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影响解读——锡】美国“对等关税”措施朝令夕改,对全球锡产业链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11 09:38:23      来源:安泰科

一、政策背景

北京时间4月9日12点01分,特朗普美对华累计税率104%正式启动;

当地时间4月9日,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首轮对美关税反制措施,将对一系列美国产品征收高达25%关税。本轮反制主要针对美方钢铝关税。

北京时间4月10日12点01分,中方反制美国加征84%关税正式生效。

美东时间周三,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已授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停。

二、对锡主要产品出口影响整体有限

面对美国“对等关税”,主要锡产品出口影响有限。

从全球锡产品贸易情况看,2024年全球主要精锡进口国进口总量为12.2万吨,其中美国精锡进口量占全球进口总量的20.8%;精锡出口总量为7.5万吨,美国占3.9%;锡制品进口总量为2.6万吨,美国占2.9%,出口总量4.4万吨,美国占3.1%。

从我国出口美国锡产品数量看,2024年我国出口美国锡锭数量可忽略不计;出口锡合金不足1吨,占总出口量比重极小;锡材46吨,占锡材出口总量比重的1.3%;出口锡制品68吨,占我国出口量比重的3.8%。

三、对锡直接消费市场的影响总体可控

锡焊料市场方面,影响较小,出口美国占比很小,周边东南亚国家基本可以消耗掉;镀锡板产业方面,已在之前的 232条款关税约束之中,此次对等关税中不再涉及征收;锡化工产业方面,甲基锡稳定剂出口美国占比较大,因此影响比较大;铅蓄电池产业方面,电池出口企业位于欧洲地区的订单正常,美国订单全部停工,海外工厂主要在东南亚,也全部准备停工。早在2019年,美国就已对源自中国的铅蓄电池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国铅蓄电池出口数量已大幅减少。我国铅蓄电池主要出口地已经转向南亚、东南亚等非美区域,直接冲击相对较小。

四、对于锡终端市场影响不一

半导体产业方面,由于电子终端产品的生产基本上也不在美国本土,“对等关税”对我国电子、半导体企业影响有限。而中国宣布对进口自美国的芯片等加征34%关税,将抑制美国芯片等产品的进口,从而有利于提升中国成熟制程芯片产品、半导体设备材料的市场占有率。

有机锡主要产品PVC产业方面,2022年之前我国PVC铺地制品出口长期保持增长趋势,最高点达到572.68万吨,其中出口至美国的数量常年占到整体出口量的一半以上,PVC铺地制品出口的增长也主要受美国需求增长的带动。但近年来美国对PVC铺地制品的关税不断提升,部分国内PVC铺地制品企业为了确保在美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将生产环节迁至美国关税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国家,其中以越南最为集中,但此次美国对等关税对越南加征46%,越南铺地制品出口亦存压力。随着这些企业的外迁,中国出口PVC铺地制品至美国的占比也随之下降,对美国的依赖度降低。在对等关税生效后,PVC铺地制品出口至美国的关税上涨至79%,这将使得国内PVC铺地制品出口至美国的难度进一步提升。

乘用车方面,美国政府确认对所有在美国境外全部或部分生产的汽车和卡车征收25%的关税,并于4月3日生效。此外,对美国境外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将于今年5月3日开始征收。但美国加征汽车关税对于我国的汽车出口影响有限。2024年,我国出口美国的汽车仅11.6万辆,在中国汽车总体出口数量的占比为1.8%。

五、结论

近年来,锡终端产业一直有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且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已经有大部分初级消费和终端向周边国家转移,直接出口美国的锡产品份额趋势性降低。“朝令夕改”——90天关税暂停的消息宣布后,似乎是美国的变向妥协,给中国封死的转口路径再度打开,未来三个月有可能出现抢出口的情况。

短期看,锡产业虽然会承受一定的压力,但从长远看,这种倒逼机制反而有助于我国锡相关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近日,我商务部已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研究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将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伴随我国对美的对等关税持续,将抑制美国相关锡产品的进口,高端用锡焊料、部分丁基锡等国产品牌将迎来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机会,锡产品国产化将伴随关税战进一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