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可谓是继2011年后,螺纹钢现货的又一巅峰之年,现货均价一举冲制4700元/吨以上,成为今年再难企及的高峰。那么,今年螺纹价格整体下行,然缘何去年同期现货价格一路高歌,而现阶段市场心态却如此悲观?就2018年、2019年螺纹钢基本面相关情况进行总结整理,并对后期现货价格走势进行展望。
【现货价格】低于去年同期
对比近两年螺纹现货价格不难发现,除却去年3、4月份,螺纹价格在宏观环境利空(美联储加息)的打击下下探至全年低位,今年螺纹现货价格基本低于去年同期。尤其下半年行情走势出现明显差异---截至今日 ,今年螺纹现货价格高点依旧处于4月份,且10月至今持续偏弱,而2018年7月始由于中频炉“下架”,供应减量促使螺纹价格正式进入上行通道。
【供应端】去年:多重抑制;今年:持续扩张
2016年-2018年时逢我国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工作全面展开之际。地条钢的全面清除、中频炉被全面取缔(2018年7月)、螺纹新国标上线(2018年11月)、加之环保督查的接连不断,导致供应端受到层层削弱。
产能扩张受到抑制,助力现货价格拉涨,钢厂生产利润膨胀。据测算,2018年长流程钢厂螺纹生产利润在922元/吨,甚至2017年12月曾冲破2000元/吨,电弧炉钢厂吨钢生产利润也一度达565元。
因而,在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市场之后,“合规”产能在高利润的引诱之下开足火力激情生产,甚至新增产能产线不断。
尽管今年原料端表现异常强势(今年7月铁矿石现货达890元/吨,高于去年全年均价389元/吨,随着其供应端的持续修复,现货价格走弱,但截至10月份也依旧保持在716元/吨),使得钢厂盈利急速下降,但据测算,截至今日钢厂螺纹生产盈利仍维持在369.8元/吨。在前期“暴利”、近期仍有盈利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粗钢日均产量为275.9万吨,今年前三季度粗钢日均产量稳282.74万吨,同比去年+11.71%,且据统计,截至10月份,长流程钢厂螺纹产量同比去年+13.4%。
【需求端】“基建补短板”助力刚需
2013-2018年,我国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刺激新一轮地产经济,拉动建材刚需释放,然今年,全国棚改任务289万套,环比去年580万套严重“缩水”一半,加之自2016年以来,“房住不炒”政策的逐年收紧,房地产需求得以稳定发展已是不易(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10.5%,新开工面积同比+8.6%),难以继续助涨钢价。
但随着“基建补短板”的大力推进,基建行业强韧的需求成为现货价格对抗供应压力的后盾。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管控大幅收紧,房地产融资渠道萎缩,土地购置面积大幅下降,同比去年-20.2%,为四季度乃至明年建材刚需的走向埋下了巨大隐患。
【宏观环境】利空交织---中美关系向好,全球经济低迷
2018年初,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利空消息打击下螺纹现货价格一路下探至全年低位---3581.1元/吨,然后期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反复,消息面对市场的边际影响逐渐减弱。直至上周,中美双方确认达成阶段性共识,贸易战“休战”对于盘面尤其现货市场的冲击仅仅维持了不足两天。
尽管中美贸易摩擦暂时告一段落,但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各国钢材需求走弱的趋势似乎已经无法逆转。近年来我国建材外贸环境随之恶化,尤其出口方面,由于需求下降,螺纹外贸价格随着下探,钢厂不得已之间减少出口,使得内贸压力进一步加大。
【环保政策】
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近两年的采暖季环保限产政策进行了对比。
就文件来看,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环保限产大概率继续收紧,但一方面,具体执行情况尚不明朗;另一方面,截至目前,环保范围仍局限在“长期”限产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去年11月限产50%的建材生产大省---江苏的采暖季限产却未见风声,若后期不予限制,将使得今年的限产对建材总影响量大打折扣。
【市场心态】
供应端继续“施压”,需求表现却不如供应“亮眼”,导致今年螺纹库存持续高于去年同期。在此情况下悲观情绪占据市场主流,助力近期市场价格加速下跌。
综合而言,在环保限产区域性加严,但范围或有缩窄的情况下,今年螺纹供大于需的基本面现状,将随着四季度新增产能产线的陆续投产持续发酵,现货价格走弱的形式难以扭转。然而,由于需求端并非完全弱势,加之原料端的强势支撑(截至今日,铁矿石现货价格高于去年同期166.3元/吨),使得钢厂成本线大幅抬高。随着价格下行、钢厂生产利润的继续摊薄,现货价格跌至成本线(3300元/吨左右)之后检修减产的操作增加,后期现货价格恐难超越去年830元的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