表示:“美股正面临着多年来持续增长的最佳背景之一。经历全球贸易战、冠状病毒疫情、美国大选不确定性等长期高风险因素过后,股市前景已大为改观。”
美国疫情进入“最糟糕”阶段 累计确诊病例超1000万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9日13时25分(10日2时25分),全美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018278例,约占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的五分之一。
美国权威流行病学专家表示,目前美国正处于疫情发展“最糟糕”阶段。
众多公共卫生专家已反复警告,随着寒冷天气的到来,美国的疫情正进入继春、夏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暴发期。如果继续按照目前趋势发展,这个冬季将是“灾难性”的。
从上周开始,美国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进入“10万+”轨道。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日前对《美国医学会杂志》表示,冠状病毒仍会快速传播,到12月,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可能达到现在的两倍。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前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则分析认为,美国单日新增感染人数可能已经达到“至少50万”,因为真正检测并确诊的病例数可能仅为实际感染人数的五分之一。
欧洲多地被迫恢复了不同程度的社交隔离、经济封锁等防疫措施。鉴于有效疫苗难以在2021年之前普遍推广,欧美年内的经济复苏面临艰巨挑战。
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周二表示,由于出现第二波新冠疫情,他对短期内经济下行的风险感到“谨慎和担忧”,但对长期前景较为乐观。
卡普兰表示:“接下来的两个季度将会非常具有挑战性,非常艰难。下行风险随着疫情反弹而不断上升。”
疫苗进展远水不解近渴 美国经济仍需财政刺激
北方信托首席经济学家Carl Tannenbaum周三表示,冠状病du疫苗研究的成功不会立刻给美国经济带来刺激,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正在失去动力,更多的财政刺激仍然是必要的。
他表示,虽然疫苗消息和美国10月好于预期的就业增长“令人鼓舞”,但这并不能降低进一步的经济刺激措施的必要性。他说:“我认为,如果我们等待疫苗来解决我们的所有问题,那么美国的经济复苏可能面临风险。”
尽管受本周早些时候辉瑞(38.5, -0.18, -0.47%)疫苗利好消息提振,全球资本市场一片狂欢,但是瑞银(13.65, -0.03, -0.22%)集团董事长魏柏昂警告称,即使有了疫苗,全球经济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也需要时间。
他表示,大规模生产疫苗并将其分发到世界各地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美国GDP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至少需要一年时间。失业率和危机前的增长还需要一两年才能恢复,所以我们面临的复苏将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