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5月8日消息,政府间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表示,全球铜行业正进入一个关键阶段,既需要提高产量,也需要更智能、更具包容性的技术驱动型增长战略。
预计到2040年,铜需求将增长40%,当前的铜供应依然紧张。特别是因为中国主导着这一关键矿产的加工,如果不寻求更多的增值机会,发展中国家仍然局限于原材料出口。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呼吁采取更明智的贸易政策、加大投资并加强回收利用,以缩小全球铜供应缺口,否则全球向清洁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的转型可能会受阻。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5月6日发布的《全球贸易更新》中表示,鉴于铜产业较长的开发周期,为满足预计到2040年40%的需求增长,到2030年全球将需要新建80座铜矿,并投入2500亿美元。
全球一半以上的铜储量分布在五个国家——俄罗斯、澳大利亚、智利、秘鲁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但大部分附加值却在其他地方产生。
中国进口了全球60%的铜矿石,生产了全球45%以上的精炼铜供应。
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在全球铜精炼中的份额在三十年内翻了两番,从1990年的1080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2660万吨。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指出,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仍处于价值链底端,出口原材料却无法实现工业化,这凸显了在基础设施、技能和有针对性的贸易政策方面进行投资的必要性。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国际贸易和商品主任Luz Maria de la Mora表示,铜不再只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战略资产。
她表示:“铜市场暴露了塑造全球贸易的权力不对称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投资于本地增值,扩大回收规模,并消除限制机会的贸易壁垒。”。
Mora补充说,铜的发展可以推动许多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长,包括回收工作。2023年,450万吨(约占全球精炼铜的20%)来自二次来源。
美国、德国和日本目前是最大的废铜出口国,而中国、加拿大和韩国在进口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表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铜的回收利用是一个战略机遇。建立本地产能可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降低排放,并支持循环经济实践,从而保护环境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该组织得出结论,在全球贸易紧张、供应链碎片化和产业政策转变的情况下,铜是管理关键材料的一个典型案例。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敦促制定更明智的贸易和产业战略,包括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关税并构建更多区域价值链,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并更公平地参与能源和技术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