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北京市、天津市等人民政府共同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就文件来看:首先,从主要目标而言,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期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6%,分别较去年的任务目标增加1%和3%。对钢铁、焦化行业生产能力较强的重点城市也制定了更为严格的任务目标尽管较前期发布的建议稿稍有放松,但总体较去年有所趋严。
其次,从各省市压减、退出钢铁焦化产能的情况来看,河北省今年的去产能目标为1400万吨,较去年增加400万吨,山西、山东省的去产能目标均有小幅减少,一增一减之下,总体去产能规模基本较去年维持稳定。与此同时,各省市不约而同的加大对焦化行业的产能压减力度,单河北、山西、山东三个省份压减目标就达2331万吨。
除此之外,今年采暖季环保限产具备更为突出的“差异化管控”特点---明确要求“2+26”城市将重点行业按照严格的评级程序划分A、B、C三个等级,并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天气特征施行动态管理,例如仅10月至今,唐山就发布了两份针对不同等级、不同企业具体情况的环保限产文件。
总的来说,去年发布的秋冬季环保限产方案表明摒除“一刀切”、正式施行差异化管控,使得实际执行情况不如预期,然在吸取前期经验之后,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采暖季的环保限产大概率较去年有所加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