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沪铜价格先抑后扬,最低触及7.2万/吨,随后价格修复至7.7万/吨附近。4月初美国宣布强硬的对等关税,包含了几乎所有贸易对手,并引发了各国广泛的反制措施,市场避险情绪急剧飙升。随后,美国金融市场经历了股债汇三杀,美国总统有意缓和贸易紧张态势,叠加国内在铜价下跌时去库加速,支撑铜价逐步修复跌势。展望后市,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经贸谈判进展将是重中之重,尽管谈判预期向好,但过程或非一帆风顺。此外,下游对于高铜价接受度仍有限,随着铜价来到7.7万/吨附近,内需改善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一、美国与多国接近达成贸易协定,中美博弈加剧
市场关于美国关税的担忧情绪有所缓和,市场风险偏好获得提振。近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国正与15至18个重要贸易伙伴进行谈判,预计首批贸易协议可能在本周或下周达成。其中,印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率先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之一。此外,美国还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进行了实质性的谈判且进展顺利。然而,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则呈现出博弈加剧的态势。
美国财长贝森特称,美国已暂时搁置与中方的贸易谈判,并将缓和关税争端的主动权归于中国。而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此前表示,单边加征关税措施完全由美方发起,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极限施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贸易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两国经济,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考虑到6月天量美债到期需要寻求海外买家,以及2026年中期选举共和党的支持率,未来中美贸易摩擦或一定程度缓和,但过程或难一帆风顺。
二、铜矿供应持续偏紧,自美国进口废铜下滑明显
近期铜精矿现货供应延续偏紧,加工费负值扩大,但电解铜产量仍在稳步攀升。截止4月25日,中国进口铜精矿加工费指数-42.52美元/吨,较上月末下降18.41美元/吨。主流矿企纷纷下调2025年矿山产量指引,再加上粗炼产能仍在扩张周期,矿端供需严重失衡。产量方面,3-4月冶炼厂产能利用率继续回升,产量环比增幅较多,由于废料流向冶炼端,因此矿端供应短缺对实际产量影响不大,炼厂主动减产动力弱于预期。据SMM调研,3月中国电解铜产量为112.21万吨,环比升幅为6.04%,同比上升12.27%。4-5月,检修的冶炼厂家数增多,但冶炼厂做好了充足的应对措施,增加废铜和阳极板的投料量,另外有废产铜冶炼厂新投产。因此,预计国内电解铜产量仍能维持稳定。
废铜供应紧张延续,美国废铜进口量骤降。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废铜进口量18.97万吨,环比下降1.91%,同比下降13%。基于美国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我国对凡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征收高达125%的关税,包括再生铜原料。从3月废铜进口来源国来看,日本进口量达2.7万实物吨,环比增加16%,跃升至第一名,美国进口量2.2万实物吨,环比骤降29%。据SMM了解,当前进口贸易商已停止从美国采购再生铜原料,若中美关税问题未能解决,美国废铜到港量将进一步减少。
海外方面,根据Earth-i最新发布的卫星监测数据,全球铜冶炼活动在3月份出现了显著下滑。由于海外冶炼厂经营方式更为市场化,同时生产干扰率偏高,例如东南亚PSR冶炼厂停产、智利重要的阳极铜供应来源Altonorte冶炼厂检修延长至5月等,海外电解铜产量的不确定性更大。
三、社会库存连续八周下降,内需改善及抢出口为主要原因
社会库存方面,截至4月28日,SMM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为15.5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3.28万吨。当前,国内铜市场呈现供应偏紧而消费增加的局面,社会库存连续八周下降,进口亏损已大幅收窄,但进口货源到货仍不多,国内现货升水及洋山铜溢价的上涨,均反映出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
铜材开工情况来看,4.18-4.24国内主要精铜杆企业周度开工率79.56%,较环比上升1.48个百分点,同比上升8.88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两网订单表现较好,由于电网投资具有逆周期调节的属性,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偏大,且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电网投资预计能呈现稳定增长。汽车和白电仍处在消费旺季,以旧换新政策以及外贸“抢出口”对耐用品消费继续形成支撑,但随着美国对转口贸易监管的收紧,“抢出口”熄火后对耐用品消费或产生影响。地产、城市基建和轨道交通等地产、工程类项目订单表现仍偏弱。
五一节后铜材开工率或出现回落,目前精铜杆企业在手订单逐渐消化,随着铜价冲高至7.7万/吨,下游采购积极性大幅下降,新订单增长相对乏力。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影响市场信心,目前下游普遍观望情绪重。
四、总结
综合来看,铜市场供应偏弱,需求在国内内需政策及海外抢出口的共同提振下边际改善,库存去化节奏加快,但需关注需求回升的持续性。一方面,以旧换新政策及抢出口本身对未来需求有一定的透支。另一方面,中美双方互征高达145%和125%的关税,绝大部分涨价由下游消费者承担,耐用品消费需求将严重受损。下阶段需重点关注中美经贸谈判进展,若谈判较为顺利,考虑到铜基本面供应偏紧,价格可继续看高一线,若双方陷入僵持,铜价恐承压下行以反映关税所引发的经济预期的变化。
作者简介:李白瑜,上海中期期货研究所金属分析师,新加披国立大学硕士。具有多年金属研究经验,注重从宏观、基本面及市场情绪等多角度把握金属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