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
核心观点
事件:根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主要经济指标目标值分别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的主要工作任务以更加量化的方式呈现。相对于定性描述而言,定量目标可以更直观理解今年的增长和政策趋势。
今年GDP平减指数预期目标可能为-0.11%,较2024年降幅收窄0.62个百分点,预计今年下半年将结束价格水平负增长局面。
今年广义赤字率约为8.4%,创历史新高,比2024年大幅提高1.8个百分点。
自2020年后,政府工作报告又一次明确提出今年适时降准降息。预计近期降准可能性较高。
报告首次提出超长期贷款融资支持“两重”建设,预计今年相关领域投资增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居民增收减负政策主要包括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财政补贴社保额度,发放育儿补贴,常态化补助低收入群体以及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
正文
1、今年的价格增长目标是多少?
5%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当前的潜在增长水平,也不影响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即使今年外部形势更加不确定,只要能够有效扩大国内需求,今年还是能够完成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我们认为对于2025年经济工作,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推动价格水平回归正常区间,尽快结束低位运行状态根据财政赤字率和财政赤字倒算出今年GDP预期规模为141.5万亿,比2024年增长4.9%。如果以GDP平减指数作用衡量价格总水平的替代指标,那么2025年GDP平减指数同比下降0.11%,比2024年降幅收窄0.62百分点,这是202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说今年将基本结束价格水平负增长状态。从季度走势来看,下半年我国价格水平有较大可能性回到温和通胀区间。
价格水平降幅收窄将有助于改善经济各个部门的收入水平,尤其是到今年下半年,价格水平不再是收入增速的拖累项,这将有助于国内需求更快增速的回升,进而更大力度对冲外需缺口对全年经济增长水平的拖累。
2、广义赤字率水平大幅提高
2025年广义赤字规模创历史新高且增量仅次于2020年。今年预算赤字率为4%,财政赤字规模为5.66万亿,比2024年增加1.6万亿,增幅接近40%。地方专项债安排4.4万亿,比2024年增加5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为1.3万亿,比2024年增加3000亿,另外还安排5000亿特别国债用于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广义赤字规模达到11.86万亿,比2024年增加2.9万亿。
根据前文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今年的广义赤字率为8.4%,比2024年提高1.8个百分点,这是过去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3、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写入降准降息
上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年货币政策明确提出降准降息是在2020年,当时提法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时隔5年报告再对货币政策提出要“适时降准降息”,这意味着年内降准降息皆有可能。结合目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较为紧张的局面,我们预计近期降准的可能性较大。而降息时点可能主要取决于内需扩张程度与外部压力上升对冲的增长形势。若年内稳增长压力较大,那么降息预期也将落地。
另外,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货币政策部分提出“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提法较“稳住楼市股市”更为积极。我们预计2025年可能还会推出新的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工具,毕竟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也是今年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4、其他主要增量信息
投资方面,2025年支持“两重”建设的资金,除了超长期特别国债之外,还新增了超长期贷款配套融资。超长期贷款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的政策工具。超长期我们理解至少不低于30年,主要理由为在现有的信贷统计口径中,最长不超过30年的居民按揭贷款统计在居民中长期贷款项目。“两重”建设获得更多融资支持,这可能意味着今年投资增速也将较去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促进消费方面,除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规模提高3000亿元,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以释放购房需求等两项举措之外,对于居民增收减负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至143元,并且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20年以来每年基本养老金调整比例未超过5%,预计今年调整幅度可能将达到更高水平。二是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至7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至99元。三是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这意味着低收入群体补助可能不会再集中于重要节日前发放,这有助于稳定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预期。四是发放育儿补贴,降低养育负担。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落实效率低于预期、全球衰退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超预期。