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特朗普关税政策又有诸多变化,市场关心下半年还会有哪些潜在扰动,本篇报告围绕此问题展开研究。从7月7日到12日,特朗普共向25个经济体发出关税信函,自8月1日起对上述经济体征收20%到50%关税。我们判断此次特朗普所设关税或并非最终结果,预计各国仍会推进同美国的贸易谈判,若达成协议则关税可能降低。未来特朗普对其他东盟国家也可能实施类似越南的“歧视性关税”来打击转口贸易,从行业上来看,这对我国机电设备、贱金属、纺织行业影响相对较大。行业关税方面,新宣布的铜232关税对智利、加拿大影响相对较大,而药品232关税则对欧洲和印度影响相对较大。特朗普今年上台以来共发起7项232调查,接下来可能会陆续公布征税措施的行业包括半导体、关键矿产、木材、卡车、商用飞机等。
▍从7月7日到12日,特朗普共向25个经济体发出关税信函,自8月1日起对上述经济体征收20%到50%关税。此次特朗普所设关税或并非最终结果,预计各国仍会推进同美国的贸易谈判,若达成协议则关税可能降低。
从税率绝对水平来看,此次对巴西征收的关税最高,达到50%,其次是缅甸和老挝(40%),对菲律宾征收的关税最低(20%)。在上述25个经济体中,12个经济体面临的新关税税率低于4月2日的对等关税,8个经济体面临的新关税税率高于4月2日的对等关税,5个经济体面临的新关税税率与4月2日的对等关税持平。关于后续走向,此次特朗普信函所设关税或并非最终结果,对等关税的实际征收时间也已延迟至8月1日,为美国与各国的谈判留出了时间,豁免到期后最终关税水平或仍有变化。我们预计7月各国仍会推进同美国的贸易谈判,若达成协议则关税可能进一步降低。
▍未来特朗普对其他东盟国家也可能实施类似越南的“歧视性关税”来打击转口贸易。从行业上来看,这对我国机电设备、贱金属、纺织行业影响相对较大。
我们判断特朗普在最终关税设定上可能会按照谈判进度分类处理:一是对“友好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232行业关税;二是对逆差较大的“产业链协同国”征收20%左右的对等关税+232行业关税+打击转口贸易,包括已与美国达成协议的越南,后续可能包括东盟各国;三是对个别“不配合谈判国”征收60-70%的极端关税。7月7日到12日特朗普发出的关税信函中,共涉及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八个东南亚国家,加上7月2日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越南,根据我们测算,上述九国在我国2024年外贸出口中的占比达到14.2%,较2017年增加3.8个百分点。我们判断,针对转口贸易的“歧视性关税”条款,未来有可能会对东盟国家普遍应用。假设如此,我国通过东南亚进行的转口贸易可能面临更大难度。根据我们测算,2024年中国对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缅甸六个东南亚国家的出口中,机电音像设备、贱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占比较高,分别达到40.1%、11.2%、8.9%。针对转口贸易的“歧视性关税”对以上行业影响相对较大。
▍上周特朗普宣布的铜232关税对智利、加拿大影响相对较大,而药品232关税则对欧洲和印度影响相对较大。
特朗普7月9日表示,将从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的关税。从进口来源分布上来看,美国进口的铜主要来自美洲国家。根据我们测算,2024年,在美国铜及其制品进口占比中排名前四位的经济体分别为智利(35.7%)、加拿大(23.0%)、墨西哥(5.7%)、秘鲁(5.3%)。特朗普还声称,美国可能会对外国制造的药品征收高达200%的新关税。从进口来源分布上来看,美国进口的药品主要来自欧洲和印度。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在美国药品进口占比中排名前五位的经济体分别为爱尔兰(20.3%),德国(10.8%)、瑞士(8.5%)、印度(6.2%)、荷兰(6.0%)。
▍特朗普今年上台以来共发起7项232调查,接下来可能会陆续公布征税措施的行业包括半导体、关键矿产、木材、卡车、商用飞机等。
今年特朗普上台以来,已经对铜、木材、关键矿物、半导体、药品、卡车、商用飞机等发起了7项232调查。根据232调查的法定流程及美国白宫披露的行政令内容,关键矿产的调查预计将于今年10月前公布结果,其他调查结果也陆续将于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公布。但综合特朗普近期发言和媒体报道,至少部分232调查可能会更早形成结论,相应征税措施也可能早于市场预期宣布。根据华尔街见闻6月27日的新闻,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商务部将在未来几周内宣布对半导体、制药和关键矿物等进行的232调查结果。
▍宏观经济运行跟踪:6月PPI下跌速度和幅度再度超出市场预期。
6月PPI同比回落至-3.6%,下跌速度和幅度再次超出市场预期。上游行业中,原油、有色金属价格虽在外部环境变化下明显改善,但内需定价的黑色建材商品价格仍然显著偏弱,特别是水泥价格同比跌幅较大,这也成为市场高估6月PPI同比的重要因素之一。中下游行业中,6月阶段性抢出口需求支撑下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出口链行业”PPI同比出现改善,后续出口链行业将面临“供给侧反内卷政策落地效果”和“需求侧出口下行压力”的双向影响,值得市场高度关注。“猪周期错位”开启背景下,CPI同比读数却逆势回升至+0.1%,超出市场预期,鲜菜、能源、其他用品和服务的超预期上涨是CPI超预期的核心驱动力。本周市场关注6月中国物价数据和特朗普加征的一系列关税,下周重点关注中国二季度GDP数据和6月进出口数据。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落地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外需恢复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恶化;美国加征关税变化超预期;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