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11月21日消息,全球关键矿产竞争已蔓延至金属供应链中最不起眼的领域。
欧盟贸易主管马罗什・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表示,铝废料或许并非大多数人眼中的“战略商品”,但它恰恰具备这一属性。而目前,欧盟每年有超过100万吨铝废料以出口形式流失。
欧盟委员会正准备推出一项谢夫乔维奇所称的“平衡措施”,以确保更多可回收材料留在欧洲境内。
欧洲铝业协会(European Aluminium)将矛头指向美国,称美国的进口关税造成了价格差,吸引更多欧洲铝废料流入美国市场。
美国铝业协会(The Aluminum Association)同样对废料流失问题表示担忧,但将其归咎于中国,并呼吁实施“明智、有针对性的出口管制”。
一场全球铝废料争夺战已然打响。
战略级商品的定位
对欧洲政策制定者而言,废金属具有战略价值,因其处于欧盟工业政策的核心地位,是循环经济、脱碳目标与战略自主三大议题的交汇点。
欧洲已设定回收目标,到2030年通过回收利用满足区域25%的关键矿产需求。
铝行业已提前达成这一标准。铝具有无限可回收性,重熔再生仅需原生铝生产5%的能源,这意味着其碳足迹大幅降低。
近年来,随着欧洲多家铝冶炼厂因高能源价格被迫停产,铝废料作为欧洲制造商原料的重要性稳步上升。自2011年以来,该地区原生铝年产量已下降四分之一。
令人担忧的是,欧洲的回收产能如今也面临风险。欧洲铝业协会估计,由于缺乏原料,欧盟约15%的再生铝熔炉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6月将原生铝及半成品的进口关税翻倍至50%,而铝废料则豁免于此关税。欧洲铝业协会警告称,由此产生的套利空间正加速欧洲铝废料流失。
截至7月的美国进口数据显示,来自德国和西班牙的铝废料出货量显著增加,但基数非常低。美国铝废料的最大供应国仍是墨西哥和加拿大,分别占总进口量的53%和32%。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更广泛的趋势。咨询公司Project Blue计算出,2018年至2024年间,欧洲对非欧盟国家的废铝出口以8.9%的复合平均增长率增长。
废料等级的关键差异
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所讨论的废料类型。
长期以来,由于国内拆解和回收产能下降,欧洲和美国一直出口低品位报废废料(end-of-lifescrap)。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原材料需求大国曾是最大买家——不过中国在2020年打击低品位废料进口后,形成了经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转运的产业链:废料在这些国家经过升级处理后,再发往中国的回收企业。
欧盟委员会承诺不会实施全面出口禁令,这也默认了一个事实:欧洲目前无法处理自身产生的所有等级铝废料。
像“Zorba”和“Twitch”等废料类型听起来颇为特别,实则指不起眼的切碎混合废料包,大多来自报废车辆。这类废料处理难度大、成本高,因此与愿意回收它们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日益增多。
而用过的饮料罐等高纯废料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这也是美国铝业协会呼吁立即禁止此类材料出口至北美以外地区的原因。
尽管欧洲对美国进口量增长感到担忧,但实际情况是,美国在铝废料贸易上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去年逆差规模达100万吨。
印度是美国铝废料的最大单一目的地,紧随其后的是泰国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也是中国的最大废料供应国。
中国转向废料市场
在中国与西方争夺全球关键矿产的竞争中,铝废料领域同样是核心战场。
中国自2020年起实施的“洋垃圾”全面禁止进口政策(后在中国回收行业的压力下迅速调整)以来,中国的再生铝进口量快速增长。
未来几年,中国对铝废料的需求预计将进一步攀升。中国庞大的原生铝冶炼行业目前已接近国家规定的产能上限,这意味着更多需求必须通过回收利用来满足。
中国官方设定了2027年再生铝产能达到每年1500万吨的目标,这将对全球可回收材料形成巨大的潜在需求。
对欧美而言,风险在于:中国正加紧布局,意图主导再生铝行业——就像它在原生铝领域已经做到的那样。
废料之中藏“真金”(及铝)
废料保护主义的抬头,证明了这个看似“肮脏”的金属回收行业,对西方供应链已变得至关重要。
鉴于中国在铝等关键金属的原生加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回收利用成为西方降低进口依赖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因此,大西洋两岸对部分类型的铝废料实施某种形式的出口限制,似乎已不可避免。
但正如美国铝业协会所承认的,西方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还在于让公众认识到废料的重要性。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2023年美国的铝饮料罐回收率仅为43%,远低于75%的全球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大量可直接用于工厂生产的高品质金属被白白丢弃。
贸易措施看似势在必行,但废料供应问题的解决,其实也近在咫尺。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路透社专栏作家安迪・霍姆(Andy Home)的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