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金融数据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5-07-16 11:13:14      来源:招商宏观静思录

7月15日:

摘要

事件

货币当局更新6月金融数据。

1) 社融新增41993亿,增速8.9%(前值8.7%)

2) 新增人民币贷款22400亿,增速7.1%(前值7.1%)

3) M2同比增长8.3%(前值7.9%),M1增速4.6%(前值2.3%)

核心观点

核心关注

贷款:总量多增下,整体结构有所改善

存款:居民存款异常多增带动M1显著反弹

社融:政府债带动社融增速再创新高

结论与启示:

六月,社融增速的走强,既与银行季末冲量有关,又受政府债发行的影响。结合市场来看,近期出现股强债弱的格局,本质上是广义流动性扩张叠加风险偏好提升所致。央行在新闻发布会上反复强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主要体现在流动性上”,我们在中期报告中也指出,上半年流动性偏紧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债发行,而非央行投放收敛。往后看,影响资产价格的核心还是财政融资节奏。由于2024年发债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而今年则主要集中在二、三季度。因此,三季度股债格局恐较难出现根本性切换,变数或将出现在四季度。

正文

一、贷款:总量多增下,整体结构有所改善

六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24万亿,同比多增1100亿,超出Wind平均预期;信贷增速与上月持平报7.1%。合并来看,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500亿元,增速下滑0.5个百分点,较去年明显放缓。从贷款主体来看,六月居民与企业信贷均同比多增,非银金融机构贷款降幅收窄。结合贷款期限来看:

居民端,当月居民信贷新增5976亿,较上年同期多增267亿。结构上,短期贷款新增2621亿,较上年同期多增150亿;中长期信贷新增3353亿,较上年同期多增151亿。今年以来,除季末月外(3月、6月),居民短期贷款持续负增长,而六月的同比多增或与车贷“高息高返”退市前的集中申请有关;居民中长期贷款则继续呈现“季末冲量”特征,结合楼市成交情况,当月全国一手房销售热度持续回落,二手房“以价换量”持续。上半年,居民信贷整体同比少增约3000亿,其中居民短期贷款贡献了95%;趋势上,二季度以来,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幅度逐月减少,这与房地产市场3月后交易转淡相一致。

企业端,当月企业信贷新增1.77万亿,较上年同期多增1400亿,整体结构有所改善:企业实际贷款(即:剔除了票据融资的企业信贷)新增2.17万亿,较上年同期多增5300亿。其中,企业短期贷款新增1.16万亿(上年同期6700亿),中长期贷款1.01万亿(上年同期9700亿),可见短期贷款同比多增,是企业实际贷款同比改善的主因。今年以来,企业短期贷款增长明显,上半年累计新增4.3万亿,较上年同期多增1.2万亿;相比之下,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9100亿。企业短期贷款多增背后主要与上年“禁止手工补息”导致的低基数有关。与此同时,二季度以来,票据融资同比明显减少(约6500亿),主要反映票据收益触底形势下,银行对票据业务的青睐下降,并侧面激发了短贷的增长。

二、存款:居民存款异常多增带动M1显著反弹

六月,人民币存款新增3.2万亿,较上年同期多增7500亿。结构上,居民与企业存款分别同比多增3300亿、7773亿,财政存款与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分别同比少增7亿、3400亿。

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同比多增6.5万亿,其中居民存款同比多增1.5万亿(贡献23%),企业存款同比多增3.2万亿(贡献50%),财政存款同比多增1.5万亿(贡献23%)。企业存款的同比多增主要是与上年同期“禁止手工补息”有关,而居民存款同比多增(去年上半年居民存款同比减少2.6万亿)则与收入预期偏弱下的预防性行为有关,财政存款同比多增则主要是受政府发债节奏前置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M2增速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至8.3%,M1更是提升2.3个百分点至4.6%,M2-M1回落到3.7%。观察M1余额构成的变化,当月流动中的货币环比增加约570亿元,支付机构备付金环比减少200亿元,活期存款环比增长近5万亿,明显超出过去三年历史同期(约2万亿),是当月M1异常增长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解,活期存款中,居民活期存款环比增加2.1万亿(过去三年历史同期平均1.3万亿),企业活期存款环比增加1.8万亿(过去三年历史同期平均1.2万亿),可见,居民存款意愿的提升是导致M1增速升高的主因。

三、社融:政府债带动社融增速再创新高

六月,社融新增4.2万亿,增速8.9%,较上月升高0.2个百分点。分项上,社融口径下的信贷新增2.4万亿,同比多增约1700亿;政府债新增1.35万亿,同比多增约5000亿。其中,国债净融资约7060亿(上年同期约4776亿),地方债净融资约7030亿(上年同期约2300亿)。实体信贷与政府债券合计贡献了当月新增社融的88%,较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

其它分项方面,“非标”融资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当月新增-1483亿(上年同期-1300亿)。其中,委托贷款新增-400亿(上年同期-3亿),反映化债的影响;信托贷款新增816亿,上年同期748亿,变化不大;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899亿,较上年同期收窄146亿。

企业直接融资当月新增约2600亿,较上年同期增加约370亿。其中,企业债当月新增约2400亿,同比多增超300亿。根据Wind口径,产业债净融资2935亿元(上年同期约1596亿),城投债净融资约-689亿元(上年同期约22亿)。企业股权融资当月新增203亿,与上年同期多增50亿。

四、结论与启示

六月,社融增速的走强,既与银行季末冲量有关,又受政府债发行的影响。结合市场来看,近期出现股强债弱的格局,本质上是广义流动性扩张叠加风险偏好提升所致。央行在新闻发布会上反复强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主要体现在流动性上”,我们在中期报告中也指出,上半年流动性偏紧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债发行,而非央行投放收敛。往后看,影响资产价格的核心还是财政融资节奏。由于2024年发债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而今年则主要集中在二、三季度。因此,三季度股债格局恐较难出现根本性切换,变数或将出现在四季度。

风险提示

海外经济下滑幅度超预期,宏观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