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采矿权审查令供应过剩的锂市场再起波澜。目前市场担忧集中于宁德时代的枧下窝矿,认为由于其采矿许可证即将到期,将面临着较高的减产风险。但随着监管重心转向锂矿开采合规化,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未来或有更多项目受到影响。
对矿山采矿许可的合规审查
出于政策对锂矿供应扰动的担忧,国内碳酸锂盘面价格近期出现了急剧上涨。尽管基本面上来看,锂市场仍然供过于求,但这不影响广期所的碳酸锂价格在7月25日跃升至人民币79,120元/吨,较6月价格上涨29%。触发本轮上涨行情的事件主要有:
-
7月14日,市场流传宜春自然资源局通知文件,显示其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指示对当地锂云母矿山展开了专项清理审查,点名八家锂云母矿企要求确定其开采主矿种,并必须在2025年9月30日前提交资源、储量和品位评估报告。通知中的八座矿山今年合计约有16万吨碳酸锂当量的产量。
-
7月17日,藏格矿业公告旗下察尔汗盐湖一期1万吨/年的锂盐厂于被当地政府要求停产整顿。该公司需要重新提交锂开采准证的申请,并在采矿许可证全面合规后,方可向海西州盐湖管理局申请复产。
-
此外,近期江特电机也宣布其年产能3万吨的宜春银锂冶炼厂将停产检修一个月。另一家头部锂云母冶炼厂据报道也将暂停锂盐产品销售三个月。
广州期货交易所(GFE)的碳酸锂合约交易频率创历史新高
DATA: Guangzhou Futures Exchange
为了遏制过度投机行为,广期所在7月25日盘后调整了碳酸锂LC2509合约的交易限额,对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单日开仓量实施了3000手的限额,后在7月30日调整至500手,并对其他合约实施了2000手的限额。此后,碳酸锂期货价格出现明显回调,自 7 月 25 日至7月末累计下跌 14%。
为什么在当前回溯锂矿开采审批?
对锂矿开采审查监管升级的背后,是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国新版《矿产资源法》。尽管早在2016年,锂已经被定义为战略性矿产资源,但新修订的法规进一步明确了所有战略性矿产资源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而按照保护性开采规定,国土资源部(后整合入自然资源部)负责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开采的登记、审批,地方政府仅可在获得授权的前提下进行勘查、开采的登记、审批。
这些措施旨在推动国内采矿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并确保长期矿产资源安全,具体包括:
-
推动国内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
加强矿区生态和环境保护
-
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以及矿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江西只有一家矿企获得了自然资源部批准开采锂矿,而该矿山处于停产状态。此次被审查的八家宜春云母矿山实际上长期利用了过去监管中的一个空白:依据之前的政策,工业矿种(如高岭土)采矿许可可由地方政府审批,只要申报矿石Li₂O品位低于 0.4%,便无需注册为锂矿,可不经由国家级部门审批。这种模式曾助力企业快速推进项目建设,特别是在 2022–2023 年锂价暴涨时期抓住市场红利。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云母企业过去利用了监管空白,但严格意义上并未违反法律。这解释了为什么这些矿山没有被立即要求停产,而是被政府要求重新提交储量和矿石品位报告。
相比之下,藏格锂业被要求立即停产,是因为该公司仅持有钾盐的采矿许可证,并无合法的锂开采资质。而该公司在2024 年锂业务贡献10.2 亿元收入,占总营收近三分之一。
此外,近期部分冶炼厂产能的闲置(如江特电机旗下的宜春银锂的停产)则反映出另一个问题:在锂行业投资过热的大背景下,锂盐厂盈利能力普遍承压,尤其是那些没有一体化上游资源、严重依赖外采原料的企业。
本轮整顿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的考量?
中国在矿产供应改革方面并非首次出手。早在十年前,政府曾针对钢铁、煤炭、电解铝和水泥行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理由包括产能过剩、环保压力,更重要的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曾经历长达54个月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下行,反映出当时工业领域整体需求偏弱的趋势。
如今,中国又面临PPI连续33个月负增长,相比2015年宣布结构性变化时的46个月纪录还有一年。在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激增的背景下,发改委最近呼吁“合理”供应原煤,各省正在整合煤炭产能。此外,多晶硅产业也正经历一系列改革措施,呼应了之前在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中国的锂矿开采占全球总量的36%,但今年是矿山供应连续第三年大幅超过需求。自2023年以来的累计过剩约为37万吨碳酸锂,相当于今年锂需求量三个月的水平。到2025年6月,锂价较2022年11月的峰值已下降了90%,这大幅降低了电池生产商的成本。以中国电动车主流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单车消耗锂的平均成本相比2022年下降了1580美元。作为对比,今年单车铁锂电池组的平均成本约为5000美元。
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得制造商能够显著降低销售价格,同时主流正极技术从三元转向铁锂、电池构造的创新和行业激烈竞争,使得过去两年纯电动车的平均零售价格下降了20%,而汽车是PPI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对中国锂矿开采行业的干预短期内会导致正极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这一定程度上也与旨在刺激需求增长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相矛盾。此外,停止锂生产将削减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并损害地方就业市场。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坚持我们的基本宏观经济观点,即政府将采取比2015年更温和和更市场导向的方法来控制产能过剩。
更严格的审查会导致停产
甚至逆转市场平衡吗?
在估计减停产发生的概率和最终的影响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可能会导致矿山停产的原因。目前,采矿证合规审查的重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未持有锂矿开采许可,进行锂矿开采和生产
2) 锂矿采矿证未经自然资源部审批,仅由地方政府审批
如果按以上标准,面临合规审查压力的矿山约占今年24万吨碳酸锂供应
DATA: CRU Lithium Servic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China
江西的锂云母矿目前既未按照锂矿进行采矿证申报,也未获得自然资源部的许可,因此市场认为减停产可能性最高。还有另外两个盐湖属于这一类别——藏格锂业位于察尔汗盐湖的项目和青海恒信荣的位于西台吉乃尔的项目,后者通过外购卤水生产工业级碳酸锂,这些项目预计在2025年预计将生产17.5万吨碳酸锂。
此外,还有14个拥有锂矿采矿证但仅由省或市级管理部门批准的项目。其中七个目前在产,今年总产量超过六万吨碳酸锂当量。新矿产资源法下审批趋严可能影响的项目产量,相当于2026年全球锂供应的17%。
关于具体减产的数量,有两个关键日期需要注意:
-
2025年8月9日:宁德时代枧下窝的采矿许可证到期
-
2025年9月30日:锂云母矿山资源评估重新提交的截止日期
尽管江西锂云母行业的监管日益严格,且存在历史提留的合规问题,但大规模矿山关停的可能性仍然较小。短期内,突然的供应削减将引发进一步的价格波动,扰乱国内锂电池产业,并使外国锂矿商受益。考虑到这与新矿产资源法中稳定国内战略矿产供应的战略目标相悖,这种情况应该不太可能发生。相反,预计新法规将促进行业逐步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例如将更合规的投资集中在更高质量的资源上。中国五矿去年收购青海盐湖化工位于察尔汗盐湖的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正如有句名言所说:“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规范国内中国锂资源开发的过程可能短期内将造成一些供应扰动和价格波动。我们认为枧下窝每年12万吨的产能在采矿证续期的过程中将面临很高风险。此外,如果自然资源部确定任何锂云母矿违反新的矿产资源法,那么2025年底可能会面临更多减产。
展望未来,越来越严格的监督和规范化的采矿行业将减少环境影响,提高安全性,并改善透明度和问责制,但这也将带来其他不可避免的影响——更严格的审批流程会导致企业难以灵活响应市场需求。
从世界范围内的经验来说,采矿行业监管更严格的国家,采矿审批流程往往较慢,项目的资本支出成本明显更高。例如,在加拿大,银河矿业(詹姆斯湾)的采矿许可证获得批准花费了六年时间,实际资本支出为每年10,500美元/吨碳酸锂。相比之下,枧下窝的审批仅花费了两年时间,环境评价报告称每年资本支出仅为5,500美元/吨碳酸锂,其中还包括一体化冶炼厂的建设投资。
在未来,我们预计矿产资源的开发将越来越合规,产业发展越来越成熟,但更严格的监管确实提高了国内投资的门槛。这可能导致部分投资者认为其他不完善的矿业制度的国家(如非洲)更具吸引力。但同时,地缘政治风险也难以避免,正如紫金矿业在开发刚果(金)有争议的马诺诺项目时所发现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