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 同比增长140.7%】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中国整车出口企业在手订单不足,5、6月出口同比下滑幅度较大。在传统燃油车出口萎缩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表现亮眼。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查看详情
【马斯克:特斯拉有望在3到4年内批量生产400Wh/kg电池】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该公司有望在3到4年内批量生产寿命更长、能量密度提高50%的电池。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400Wh/kg具有高循环寿命,批量生产(不只是实验室生产)并不遥远。可能需要3到4年。”
【北京超46万人申请新能源车指标新申请者需排队9年】8月25日,北京小客车指标办公布了今年第4期小客车指标申请审核结果和配置数据。截至本期,新能源指标总申请人数超46万。经审核,截至2020年8月8日24时,普通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共有3487665个有效编码、单位共有67383家;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共有467233个有效编码、单位共有11064家。
【特斯拉正扩建电池工厂】据报道,一段新的无人机视频显示,特斯拉正在其位于加州弗里蒙特的“电池制造工厂”进行重大建造工作。特斯拉将在9月22日举行电池日活动,并宣布扩大电池供应的计划。此前,有媒体披露了特斯拉的秘密“Roadrunner”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将电池的成本降低到100美元/千瓦时,如果可以达到此目标,那么在没有任何补贴的情况下,电动车的售价将会大大降低,或许和汽油车的售价相差无几。
【蔚来:最快将于2021年下半年进欧洲市场】李斌透露,蔚来出海的第一站是欧洲市场,但他未透露具体的国家,就当前来看,欧洲确实比中国更欢迎电动车。数据显示,2020年1-7月,欧洲累计注册新能源车达50万辆(纯电动车注册26.9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注册23.1万辆),而据中汽协统计,中国前7月累销新能源乘用车44万辆,被欧洲反超。
【戴姆勒宣布与吉利合资的高端出行品牌登陆成都 已进入中国三城】德国戴姆勒公司25日宣布,其与中国吉利合资的高端出行服务品牌耀出行(StarRides)当天正式在中国成都启动运营。这是继杭州和广州后,该品牌登陆的第三座中国城市。戴姆勒是德国三大车企(戴姆勒、宝马、大众)之一,旗下拥有著名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耀出行是吉利控股集团成为戴姆勒集团第一大股东后,双方成立的第一个合资项目,由戴姆勒出行股份公司和拥有曹操出行的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各持50%股权,总部位于中国浙江杭州,于2019年12月3日在杭州正式启动运营,主要从事梅赛德斯-奔驰网约车高品质出行服务。今年7月,耀出行正式进入广州。
【大众ID.4在德国下线 国产版本将于10月亮相】大众集团表示,已开始在德国生产ID.4,这将是大众品牌的第一款纯电动紧凑型SUV,也是第一款基于MEB平台打造、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纯电动SUV。ID.4的推出将在大众向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推进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到2025年大众计划每年生产150万辆电动汽车,ID家族便是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集团曾表示,在2024年前计划斥资近400亿美元,以提高欧洲、中国和美国的电动汽车产量。
“2020(第二届)中国汽车新材料应用高峰论坛”
9月17-18日于上海隆重召开
“汽车四化”的变革期,智能网联、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制造进入汽车工业领域,汽车时代被重新诠释。汹涌而来的变革要求产业不断融合创新,快速推动汽车企业发展速率。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的出现,让原本在汽车领域并不活跃的互联网企业,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双积分政策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面对环保制约,车企加快实施应用先进轻量化部件和技术来实现整车减重;“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推进,智能制造成为全新的升级变革挑战。
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导下,为了加快推进汽车轻量化与产品线应用,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与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苏州市压铸技术协会、上海有色网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共同举办“2020(第二届)中国汽车新材料应用高峰论坛”,共议材料解决方案、共同铸造汽车产业链绿色发展闭环,力争搭建优秀汽车全产业链交流协作平台,引领打造先进的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