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钯期货上市首日策略
发布时间:2025-11-26 19:41:56      来源:招商大宗商品研究

价格趋势

铂金: 铂金在2025年面临显著的供需紧缺及流动性风险因素,都是其核心的价格驱动因素。世界铂金投资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市场已连续第三年出现供应缺口,2025年的供应缺口预测一度被调整至85万盎司。与此同时,全球可用的地表库存正在持续消耗,有分析指出库存已从2022年的约150吨降至2024年的约100吨。紧张的供需面直接推高了现货的持有成本,铂金一月的租赁利率在年内曾一度飙升至35%以上,并持续维持在远超正常水平的高位。在此背景下,铂金价格预计以上涨趋势为主。

钯金:与铂金相反,钯金在2025年的前景较为黯淡,其核心压力来自需求侧。超过80%的钯金需求来自汽车尾气催化剂,而全球电动汽车(EV)的普及正系统性减少对内燃机汽车的需求。此外,在汽油车催化剂中,价格更具优势的铂金对钯金的替代也在持续进行,进一步挤压了钯金的市场空间。此外,钯金的反倾销调查风险逐步消解及铂对钯的技术性替代也导致其下方支撑减弱。因此,2025年钯金的价格市场预期偏向悲观。

策略建议

单边策略:

做多铂金:鉴于其坚实的供应短缺基本面,策略上以逢低做多为主思路。

套利策略:

多铂空钯:核心逻辑在于两者基本面的分化。铂金供应紧张且需求多元,而钯金需求正被电动汽车浪潮侵蚀。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扰动、技术替代风险

一、合约细则

合约定价:铂期货(代码PT)和钯期货(代码PD)已在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合约月份为偶数月(2、4、6、8、10、12月)。交易单位为1000克/手,最小变动价位为0.05元/克,单次最大下单数量为1000手。合约的挂牌基准价为PT405元/克,PD365元/克,预计主力合约为PT2606、PD2606。

交易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00。交易所可根据规定调整其他交易时间。

保证金及涨跌停板:合约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进入交割月前,保证金将分阶段提高:交割前1个月第10交易日起为10%,交割月第1交易日起为20%。涨跌停板幅度为非交割月±4%,交割月±6%。

交割制度:合约采用实物交割,交割单位为1000克。交割品为铂/钯含量不低于99.95%的铂锭、海绵铂、铂粉/钯锭、海绵钯、钯粉,实行品牌交割制度。标准仓单分仓库标准仓单(限国产铂锭/钯锭)和厂库标准仓单(可含进口产品),厂库标准仓单于每年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统一注销。最后交易日为合约月份第10个交易日,最后交割日为最后交易日后第3个交易日。

二、 基本面情况

(一) 产业链全景:上游高度集中,下游需求分化

铂(Pt)与钯(Pd)作为关键的铂族金属,其全球产业链格局呈现出 “上游高度集中,下游需求分化,中国大而不强” 的特点。

上游供应:地理集中与资源脆弱。全球铂、钯矿产供应地理分布极不均衡。南非一国便占据了全球铂金产量的约70%;而在钯金方面,俄罗斯与南非共同主导了全球近80%的矿产供应。这种高度集中的供应结构,使得整个产业链极易受到主产国政策、地缘政治及生产中断等风险的冲击。

中游:精炼与定价权的博弈。原矿经过冶炼提纯后,形成标准化的铂锭、钯锭进入全球市场。长期以来,这些金属主要通过伦敦铂钯市场(LBMA) 等传统中心进行交易和定价。为改变定价权缺失的局面,中国广州期货交易所(GFEX) 已推出人民币计价的铂、钯期货合约,旨在提升亚太时区的定价影响力,为产业链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下游需求:迥异的应用。铂与钯的需求结构截然不同。其中,钯金需求高度依赖汽车产业,约85% 的钯金用于制造汽油车的尾气催化转化器,其市场表现与全球汽油车销量深度绑定。而铂金的应用则更为多元。约40% 用于汽车领域(尤其在柴油车催化剂和前景广阔的氢燃料电池中),另有约25% 用于化工、玻璃、电子等工业制造,以及约25% 流向珠宝首饰领域。此外,氢能经济的兴起,为铂金带来了巨大的未来增长潜力。

中国角色:最大消费市场的挑战与破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铂钯消费国之一,但其供应链却面临严峻挑战:国内矿产资源匮乏,矿产自给率不足5%,高度依赖进口,进口依赖度长期高达约80%。为保障供应链安全,中国正积极发展回收再生产业(回收约占供应的18-30%),并探讨建立战略储备,力图通过多种举措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二) 上游:产量释放缓慢,关注供应压力

当前,全球铂族金属的矿端供应呈现出一种“高度集中”与“增长停滞”并存的局面。南非和俄罗斯两国共同构成了铂钯供应的绝对核心,其中南非主宰了全球72%的铂金矿端供应,而俄罗斯则是钯金的最大来源,占比超过40%。这种极高的地理集中度,意味着任何主要产区的扰动都会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

铂钯金属的全球供应主要由四大矿业巨头主导。斯班静水(Sibanye-Stillwater)、未泰铂业(Valterra Platinum)(前身为英美铂业(Anglo American Platinum))、英帕拉铂业(Impala Platinum) 和诺里尔斯克镍业(Norilsk Nickel) 这四家企业同时位列铂金和钯金产量的前四位,构成了供应链的核心。

2025年Q3数据来看,全球四大铂族金属生产商普遍面临供应压力,其中钯金产量的收缩尤为显著。未泰铂业(英美铂业)前三季度铂金与钯金产量分别同比下降15.4%和约12.3%,并下调了全年产量指引;诺里尔斯克镍业的铂金产量前三季度下降7.1%,同时其钯金产量仅完成2024年全年的约73%,公司也已调低年度铂金目标。斯班静水则呈现区域分化,其南非业务稳健增长,但受北美业务重组影响,全年铂族金属指引大幅低于2024年水平,且公司钯金产量前三季度下滑约16.7%。相比之下,英帕拉铂业表现相对稳定,其新财年第一季度铂金产量同比微增1.01%,并对新财年给出了温和增长的产量指引。

展望未来几年,全球铂钯矿端的新增供应前景依然不容乐观,面临显著的“项目荒”。目前来看,可供投产的新建或扩建项目屈指可数,且规模有限。在有限的未来产能中,加拿大的Marathon项目、南非Zondereinde矿山的扩建以及南非的Platreef项目是较为明确的增长点。

然而,这些项目的计划年产能均相对较小,对于弥补因现有主力矿山品位下降、资源枯竭以及地区性供应风险所造成的潜在缺口,可谓是杯水车薪。例如,Marathon项目设计的铂金年产能预计仅为约4.9万盎司,而Zondereinde和Platreef的增产规模也仅在数万至十余万盎司级别。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具有潜力的项目目前仍处于早期的勘探或可行性研究阶段,距离实际投产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主要源于过去数年铂族金属价格波动及成本上升背景下,矿业公司普遍采取的谨慎投资策略,资本开支更多用于维持现有生产而非大规模开发新矿。因此,中长期内,全球铂钯矿产供应将持续面临结构性偏紧的挑战。

(三) 中游:高度依赖进口与回收

铂金方面,中国铂金供给呈现出极高的进口依赖度,原生供应极其有限。2024年,中国铂金总供应量为117.1吨,其中进口量高达104.1吨,占比88.9%;而国内矿产供应仅占1.2%。在进口结构中,未锻造铂和铂粉是绝对主力,2024年进口86.0吨,占总进口量的82.6%。一个显著的现象是,近年来(2021年及2023-2024年)铂金年进口量均维持在100吨左右的高位,显著高于约六七十吨的年度表观消费量,这二者之间高达30吨左右的差距可能源于国家的战略储备囤货或未被统计的民间投资需求。

2025年,受全球主要产区供应波动影响,中国铂金进口总量预计将有所下滑。具体来看,2025年1-9月累计进口量为76,790千克,同比下降13%。不过,短期需求仍存韧性,2025年9月单月进口量为10,709千克,同比增长20%。

此外,回收供应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增长点。根据规划,到2027年,中国铂族金属回收量目标为70吨,自给率将从16%提升至45%。经测算,仅来自汽车领域的铂族金属回收规模就将从2024年的28.4吨增长至2028年的45.7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2.7%,这将有效改善国内供应结构。

钯金方面,与铂金类似,中国钯金供应也严重依赖进口,且来源地高度集中。2024年,中国钯金进口量为28.1吨,其中未锻造钯和钯粉进口26.3吨,占比高达93.7%。进口来源高度集中于俄罗斯和南非,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16.9吨,占总量的60%;从南非进口7.1吨,占比25%。

2025年,中国的钯金进口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从南非的进口出现明显下滑,1-9月累计进口量同比下降14.4%。另一方面,从俄罗斯的进口则大幅回升,1-9月累计进口量同比增长19.45%,尤其在9月份,单月进口量同比暴增逾64倍,这巩固了俄罗斯作为中国最主要钯金供应国的地位。

在总体供应中,回收环节与铂金共享巨大的增长潜力。预计中国铂族金属的总回收规模将从2024年的40.6-47.3吨提升至2028年的65.3-76.2吨。尽管未来随着国内回收体系的完善,进口增速可能放缓,但从中短期看,进口仍将是保障国内钯金供应的核心渠道。

(四) 下游:受制于传统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全球铂族金属需求结构呈现显著差异化特征。其中:铂金需求分布相对多元,其中汽车催化剂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占比约45%,主要用于柴油车尾气处理和汽油车中的铂替代;工业应用是第二大需求端,占比30%,涵盖化工、玻璃制造、医疗器件及快速增长的氢能电解槽等领域;首饰加工保持稳定份额,占比约18%;投资需求约占4%。

相比之下,钯金需求结构高度集中,汽车催化剂独占83%的份额,这与其在汽油车尾气处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密切相关;工业应用占比仅为15%,其他领域合计不足2%。

这种需求结构的差异导致两种金属面临不同的市场风险:铂金需求受多个行业支撑,波动性相对较小;而钯金需求则与全球汽油车产销状况深度绑定,更容易受到汽车行业周期性和技术路线变革的冲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氢能经济的发展为铂金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其在电解制氢和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正逐步成为重要的潜在需求来源。

汽车催化剂领域:当前,钯金需求高度集中于此,占比超过80%,但其正面临系统性下行压力。核心风险源于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对汽油车市场的侵蚀,以及为提高经济性而持续推进的铂对钯的技术替代。相比之下,铂金需求则展现出更强的结构性韧性。其在重型柴油车催化剂中的主导地位稳固,同时受益于混合动力汽车因发动机频繁启停而对高性能催化剂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其在汽油车催化剂中替代钯金的进程仍在深化。展望未来,钯金需求萎缩的趋势预计将延续,其幅度与电动化速度强相关;而铂金需求虽也受燃油车总量下滑的拖累,但将被替代效应和混动车型的普及部分对冲。

工业应用领域:铂金的需求基础更为广泛和稳固。其在玻璃制造业(特别是用于风电和轻量化的玻璃纤维)、化工催化剂以及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的需求保持韧性。钯金则主要用于化工(如PTA生产)和电子行业(如MLCC)。然而,其工业需求规模相对有限,难以弥补汽车主战场的损失。未来发展上,铂金将受益于全球绿色转型带来的新增玻璃纤维产能以及半导体周期的复苏;钯金的工业需求则预计维持平稳或小幅下滑,对整体需求难以形成有效支撑。

氢能领域:此领域是铂金的专属增长赛道。铂作为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和燃料电池汽车中不可替代的催化剂,其需求将直接受益于全球氢能产业的爆发。尽管当前基数较低,但氢能被视为决定铂金长期价值的关键增长极。钯金在该领域则无明显应用。

投资与首饰领域:铂金因其巨大的价格折扣和即将上市的期货合约,正吸引更多的投资关注,金融属性有望增强。其首饰需求虽因消费者偏好黄金而持续疲软,但低价格也为制造商提供了机会。钯金在此领域的需求规模极小,且缺乏增长动力。未来,铂金的投资需求或将成为价格波动的重要变量,而钯金在此领域的影响几可忽略。

三、 价格和策略

1. 价格趋势

铂金: 铂金在2025年面临显著的供应短缺,这是其核心的价格驱动因素。世界铂金投资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市场已连续第三年出现供应缺口,2025年的供应缺口预测一度被调整至85万盎司。与此同时,全球可用的地表库存正在持续消耗,有分析指出库存已从2022年的约150吨降至2024年的约100吨。紧张的供需面直接推高了现货的持有成本,铂金一月的租赁利率在年内曾一度飙升至35%以上,并持续维持在远超正常水平的高位。在此背景下,铂金价格预计以上涨趋势为主。

钯金:与铂金相反,钯金在2025年的前景较为黯淡,其核心压力来自需求侧。超过80%的钯金需求来自汽车尾气催化剂,而全球电动汽车(EV)的普及正系统性减少对内燃机汽车的需求。此外,在汽油车催化剂中,价格更具优势的铂金对钯金的替代也在持续进行,进一步挤压了钯金的市场空间。因此, 2025年钯金的价格市场预期偏向悲观,预测其价格区间可能下探至800-1200美元/盎司。后续,钯金价格或以偏弱震荡为主。

2. 策略建议

单边策略:

铂金:鉴于其坚实的供应短缺基本面,策略上以逢低做多为主思路。

钯金:鉴于其需求面临结构性下滑,策略上以逢高做空为主思路。可以关注因供应担忧引发的技术性反弹,将其视为建立空头头寸的机会。

套利策略:

多铂空钯:这是当前市场环境下主流的套利策略,核心逻辑在于两者基本面的分化——铂金供应紧张且需求多元,而钯金需求正被电动汽车浪潮侵蚀。

3.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扰动、技术替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