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友钴业正式披露了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快报。连续两季度净利同比翻倍,成功穿越了“寒冬”。
过去两年,整个有色金属产业链经历了痛苦的去库存过程。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友钴业却逆势取得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的业绩。那么,华友钴业凭何能有如此表现?其年报中又有何看点?
关键数据分析
从业绩数据角度来看,华友钴业已连续两个季度净利实现同比大增。
2024全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609.46亿元,较上一年微降8.08%,但归母净利润却达到41.55亿元,同比增长23.99%,创下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经营业绩记录。分季度来看,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为全年最高,达到154.6亿元,同比增长1.61%,该季度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235.92%,达到11.34亿元。
进入2025年一季度,华友钴业的业绩仍在增长,营业收入攀升至178.42亿元,同比增长19.24%;归母净利润达到12.52亿元,同比大增139.68%。
亮点还有华友钴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2024年财报显示,现金流净额高达124.31亿元,同比大增256.61%。充裕的现金流,为公司后续偿债和产能扩张提供重要支撑。
进一步聚焦到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不难发现镍产品及镍中间品成为了2024年公司营收的支柱,两项分别占比达23.41%和11.54%。同时,这两项业务毛利率也相当可观,分别高达27.10%和22.18%。
业务板块拆解
其实,华友钴业之所以能在行业低谷中保持盈利,关键在于其构建的一体化战略布局。
镍业务板块上,从印尼的镍矿资源开发,到湿法冶炼项目的落地,再到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公司完成了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近年来,华友钴业积极参股国际优质镍资源,包括WBN、SCM、AJB、 WKM、TMS等矿山,并与淡水河谷达成 Pomalaa项目、Sorowako项目独家供矿合作,不断增厚镍矿资源储备,确保资源自给。
特别是2024年,印尼华飞、华越项目的顺利推进,提升了公司镍中间品的产能,全年出货量近23万吨,同比增长50%,全球市占率达到10%。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镍中间品的现金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20%左右,直接推动镍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利润来源。
钴业务和锂电业务板块上,公司依托稳定的矿山资源,应对了出口限制等外部挑战。目前,刚果(金)的钴矿年产能已超过5万吨,保障了钴产品的原料供应。2024年,华友钴产品出货量约4.68万吨,同比增长13%,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钴资源自给率维持在60%以上。
而华友钴业在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年出货量也达到40万吨,同比增长41%,锂资源自给率提升到了30%,为锂电业务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未来的野心
目前,华友钴业在资源端优势明显,但是对于个别矿区、重点矿产,以及行业“强周期”的依赖也十分明显。
对此,华友钴业一方面寄希望于持续加码全球化布局、形成多点开花;另一方面则通过加大对科技产业的投资以寻求破局。
在全球化布局的推进上,华友钴业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非洲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项目中,华友钴业仅用了9个月便建成投产。在印尼,华友钴业投资的华越6万吨镍金属湿法项目也已顺利达产,并配套了2.5吨前驱体工厂,直接供货头部客户LG新能源。在欧洲,华友钴业又选择落子匈牙利,稳步推进正极材料一期2.5万吨项目基地的建设。
同时,华友钴业也盯上了新技术领域。不久前,公司宣布将与北京卫蓝新能源合作固态电池材料,布局下一代技术。
同时,公司还在积极布局钠电池前驱体领域,利用钠资源丰富且成本低的优势,满足储能、低速电动车等场景下的市场需求。市场分析认为,钠电可与现有锂电产业链形成技术协同,借前驱体制造经验切入,或许可为华友钴业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站在当前时间点,华友钴业谈得上成功穿越了最艰难的市场调整期。而更长久来看,从传统的资源和冶炼企业向新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型、构建更多增长极,则是其下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