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直接出口大幅走低
发布时间:2025-09-09 19:45:25      来源:招商宏观静思录

9月9日:

正文

事件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9月8日公布的数据,按美元计价,8月出口328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进口2194.8亿美元,同比增加1.3%。贸易顺差为98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7%。

核心观点

整体上看:8月出口同比增速回落但仍保持正增长,进口增速小幅放缓,贸易顺差依然处于高位且较上月有所扩大,呈现出“抢出口动能减弱、内需仍需进一步释放”的特征。8月出口同比增长4.4%(前值7.2%),增速为近6个月新低,低于我们和市场的预期。出口增速放缓一方面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走高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对美直接出口大幅走弱。随着中美关税暂缓期再次延长,“抢出口”效应明显减退,企业在8月已缺乏前期那种赶在关税上调前出货的动力,对美出口大幅下滑成为拖累出口的主要因素。我国8月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仍处于荣枯线下方,但较上月小幅回升,表明外需收缩的态势有所缓和,但总体来看外需压力仍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美出口走弱的同时,中国外贸的多元化布局和新动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东盟、拉美、非洲等市场的出口加速增长,新兴市场需求的提升以及出口产品竞争力较强,使得出口增速尽管放缓但仍能保持正增长。

出口商品结构:1)机电和高技术产品继续主导增长。机电产品占中国出口比重稳定在六成以上,前8月累计出口同比增长9.2%,是拉动出口的主要动力。其中,新一代高附加值产品增长亮眼,集成电路8月出口同比激增32.8%,连续5个月保持在20%以上的高速增长,反映在全球AI算力需求旺盛和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我国集成电路出口保持强劲势头。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势头不减,8月同比增长17.3%,在欧盟、东南亚等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带动汽车出口连续数月保持两位数增幅。此外,受海外造船需求回升影响,8月船舶出口同比大幅增长近35%。以电动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前8月出口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出口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2)传统劳动密集型品类出口持续承压。受海外消费放缓影响,纺织服装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占比进一步缩小,前8月占出口总值的比重降至15.6%。8月当月纺织品及制品出口同比仅增约1.4%,服装及衣着附件则大幅下降约10%,较7月的微幅下降明显放大。包括家具、箱包、鞋类等在内的传统品类订单依然不足,出口增速表现低迷。这表明外需疲软对我国传统制造业出口形成拖累,我国出口增量更多来自于高附加值的新兴产品而非传统品种。

出口目的地:从出口市场来看,东盟、欧盟等非美市场是支撑8月出口正增长的主要力量,而美国市场对我国出口的拖累愈发凸显。8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2.5%,较上月加快了近6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0.4%,比上月加快约1个百分点。两者合计拉动当月出口增速约5-6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单月出口额达571亿美元,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地位。此外,对日本出口同比增长6.7%,较上月明显加快;对拉美、非洲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亦延续较快增长势头。前8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占比已经接近出口总额的一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4%,显示贸易多元化在外部需求波动下起到了重要缓冲作用。相比之下,美国市场继续拖累我国出口,8月对美出口同比大幅下降33.1%,降幅比7月进一步扩大了11个百分点,美国单月需求下滑对整体出口增速的负向拉动约在5个百分点左右。可以看到,在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生效前,前期进口商集中囤货的现象已基本结束,“抢出口”效应退潮后对美出口迅速回落。需要关注的是,美国8月起对未达成贸易协议国家提高关税税率,并额外设置了高达40%的“转运税”条款,这可能对东南亚国家帮助中资产品转口美国的模式形成打击。虽然8月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但未来几个月这一增速可能会因为转口贸易受限而有所放缓。

进口:8月进口同比增长1.3%(前值4.1%),增速放缓幅度超出预期,但仍连续第三个月保持正增长。进口增速回落,一方面由于出口走弱导致对应的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需求减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需求恢复力度仍然有限。量价因素来看,大宗商品“量增价跌”的局面依然存在但背离程度继续收窄。政策持续发力“两重一新”项目,带动原油等能源资源进口保持一定规模。前8月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2.5%,但8月单月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速已回落至不到1%,显示在前期高基数下原油补库放缓;同时国际油价同比降幅收窄,原油进口额降幅(8月-15.1%)较上月有所扩大主要因数量增速下滑所致。铁矿石进口量在8月同比增加3.8%,较前月加快,进口均价同比下降约9.7%,价格拖累减轻,量增使得铁矿石进口额降幅收窄至6.2%。农产品中,大豆进口量在连续几月大增后于8月同比仅增1.1%,较上月18.5%的高增速明显放缓,主要由于前期采购充足;大豆进口均价同比降幅也略有收窄,但量的放缓使8月大豆进口额同比转为下降8.9%。进口结构方面,高技术含量的机电和中间品进口增速相对较高,反映技术升级和出口产业链需求的带动作用。8月集成电路进口量虽同比增速降至2.1%,但在进口价格上扬的带动下,集成电路进口额仍同比增长8.4%,显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补库需求依然存在,只是较前期有所放缓。同样地,金属加工机床、医疗设备等中高端生产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保持坚挺,在国内产业升级和制造业转型的背景下,这些领域的进口需求旺盛。海关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国机电产品进口值增长5.2%,成为拉动进口的主要亮点之一。相对而言,与传统基建和地产相关的上游大宗商品进口依然偏弱,这说明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善。总体来看,进口增速放缓但仍处零值以上,表明内需修复在持续但力度不强。

趋势展望:8月上旬在确认豁免期延长之前企业或有压出口观望意图,确认后尽管出口提速,但上旬影响或是对美直接出口大幅下滑的主因。不过,“抢出口”阶段落幕,9-12月出口增速大概率延续放缓势头。外需方面,尽管8月全球制造业景气度一度出现回升迹象(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时隔多年重回50以上),但考虑到主要经济体通胀仍未完全受控,全球终端需求前景依然谨慎,预计未来几个月我国出口增速可能进一步下行,四季度出口形势面临考验:美国提高关税及其延伸的转运限制将继续对我出口施压,欧洲经济景气放缓或拖累我国对欧订单,加之去年同期基数偏高,出口同比增速可能阶段性走低。

风险提示: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