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7月社会融资规模1.01万亿元,预估为1.625万亿元,前值为2.2629万亿元;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就数据来看,7月份的社会融资数据与预期值相去甚远。细观7月的社会融资结构即可见一斑:除地方专项债券净融资同比依旧维持大幅增长之外,其他种类融资尤其信托贷款规模同环比均大幅减少(7月信托贷款减少676亿元,同比少减529亿元)。这无疑与我国现行的“基建补短板”以及“房住不炒”的政策相呼应。
随着今年我国在去杠杆的要求下,对房地产的融资进行严加把控,下半年来,银保监会针对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速过大的公司进行约谈警示,并对房产贷款较多的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在此影响下,6月份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收窄,房地产企业购置面积也同比大幅下降,房地产业迈入不景气区间似乎已经初现端倪,也引发了市场对房市发展的担忧。
然而,由于70周年大庆在即,北京地区已有工地收到“禁令”---9月开始工地全面停工,周边区域部分工地也反馈或将在9月中下旬停工15-20天;其余地区如上海由于11月将召开国际进口博览会,部分工地反馈9月中旬至11月将禁止“动土”,因此市场对相关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赶工预期。尽管近期在宏观数据不如人意,加之台风侵袭的影响下,赶工尚未启动,但淡季逐步走出,需求恢复在即,叠加赶工预期的影响,短期建材需求或将有一个集中释放。但明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7月份房地产业相关数据,若表现依旧偏弱,将加剧市场对于房地产业的担忧情绪,也将为中长期房市的发展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